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師教潛心研書 弘揚顏楷正大書風——張銅彥顏楷研修班“學書心得”微信交流展
編者按: 書畫頻道張銅彥顏體楷書研修班結業兩年來,各位同學熱情不減,在堅持線下自學的同時,經常利用微信等形式交流學習,銅彥先生更是誨人不倦傾心相教,既治學嚴謹又多加鼓勵。在這兩年后續教育中,在銅彥先生指導下,同學們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邊學習邊思考,邊思考邊總結,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所思的心得體會。現將同學們撰寫的學書心得整理編發,以期與各位書友交流學習。

導師簡介:
張銅彥 ,1958 年生,河北高陽人。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五、六屆理事、中國金融書法家協會第一、二屆主席、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第一、二屆理事、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第六、七屆理事、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特聘教授。
能寫多種書體,尤擅隸書、行楷和魏碑。多次參加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全國書法名家作品邀請展”。多次擔任全國書法大展賽的評委、監委和秘書長。撰文入編全國第十一屆、第十二屆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學術文集。應邀在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名家臨碑帖”欄目主講顏真卿《自書告身帖》15集,并出版發行。用隸書書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中宣部制成招貼畫,在全國各地公共場所廣泛發放宣傳。2016年6月,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獨家為其舉辦“崇尚經典.張銅彥書法展”。
導師寄語————說句心里話
張銅彥
時間荏苒,歲月如梭,一晃“書畫頻道張銅彥顏體楷書研修班”結業兩周年了。為認真總結交流學書體會,展示臨帖和創作成果,由英儒、汝剛發起并組織,先后推出了“顏體楷書臨、創作品微信交流展”、“顏體楷書學習體會微信交流專題”。在此,向汝剛班長、英儒秘書長致以崇高敬意!向學員們兩年來取得的優異成績表示衷心祝賀!
學書體會每人的感悟和字數盡管有所不同,但大家都是認真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實感。對堅定自己的自信,對大家的相互學習提高,必將起到一定的啟發和指導作用。感謝大家對我的抬舉和鼓勵,我做得還很不夠,今后會更加努力!
研修班時間雖短,學員人數也不是最多,但我們這個班的學員:心齊、風正、團結、友愛、崇德、尚義、勤奮、刻苦。研修班雖然結業兩年,但我們對顏體楷書的教學和研習沒有終止,學員們之間的聯系、交往和交流不但沒有中斷,反而持續升溫,力度加大。兩年來,我們不僅建立了“弘揚顏楷正大書風群”,而且還制定了巜持續學習辦法》,推舉了日常組織活動與交流的秘書長和助教。大家在群里相互展示自己的臨、創作品,交流自己的學書體會,互相推薦好的書法信息和資料,相互進行鼓勵和點評。學員們從外地來京,還時不時進行雅集和交流。兩年來,大家在堅持認真讀帖、臨帖和創作的同時,一些學員還參加了各種書法展覽和公益活動,并取得了較好成績;每個人都在原有基礎上取得了長足進步。作為教員,我深感榮幸和驕傲。
希望大家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堅定自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堅守傳統經典,追求正大氣象,面向人民大眾,書寫家國情懷,為弘揚顏體楷書正大書風,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不斷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2021年10月26日于靜心齋
學員習書心得體會

王麒鈞 ,廣東新會人,中國國家畫院訪問學者,五邑大學講師。
跟著張銅彥老師學書兩年多,老師用自身堅持學習、堅持創作的實際行動帶著我們逐漸深入思考,臨池不輟。最大的感受是老師一直陪在我們身邊,將自己多年的學書從藝經歷,學書心得毫無保留地帶給學生們,包括如何臨古、如何創作,具體到用筆、結字,選臨學習每一幅經典碑帖要解決的問題,創作的平時積累與準備,創作的形式與效果。
老師在與學生們的日常溝通中,保持隨時陪伴(我特別感恩老師這一點),面對學生們每一次習作,幾乎從不遺漏,親切地指導學生,有批評,更多是鼓勵,批評是含蓄的,鼓勵是振奮的,大家都感受到一種師教的力量,長期的力量,信心的力量。老師不斷強調要師古,幾乎到了嚴苛的地步,線條的略微偏差,結體的細小不同,都會被指出。我很多時候興趣偏多,容易出現蜻蜓點水,看上去熱鬧,實際不能深入進去的情況,老師的氣格也影響著我們,淡定從容,深思熟慮,持之以恒。
個人感覺銅彥師的引導鼓勵,是我的幸運與機緣,吾當時刻感恩,與古為徒、崇德尚藝、臨池不輟。

孫漢生 ,湖南漢壽,退休干部,湖南省省直書法協會會員,湖南省詩詞協會會員
學習顏楷掐指也有四年的時間了。前兩年為無師自學階段,后兩年為從師規范階段。目前書藝水平仍處于“照葫蘆畫瓢”,靜心笨耕狀態,要談學顏體會更是皮毛膚淺。但愿借此機會和平臺也“妄議”些許。
顏楷的面貌是什么?特點在哪里?怎樣抓住它,把握它。自己在不斷的臨習和學習中,領悟到以下要領:顏楷的主要特征即:“四輕四重”。一是“橫輕豎重”,這個很好理解;二是“左輕右重”,也就是說左邊筆劃輕細短,而右邊筆劃重粗長;三是“撇輕捺重”,這個也易懂;四是“多輕少重”,指的是筆劃多的字線條相對細輕,如“馳”字,筆劃少的字線條相對粗重,如“小”字。顏楷的用筆即“啟,行,收”要做到逆行入筆,中峰滯澀行筆,回峰收筆。做到筆峰飽滿遒勁,力透紙背。顏楷體勢把控即“縱勢”為主。形成外拓開張之態。若能掌握運用好顏楷“四輕四重”及用筆,體勢之規則,相信對初學顏楷者入門是有益處的。
總之,始終牢記老師的教導:慢磨細琢,精準法古。

劉文杰 ,北京市,退休干部,北京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2019年我有幸參加了《書畫頻道張銅彥顏體楷書研修班》學習,兩年來我按老師的要求,每天讀帖,臨池不輟,細心領會,逐步提高了書寫能力,也積累了一些心得體會,對自己的書法之路感悟頗深。
張老師的言傳身教推著我學習顏楷并喜歡顏楷。老師的字大氣磅礴,老師為人也熱忱厚道,字如其人,在老師指導下,你不喜歡顏楷是不可能的,你不進步也是不可能的。第二、臨帖貴在精準,要持之以恒,先專而精,后博而韻 。精準臨帖是學好顏楷的必經之路,長期堅持下去,多思多悟,就能寫得像,寫出神,寫出味道。 第三、分步走好書法之路。
我認為可分四個階段 。一是練字階段也就是臨帖階段。 二是寫字階段即臨創結合。三是書法階段也就是脫化創作階段,這階段要佐以文史哲,積淀字外功夫。四是書道階段也是藝化階段,這個階段要佐以儒釋道,當然文史哲、儒釋道更要貫穿書法全過程甚至一生之營養。

劉世文 ,河南省沈丘縣大自然書畫院院長,沈丘縣書協理事。
經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上者何?名師也!名帖也!名帖者,書法之規矩,臨池之準繩,創作之指南也。
名師者,德高不因舉燭而益明,望重不須置水而自清,藝精根植傳統而拔俗,謙謙君子洋洋大儒振振名宿是也。名帖者,魯公之大作也,《東方》也,《勤禮》也,《麻姑》也,《中興》也,《告身》也……書如其人,一派正大氣象也!名師者,銅彥先生也,博覽群書,發揚傳統,開拓創新,集顏書之大成,獨樹一幟,別具風貌,馳名中外。
余不敏,常醉心于顏體,嘗下載顏體楷書若干,朝夕臨摹,先生見之,指點迷津,終入正途 ——臨原帖!己亥游于京,面聆先生教誨,心有所得盡錄于教案,屈指一計兩年矣!每臨池,必念念師教,唯恐帶入習氣,若有所得,或賦詩以記,或續貂成文,倘若他日眾師兄弟相聚,或可博君一磚為快。辛丑春,寓居上海,網傳一對聯,云:遠近達道逍遙過,進退連還運遇通。興起,作書,屢敗!乃知學識未到。思先生教導,《告身》貴乎靈動!乃集顏體所有走之旁于一體,比而較之,觀而察之,鑒而別之,自覺收效頗豐。先生常敦敦教導:多臨而少創!今日臨帖,一字落筆,必先回味顏書諸帖之不同,必先忖度魯公書風之變化,力求“舉一反三”。
百帖易得,一師難求,有幸拜于先生門下,真乃福分!

任學堂 ,河南洛陽,退休干部,中國金融書協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我雖然很早就熱衷于學書,但由于以前沒老師指導,悶頭自練,閉門造車,不得法,進步慢,又缺乏交流,屬于井底之蛙。 自從認識張老師和參加研修班之后,耳聞目睹老師嫻熟飽滿的筆法,端莊大氣的結體,布局科學的章法,堅韌不拔的毅力以及老師豁達厚道的人品藝品,使我大開眼界,深受啟發。知不足而后勇。按老師的要求,認真臨帖這兩年,與以前相比,感覺有一點進步。現將我點滴體會向老師和同門書友匯報如下。
第一,起步要嚴守一家,一門深入,學深學透,打牢根基,切不可這山望著那山高,三天兩頭換貼。這與掘井是一個道理。我過去就吃的這個虧。
第二,要苦練加巧練。既要有恒心又要得法,缺一不可。練功最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所以學書必須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同時技法尤其重要,否則就是盲人騎瞎馬。比如提按、使轉、捻管等這些細小動作不可不知。
第三,學書要做到三結合。讀帖與臨帖相結合。要在深入讀帖的基礎上臨帖,不可圖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正確的理論指導實踐,所以經典書論必讀;臨與創相結合。臨到一定程度要創作,臨是手段,創是目的,通過創作體現臨的水平,提高學書自信心。
第四,學書要練心、練字外功。古人早就有“書正必先人正”的論述。書家要寫好字除了要具備高尚的品格,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除了要有字內功,還要有字外功,要扎根在傳統文化基礎上,不斷提升文化品位。
以上是我跟張老師學習書法的幾點體會,請尊師和書友們批評指正。

李英儒 ,湖北武漢,中國金融書協會員,湖北省金融書協會員。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依依不舍離開“書畫頻道張銅彥顏體楷書研修班”至今已兩年了。兩年來,尊師教導,傾心研書,雖小有進步,但離老師的要求還有很大距離。不過也自信滿滿,學在路上,時常有些心得體會。
顏楷的正大書風是我臨池學書的追求和力量。人們常說,字如其人,一個人的思維、格局和行為方式決定了他的書寫風格。我喜歡顏真卿的字,每逢讀帖、臨帖和創作,好像我在穿越時間隧道與顏魯公對話,陶醉在揮翰臨池, 紙落云煙的抒情中。顏公性情剛烈雄壯,盡忠效命,品行合一,垂范千古。每每臨帖或創作,在我的腦海里總跳動著顏字特色畫面。一是廟堂之氣。方正端莊,刀刻石雕,字字凜然,寬博厚重。二是雄健遒勁。周密宮疏,粗細相間,外豎弧形,撇捺開張。三是變化無窮。每筆多姿,字中畫異,因字立形,平中求變。凡此種種,我都被顏字的這一正大書風所吸引,勤奮學書,樂此不疲。
正大書風團隊的良好氛圍,是我刻苦研書的課堂和榜樣。我們這個團隊的核心是導師張銅彥,我很敬佩和崇敬他。有了張老師,我們就有了終生的德藝雙馨的學書指路人,就永遠在學習書法的課堂上,我們的學友就是永遠的師兄弟姐妹,情深誼長。張老師是當今著名書法家,在完成書畫頻道指定的教學任務以后,為使我們這批學員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能夠扎實掌握并在書藝方面持續進步,他提議,我們這個班結業之后建一個“弘揚顏楷正大書風”微信群,今后大家可以在群里交流書藝,相互學習。于是,就有了《書畫頻道張銅彥顏體楷書研修班繼續學習辦法》,就有了張老師在群里對大家的傾心輔導,就有了學友們備受鼓勵的長足進步。張老師的高尚情操和精湛書藝對我的影響是深遠的,使我懂得精湛書藝、正大書風是靠家國情懷、美德善為來承載的;同時學友們的刻苦鉆研精神和審美價值觀也不斷地在激勵著我,在這樣的氛圍中學書,你不努力都不行,你不進步也不可能,這就是正大書風團隊的潛在力量。
正大書風的書道,是我始終把握的學習方法。兩年來,我逐步走上了學書的正道。以前學書,也挺勤奮的,不過那時完全憑感覺走。自從跟張老師學書以后,明白了學習書法也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有它自身的特殊規律,必須扎扎實實的崇尚經典,根植傳統,精準臨帖,深專博采,臨創結合,逐成風格。除此,沒有捷徑可走。在學書的過程中,在踐行選帖、讀帖、實臨、背臨、集字和老師“二十四字書法創作理念”等方法的同時,我還特別注意運用三個方法。一是“舉一反三法”,在精臨時,選有代表性的字,扯開了,揉碎了,反復琢磨,反復練習,并將同偏旁、同結構的字,一同研習,增強筆法、字法規律性的認識。二是練習臂、腕、指的協調性,人筆合一,使筆管、筆鋒隨心調整,靈活改變筆鋒走向,力爭“八面出鋒”。三是練大字尤其是榜書,我也嘗試練練地書。寫地書,運筆與毛筆基本相同,它有放得開,寫的大,成本低的特點,還有利于打開字寫不大的心結。
總之,兩年來,在張老師的指導下,我學有方向,練有底氣,在字外功夫擴展上,在書藝技能上都有明顯的進步,其書法作品也先后參加了湖北金融書協“慶國慶頌英雄”農發行杯書法微展;湖北金融書協“眾志成城抗疫頌”書法微展;中國金融書協“眾志成城金融書法界抗擊新冠肺炎主題”書法精品微展;保險界“新中國成立70周年保險書法精品”微展;慶祝建黨100周年暨湖北金融書協第三屆書法篆刻作品展;慶祝建黨100周年中國人壽書畫影像作品展;第六屆三十省市區中老年書畫聯合大賽二等獎。去年,我先后被湖北金融書協、中國金融書協吸收為會員。
在這里,我要感恩張銅彥老師的傾心施教,感謝學友們的及時鼓勵,我一定會發奮勤學,繼續努力,爭取來年在書藝上再上一層樓,為團隊爭光添彩!

李鴻霞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遼寧國畫院秘書長,高級工程師。
時光匆匆,轉眼我們結業兩周年了,時常想起我們師生學習生活情景,老師寬和待人,因材施教,一點一劃輔導示范。同學們團結友愛,互相學習,滿滿的正能量,難以忘懷。
兩年來,在我們“弘揚顏楷正大書風”群里,老師擠出寶貴時間,始終關心我們,引領我們學習,及時糾正不足,我也像小樹一樣茁壯成長。我堅持臨《勤禮碑》和《自書告身帖》,并在書畫頻道收看老師15集書法課程,我的筆畫和結字都有了進步。今年遼寧美術館建黨百年書法展,我的“見賢思齊”作品入展并獲證書。年初,我還被沈陽理工大學聘為德育導師(書法)。
在此,非常感謝恩師的培養,感謝同學的幫助和鼓勵,決心在今后的書法道路上跟隨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努力奮進,為傳承中華書法文化作出貢獻。

金華 ,北京市,中國金融書協發展部副主任,《金融書法藝術》責任主編,2020年度中國書法家協會“送萬福進萬家”先進個人。
時光荏苒,參加銅彥老師主辦的“顏體楷書研修班”已經有兩年時間了,回想當時銅彥老師指導學習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回想起老師寫得大大的顏楷,鋪滿整個面墻的震撼還激動不已。這次集中培訓對我個人來講是一次洗禮,精彩而又充實,讓人感慨萬千,獲益良多,不但讓我對書法學習有了升華與認識,而且結識了許多共同愛好顏體楷書的師兄師姐,組成了我們溫馨的正大書風團隊。兩年來,銅彥老師悉心指導,書友們彼此鼓勵,在前進的道路上,大家踐行著老師“崇尚經典、師宗先賢、腳踏實地、繼承出新”的學書理念,不斷探索著屬于各自的藝術之路。下面就近兩年學書的幾點感想總結如下:
一、學書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書風。書法的風格有很多種,含蓄、古樸、豪放、雄渾、秀麗、稚拙……能流傳下來的精品不計其數。到底選擇哪一家進行學習,其實是比較感性的,是發自心底的追求決定了你的審美。在我理解學書,首先要思考兩個問題:第一是對自己的認知,問問自己你到底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欣賞什么樣的人;第二是探尋古代書法背后的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具有什么樣的氣質與追求。兩者匹配才能做到寫自己喜歡的,才能夠將美好的情感寄托融入到藝術創作之中。我相信大家之所以能夠選擇顏楷,選擇銅彥老師,都是心底喜歡這一份雄秀端莊,喜歡這一份大氣磅礴,也是崇尚一種高尚的人格。同時,正逢國家強盛大好形勢,顏體風格在當下更能夠體現盛世氣息,體現中華文化精神,也是反映中國人整體的審美追求。雖然我們都是普通人,但追求自己的藝術理想是自由的,我相信大家心里或多或少都有堅守這一份氣質,同時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作品所反映的氣質也會和自己的生活不斷映射,人的心胸也會隨之開闊,身邊的一切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二、學書要把技法掌握扎實。書法雖然可以有很多表現形式,但都是點、線的排列組合,要將點、線動起來,寫出質感、寫出美感真是一件吃力、費工夫的事情。有的時候,我路過一些景點看到一些題匾,看到古代的一些碑額,喜歡地就坐在那看了許久,我也好奇,同樣是寫字,人家怎么可以寫得這么耐看。老師總教導我們要繼承傳統、苦練內功,向經典學習,要堅持讀帖、臨帖,耐得住寂寞,師宗先賢。可是,古代的經典太多了,有時候自己禁不住也臨臨這個,寫寫那個,兩年過去了,有點自責地是雖然花費在書法上的時間也不少,主線是顏楷,但也是今天寫寫趙之謙、金文大篆,明天看看禮器、王福庵,后天感受下簡帛、金農漆書……總在博與精之間一直游蕩博弈,雖有進步,但明顯感覺到自己功夫不到,還不能達到特別精的掌握一門。這一次的總結其實也是對自己學習書法的一次思考,就學書來講,其實能把顏楷的各時期的筆法研究精了,基本筆法駕馭也就能掌握了。所以,下一步的定位還是要在顏楷的一個帖上用足功夫,一步一個腳印地對其傳統古法的用筆、結構、章法進行深入臨摹,打好基本功,只有這樣才能游刃有余地進行各種創作。
三、學書要苦練字外功。書法是有靈魂的,表達的是一個人的情感,而不只是機械唯美地書寫。表達情感首先確實要腹有詩書,字外功尤為重要,老師也一直強調字外功的重要性,這真是一個廣博的課題。雖然感覺自己每天都在讀書,但仍然覺得要學的東西太多,而且越來越多,古典文學、書法歷史、藝術鑒賞、文字學、文獻學、哲學、國學等等,都或多或少要涉及,這不是一個學位一次課程能解決的問題,這是一輩子的修養。有人說,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人就讓他去學藝術,這會讓人沉浸在美好當中;如果你恨一個人就讓他去學藝術,這會讓人陷入到無止境的追求當中,這雖然是一個說笑的比喻,但也足見藝術的無界。在我理解藝術是超越于生計的人類更高精神層次的追求,其實不必苛求結果,因為不會有結果,只要不斷地超越自己,一天進步一點點,美好自己一點點就好了。相信只要不斷加強書法藝術涵養,不斷強化自身的學養、修養,提高綜合素養,在不斷學習實踐的過程中就會讓人感受到漸進、漸悟、漸成。
四、學書要反映時代呼聲。文藝創作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在老師的指引下,我們都在學書的路上不斷探索。作為一線金融行業書協的文藝工作者,在金融書協主席團的領導下,我要認真組織好金融書協的各類展覽活動并提高宣傳力度,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文藝界“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價值觀,切實做到“胸中有大義,眼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也要力爭做到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同時通過顏體楷書的創作弘揚正氣、正風、正能量,不但致力于藝術薪火相傳,而且要以洪荒之力做出應有的貢獻。
再次感謝恩師的悉心指導,讓我們在迷茫中找到方向。作為引路人,銅彥老師就是一道光,引領我們走在崇德向善,堅守在藝術的道路上。感謝師兄師姐們的鼓勵和陪伴,在研書學習的道路上大家歡聲笑語,攜手前行,扎實學習,共同進步,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岳驍昆 ,北京市,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美術系書法專業。
為紀念張銅彥老師主辦的“顏體楷書研修班”結業兩周年,在銅彥老師的指導下,師兄師弟師妹們踴躍創作作品舉辦網上微展,令人欣喜。兩年來,雖然個人書藝不敢言有多大進步,但是對學習書法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以下幾點:
一是學書是個“慢功夫”。當下是日新月異的時代,對于學書而言我覺得不然,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和速成的宣傳,都是“不靠譜”的事情,學書“急不得”是由書法藝術的內在規律決定的。就“字內功”而言,筆法、字法、章法是需要千錘百煉和時間磨礪的,至于“字外功”那更是一輩子的事情。這一點對于我這等愚笨之人如此,即使對于天賦異稟的人也不可能徹底例外。隋代書法家釋智永作為書圣王羲之第七世孫,也是經歷了“退筆冢”才有了“鐵門限”的。銅彥老師之楷隸也是經歷了幾十年的磨練,汲取古人碑帖之精華而成就的。因此,學書要有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以愛好為動力,積跬步之行、尺寸之功。
二是學書必須“走正道”。就技法而言,所言“正道”就是臨帖。明末清初大書法家王鐸尚言“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唐代孫過庭云“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這也是兩年來銅彥老師反復強調的。要在“似”上下功夫,只有“形似”才有可能達到“神似”。
三是學書貴在“心里悟”。學書是一個識記和心悟的過程,識記是基礎,心悟是升華。一個字只有臨像了并且記住了,才算學會了。觀銅彥老師的書寫過程,無論寫楷還是寫隸都是在腦子里的。識記年輕人更有優勢,記憶力好反應快,心悟年長者略優。無論長幼如果不用心琢磨,像余這樣胡涂亂抹,想進步是困難的。
四是學書要有“好氛圍”。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弘揚顏楷正大書風”微信群的建立,使我們由一個人學書變成了一群人學書。特別是,在這疫情肆虐的兩年里,我們在銅彥老師持續指導下,結伴同行,相互鼓勵,書藝不斷進步。微信群為我們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臺,營造了良好學書氛圍。 最后,衷心感謝銅彥老師精心指導,衷心感謝師兄師弟師妹們真誠幫助,讓我們繼續走下去。

唐定法 ,上海市,退休干部,高級工程師。
我有幸于2019年10月19日和大家一起參加央視書法頻道舉辦的《張銅彥顏體楷書研修班》。聽課時間雖然不算長,但是受益頗深,可以說是我書寫水平進步的重要轉折點。短短的的一期研修班,使我懂得了學書必須崇尚經典、精準臨帖、先專后博,長期堅持的道理,避免了自己繼續走彎路的風險,書法水平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兩年來在老師帶領下大家一起持續交流、相互點評、取長補短的繼續學習從沒間斷,這也是我們這個研修班的一大特點。與各位書友相識結緣,相互交流、資源共享、取長補短共同營造了一個學習書法藝術正能量的良好氛圍,難能可貴。
下面我談點自己的學書體會,不足之處請老師和學友們批評指正。
一、學習書法必須持續堅持臨帖,臨帖要貫穿我們學習書法的全過程,甚至是一輩子要做的事,決不能松懈。
二、要從入古入手,只有真正入古了才能談得上出古,臨帖、讀帖就是最好的入古方法。
三、精準臨帖,無論是筆法還是字的結構到章法都要筆筆達意、字字精準。只有做到學的準、寫的精才能把字的精髓掌握在自己的意念中直到信手揀來,一分耕耘一份收獲,功夫到了自然成。臨帖是我們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繞不開躲不過。
四、瞄準一個帖反復練習,甚至上千遍上萬遍的臨寫,對臨、節臨、背臨,直到每個字在帖子的什么位置都清楚。同時也要輔助臨其他碑帖,擴大視野,靈活運用。我每天除了必須臨帖勤禮碑外,都要臨寫其他書體,篆書、隸書、草書、行書。
五、臨創結合。學習書法的最終目的還是要創作,通過創作找出不足,以便再提高。
六、積極參與相關的社會活動,做到書法藝術來源于生活,服務于大眾,比如書寫春聯,參加書展等活動。

陶德才 ,安徽蕪湖,退休干部。
我是2016年9月去老年大學開始學習書法,當我2019年10月參加央視《書畫頻道張銅彥顏體楷書研修班》之后,張老師的書藝風范深深地影響了我。
張老師舒然流暢,氣勢恢宏,法度與情趣和諧統一,他言語不多,但每一句話都擲地有聲,凡事不做則已,做則力求完美,惜時如金,一分秒不可虛度,這不正是我喜歡的一種正大書風嗎。學習回家后,按照在京學習期間的要求,開始正規的學習。我每天都堅持認真讀帖、臨帖,向學友們學習,對書寫不僅自律,而且擅于研究分析。顏真卿出色地繼承了初盛唐的書法成就,還充分的吸收了秦漢諸碑的養分,緣情而書,因志立意,以而形成自家面貌。我認為要能恰當地表現顏真卿的書法風格,一要學習顏真卿的愛國情懷和處事風格,二要把握顏字外拓內疏的特征,認真臨摹。三要選用好書寫工具,臨顏體楷書時,選用筆鋒短,彈性強的狼毫或者兼毫筆,紙張應該選用厚一點,吸水性差的紙,墨要使用濃墨,因為顏體的書寫內容大多是嚴肅的、莊重的。從臨摹到創作,我注意克服稍微取得一點成績便沾沾自喜,故步自封的不好習氣,堅持虛心學習,刻苦用功的學書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書寫能力。
我有今天的進步,衷心的感謝銅彥老師的精心指導,感謝師兄師弟師妹的鼓勵和幫助。

彭汝剛 ,河南周口,中國金融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楷書是書法藝術的基本功,它以端正莊重為要旨,給人以穩實沉著之感。顏真卿是楷書四大名家之一,他開創了顏楷磅礴大氣沉穩雄壯之書風。張銅彥主席德藝雙馨,治學嚴謹,享譽當代書壇。北京研修班結業后我們師生經常微信聯系,但老師依然傾心相教,一絲不茍。
孫過庭在《書譜》中曾說:“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求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學習顏楷,一是要學習楷書端正莊重之特征,努力做到點畫均勻、布局合理、橫平豎直、重心平穩;二是要牢記顏體沉雄大氣之書風,先以顏體一帖或一碑為主,熟練掌握基本能夠做到形神兼備時,然后逐步向顏體相近碑帖拓展,重在舉一反三,在豐富字法和技法的同時,努力做到磅礴大氣;三是像孫過庭說的,平正之后增加險絕。要學習篆書增加高古蒼勁的線條沉穩,防止把筆畫寫得輕飄無力,學習行書汲取靈動奇險的結體風格,防止把顏楷寫得呆滯死板。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習書法必須心無旁騖,善學勤練,長期堅持,久久為功。跟隨先生學習顏楷,既能培養端正大氣之風范,又有感受如沐春風之親切;既能找準書法研習之方向,又能學習做人做事之方法。雖然我已是中國金融書法家協會及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但這僅僅是我學書的新的起點。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端莊大氣的顏楷風格將是我終生追求的學習目標。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