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推介】韓光森古剎名寺風光作品賞析

百剎硯-01白馬寺
端硯是我國著名文房用品,因產于古端州(今廣東省肇慶市)而命名。它問世于唐代初期,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悠久。由于其石質特異,具有優良的研墨效果和流光溢彩的石品花紋,再加上制硯藝人精湛的雕刻技藝,在硯臺上雕飾了各種精美的圖紋,這就使得端硯不僅僅是一件文房用具,同時還是一件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品,成為文人雅士十分珍視和收藏的對象。盡管當今由于文房用具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硯臺已經不再是讀書人須臾不離的文具,但是端硯作為美輪美奐的藝術品的魅力卻依舊不減,更由于硯石資源日益稀少,它作為收藏品的意義愈發凸顯出來。近年來市場上端硯的價格一路飆升,便說明了人們對它喜愛和追捧的程度。

百剎硯-02塔院寺

百剎硯-03觀音普陀
在端硯的實用性退居次要,欣賞性上升為主要因素的情形下,人們對端硯的裝飾圖案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些陳陳相因、面目雷同的圖案已經不能滿足愛硯人士的審美需求,他們希望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圖案出現在端硯上,將珍稀的端溪硯石裝扮得更加典雅優美。因此,在硯文化界和行業界,便多次聽到了有識之士發出“提升端硯文化內涵”的呼吁。在此背景下,山水畫家韓光森先生與硯界泰斗黎鏗先生(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聯手,創作了“中華百方古剎傳世精品端硯”——即以中國一百座著名寺廟各具特色的建筑及其所處環境的優美風景為題材,精心設計和雕制的系列端硯,簡稱“百剎硯”。

百剎硯-04峨眉金頂

百剎硯-05大法王寺
端硯與佛教結緣,早在宋代就已經開始,此后便一直綿綿不絕。其圖案主要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雕刻佛教人物形象,如佛祖、菩薩、羅漢等;另一種就是雕刻佛教寺廟建筑。這套“百剎硯”屬于后一種類型。雖然古已有之,但是縱觀古今我國各個硯種,還不曾有哪一個硯種將全國各地著名寺廟納入自己的創作中。所以,這套“百剎硯”是既有繼承又有創新的。這不僅是敢于構想擴大數量的簡單問題,其間還需要走訪這些散布在我國四面八方的古代名剎,仔細觀察體驗,繪制這些古代名剎獨特風韻的圖案。這是一項需要時間,更需要藝術匠心并付出艱辛勞動才能完成的工作。韓光森先生是個有心人,作為山水畫家,他早就敏銳地感受到了古代佛寺建筑與山水風景的密切關系,因此在他幾十年的繪畫生涯中,已經積累了許多佛寺建筑和山水名勝相結合的作品。正是有這樣一些作品為前提,所以才會有這個“中華百方古剎傳世精品端硯”的創作實施。

百剎硯-06煙雨大明寺

百剎硯-07法門寺
那么,在我國眾多的硯種中,韓光森先生為什么又獨獨選中端硯來體現他的畫作呢?筆者在與韓先生交談中,了解到他作出這個選擇的理由,即是端硯非常適合雕刻山水硯,表現山水之美。因為端硯的石質、色澤、紋理,以及石料在開采中自然形成的凹凸有致的形態,都十分適合于雕刻山水風景。例如,其凹凸有致的形態適宜雕刻為連綿起伏的山嶺,褐紅色的石皮適宜表現夕照秋山,火捺適宜表現山間氤氳云氣,冰紋適宜于表現山澗懸瀑等等。端硯藝人們巧妙地利用端溪硯石的石品花紋,使得端硯呈現出天工與人工相融合一的特殊美感。

百剎硯-08少林寺-少林飛雪

百剎硯-09潭柘寺
通過這套“百剎硯”,我們不僅可以欣賞到端硯之美,還可以領略到佛教文化通過寺廟建筑反映出來的清幽淡定、超凡脫俗的精神氣質。所以,這套“百剎硯”以其豐富文化內涵和很高藝術價值,必將載入端硯發展史傳世不衰,起到經典示范作用。
【本文作者系肇慶學院教授、廣東省硯文化研究基地主任駱禮剛】

百剎硯-10戒臺寺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