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滂沱|森林呼吸| 《白河之光》讀書會

白河給我的最初的印象,就是村里北河道這個七號渡槽。1982年10月,那個時候我才十歲,清楚的記得那時候,我們在渡槽里面跑,跑向這個大斜坡,現在想來依然后怕,但永遠的留在了我的記憶里,就是白河的記憶。
大雨滂沱,我們在夏都公園里,森林呼吸讀書會。



石老師每次都是穿著樸素的衣服,那些照片或者戴著草帽,或者推著自行車,或者在古老的壓水井旁,今天的大雨,也是徒步走來,還讀了《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詩句。正式這種接近自然的靈魂,寫出了文化性藝術性的報告文學《白河之光》。

讀《白河之光》,韓老師走一遍南北干渠,并畫下了一個簡易圖,清晰展現白河的水利工程的宏大,非常認真的韓老師。

讀書會上,馬老師連夜寫的散文詩。
一條河流的夢(原創)
你夢里的溪流
匯集成了高峽平川
湖的底部 含蘊著雋永的故事
沉淀著祖輩深情的渴盼
一代又一代的媯川兒女
依然被你的崢嶸過往撥動心弦
譜寫著絢爛詩篇


下面選自:陳老師讀后筆記。
拿到《白河之光》這本書第一感覺熟悉
白河,白河堡,白河堡吊橋,白河堡水庫,馬家店,香營……
這些地名耳熟能詳。
白河堡的馬家店是搬遷村之一,我的母親從小生活在那里。白河堡大橋,白河堡吊橋是舅舅家孩子們玩耍的地方。有一次我和舅舅家的孩子們去吊橋上玩耍,他們嫻熟的從這頭走到那頭,我很羨慕,也走了上去。吊橋搖晃的厲害,橋下是奔騰的河水。我只離開橋頭幾步之遙就趴在橋上不敢動。舅舅家的孩子把我領了回去。
郭春云,許叢林,徐步山,趙海河,陳月林,喬樹安,聶造長……這些名字從小聽過……
為什么這么熟悉,因為我是香營鄉小堡村人。陳月林,喬樹安都是和我父輩一起成長的鄰居。除了許松林,其他的幾個人都是我們鄰村的,今天重點說說趙海河。(書中,先進民兵一連22名:趙海河)
趙海河是香營村的,是我的舅公。我請他的二兒子給我講講他的父親,他欣然同意。他在電話的第一句話就是,一心撲在工地上,我們5個孩子都是我媽拉扯大的……
下面是趙海河老人的兒子筆下的父親!
趙海河,男,1938年12月生人,是香營村人。以前做過村里的大隊長、副書記、民兵連長,享年75歲。1970年延慶縣決定修白河隧道的時候,父親被推薦選拔到香營公社修建白河隧道工程連隊,當選白河隧道一連連長,一連被命名為先鋒一連。父親帶領的一連很有名。



徐蘭鳳老師激昂的《決策》,花蕊姐姐的《致青春》,還有陽光與海音樂書店韓老師在茫茫人群中找尋的修白河當年戰地第一批廣播員瑞芳大姐,還有準備為白河精神寫歌的韓大哥。還有白老師標準的優秀的讀后感,還有讀后感之后的深深思考。
趙老師寫下動人詩句:
華夏媯川萬古長,山河安然亦無恙。阪泉征戰帝王已,長城未改塞外慌。開天辟地新世紀,紅旗招展紅旗渠。王虎入川多壯志,豪情燕山擘天池。春云做伴許叢林,匯聚萬民學做禹。艱苦卓絕十四載,白龍入山潛出川。南北龍渠通天水, 綠水青山長城北。川流不息白河水, 光耀媯川萬古青。
青漫山坡綠映天,無邊雨色染白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