紅芭蕾:曾有這樣一位博客網紅
導語:近幾年來,隨著多媒體的不斷涌現,博客這種率先進入公眾視野的網絡媒體形式,勢頭已不再雄健。然而,說起當年的博客網紅,人們仍然津津樂道。請看江蘇作家曉舟同志寫的一篇人物特寫——紅芭蕾情結。
紅芭蕾情結/作者曉舟
“曉舟,俺在新浪也紅過一陣子呢。”一位北京博客網友發來微信。我明白,她是讀了我寫的《博客網紅打卡地》有意見了,我那篇文章里列了一串網紅沒提起她。我跟她開玩笑慣了,隨即回復:“你已經一年沒發博客文章了,你是逃兵!”她發了個笑臉:“我現在歸隊可以嗎?”呵,我笑了,我的破文里有沒有寫到誰的名字,竟然還有人這么在意呢。

生活中的博客網紅--紅芭蕾
這位文友還真是個博客網紅,博名叫“紅芭蕾情結”。我看博客是先研究人的,我認為博客風格、內容,與作者的稟賦、經歷有關。記得第一次看她博客時,見她的頭像是戴著一頂軍帽的女娃兵,讀了她幾篇文章大體明白這個博客名的意思:她酷愛芭蕾舞,尤其喜歡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再查看她的其他博客文章,發現這個“紅”字似有更深含意。她出生于一個革命家庭,父親是抗戰時期參加革命的老八路,母親是解放戰爭時期的解放軍,她自己十五歲就去大西北穿上軍裝當了娃娃兵。她的革命老爸在總參任職,我經常開玩笑稱她紅色公主。
“紅芭蕾情結”擁有一大批趨之若鶩的博客粉絲,那是與她有相似背景的“紅后代”,還有博客隊伍中同樣曾經穿過草綠色軍裝的所謂戰友。閱讀她的博客可見其資歷之深。有一次博客里講到某位知名作家,她說,切,不就是我們部隊大院里的一個小屁孩嘛,小時候我給他擦過鼻涕。某個兵哥博客互動套近乎稱她戰友,她叫人家報經歷后才認可:嗯,你也是二炮的,可以稱戰友。“紅后代”有他們的寫作優勢,父母的經歷就像一座金礦,隨便挖一塊都閃閃發光。紅芭蕾在新浪首發的《兵媽媽》《電波傳遞軍旅情》等文章見過報入過書,厲害呢。

博客網紅--紅芭蕾在演出現場
后來,紅芭蕾退休了,她又多了一批驢友粉絲。她活得輕松瀟灑,家里兩位老干部工資高,老爸一有不適就送三O一醫院高干病房交給護士,她是年輕的“老干部”,屬“不差錢”階層,一有時間就天南海北旅游。國際國內,城市鄉村,人脈挺旺,她幾乎到哪兒都有人接待,父親的老部下,昔年老戰友,大學里的同學,那些想見網紅的粉絲想請她吃飯,那得排隊候著。也值呢,丟開她老爸的身份不說,人家媽媽當年是貴州某學校校花,她遺傳清秀臉龐好身段,加之又有跳芭蕾氣質,那氣場很強大,隨便往那兒一站,“咔嚓”一聲拍個片片就是芭蕾舞造型。
紅色基因,舞蹈身姿,再把父母情、姐弟情、發小情、戰友情、同學情、驢友情等這情那情結在一起,用北京大學畢業的文字功夫寫成的“紅芭蕾情結博客”自然既耐讀又耐看。因此她正常在博客的那些年,真是紅了新浪半個天,誰和她混得熟都會引以為榮。
星光燦爛的紅芭蕾認識我,并形成那么一點“情結”,純屬偶然。她母親七十六歲時,讀了一本《智慧的風暴》書,寫下《讀“智慧的風暴”有感》,讓女兒寄給媒體。也許編輯沒細看,或是題目不惹眼,沒有能發表。后來,媽媽去世了,一直瘋玩的丫頭才懂了事,在自己博客上貼出,為沒完成媽媽這一愿望凄凄切切表歉疚。我讀了兩遍老人家遺作,發現了閃光點,建議紅芭蕾加個導語,把題目改成“老戰士遺愿:盼年輕人多讀書”。這一改,立意高遠了,挺有正能量,我推薦給新浪編輯部,人家非常重視,作為重磅文章列“新浪新聞”隆重推出。

明眸皓齒 —— 紅芭蕾的“兵媽媽”年輕時的照片
不久,紅芭蕾也幫了我一個忙。2015年我的散文集《姑蘇尋夢》出版了,順便寄了一本請她雅正。大約過了一周,她發博客紙條告訴我,突擊看完了,寫得非常好,擬推薦給國家圖書館永久收藏。我說,你玩笑開大了,這又不是知名作家的經典著作,國家圖書館怎么可能收藏呢?她公主脾氣上來了:“信不過我的眼光嗎?我這個國家圖書館的副研究員也不是吃白飯的!”好吧,我寄了六本書給她,沒過幾天,她給我寄來一張《國家圖書館收藏證書》。
兩次交往,我們有了一點交情,嘿嘿,用詞不當,該叫紅芭蕾之情結。
五年前我去京城辦事,新浪的同志聽說“意見領袖”(我經常提意見,他們背后都這么叫我)來了,約我吃個飯。咱曉舟是場面上走的人,一個人赴宴,沒個跟班作伴那多掉價呀,便想“抓壯丁”帶紅芭蕾去。她是北京人,又是網紅美女,博客上照片顯示,舉手投足都像芭蕾舞造型,那會給我長臉的。呼她,她說在外面辦事,參加不了。啊,我請你吃個飯都這么難,這公主架子也太大了吧,難道要事先報告預約排號?這件事把我氣得不輕,一直耿耿于懷。
我日前寫《博客網紅打卡地》故意沒提她。可她提意見了,而且態度還蠻誠懇的,反弄得我不好意思了,只好專門為她補一篇,鼓勵這位“有情結”的逃兵盡早歸隊。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