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藝術教育 兩會提案傳來沉淀之聲
書畫圈網閆春玉報道 2015年全國兩會已經接近尾聲,文化藝術界委員們的提案與觀點也陸續呈現。時下今日,一年一度的藝考季也正席卷而來,繼去年兩會的"美術教育"熱詞后,今年"兩會"召開,能否給藝術教育迎來新的機遇?
2014年9月初,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藝考分數越來越高、考學成本不斷增加、錄取率比普通文理類低……藝考的門檻也進一步提高,有人稱今年是"史上最難藝考年"。
近年來,我國開始重視基礎教育中的藝術教育。在今年兩會眾多提案中,有關藝術教育改革得到大家普遍關注,代表委員們對藝術教育發展中的各種現象、問題的思考傳來更加沉淀的聲音。
改變藝術教育結構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楊曉陽:
盡快改變美術教育西化標準
中國美術的繁榮和發展還需要很大的提升空間,中國文化及中國美術是一個獨特的體系,與西方美術不同,應該從美術教育抓起,目前中國的美術學院大多是西化的學院,課程也一般是西化的課程,標準是西化的標準,應盡快地改變這種狀態。
中國的書法教育目前已經進入到小學三年級的必修課,這很好,但是他認為,書法教育應該從一年級抓起,從孩子上小學一開始,就應給予他這種環境,這個書法教育基礎很重要。
全國政協委員、雕塑家李象群:
改善美術教育的"倒金字塔"
今年帶來的提案是改變美術教育的"倒金字塔"結構,改變從大學開始的精英美術",而將美術教育更廣泛地普及到中小學和幼兒園。李象群建言,素質教育革應當加大對美術、藝術、音樂等"美學教育"的投入力度,讓"美育"在基礎教育中普遍化。
關注藝考之后人才培養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文聯主席潘魯生:
藝考之后人才培養
其實大師和藝術家不是大學培養的,應該是社會培養、社會造就的。在'藝考'之后的人才培養,應該從藝術學科專業的內在規律出發,結合人才的需求和面 向,健全分類體系。其中既有精英教育,也有大眾教育,有純粹藝術人才的培養,也要相關的職業教育。藝術從文化層面上來講,應該是精英教育。我們應該更加重 視發展職業教藝術教育改革和發展是雙向的,教上要進一步摸索規律,更有特色和對性。選擇藝考的廣大考生也要轉變觀念,全面看待藝術的發展領域,根據自己的 能力、愛好、喜歡,選擇適合的學校,有更好的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吳長江:
建立青年美術人才專項基金
當前每年國內專業美術學院畢業生數量達2萬余人,其中進入大學、畫院、美術館等研究機構工作的畢業生不到1/3。一部分進入市場機制中的公司和企業,或者自主創業,也有很多底子好的青年美術工作者放棄了美術創作。另一部分畢業生則散落各種藝術區、藝術村。
吳長江建議從國家層面加強整體設計,設立中國青年美術家成長基金,通過設計長期的推進計劃和細化項目,形成吸引、發現、培養、扶持、管理青年美術家的 有效機制,讓包括自由職業美術工作者在內的青年美術家形成合力,參與和推動主流文化,同時也為積蓄人才力量,助力優秀人才成長奠定基礎。
提升整合教師資源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美協副主席何水法:
完善傳統書畫終身教育機制
何水法就傳統書畫教 育問題在兩會上指出,"當下"傳道"與"授業"的任務主要由小學、中學和大學教育來承擔,在這三個階段的教育之外,也有三種繼續教育形式。就目前的師資教 育狀況來看,成人教育僅僅起到了較小的輔助作用,相對于西方國家成人教育所發揮的巨大作用而言,我國的成人教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目前,我國高校已經建立起了基本的傳統書畫教育體系,但由于受制于師資條件,目前尚不能滿足廣大書畫愛好者,尤其是已經具備一定水平又期待得到更好提升的專業從業者的受教育需求。他倡議,在中小學與高校傳統書畫教育之外,設立高端傳統書畫終身教育機構,完善傳統書畫終身教育機制,推廣名師講學的教育方式,使其真正滿足民眾和社會的雙重需求。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協理事盧中南:
逐步緩解中小學書法師資的嚴重短缺
教育部已于2012年秋季把中小學書法教育列入國家課程,并正式實施。至此,書法教育已經開始成為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和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但是,當 前中小學書法教育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由于中斷時間比較長,本來就很嚴重的師資短缺,更加凸顯出來。
盧中南建議,進一步完善教師教育保障制度,建立書法教師職稱序列,引導從事書法教育的專任教師,并建立開放的人才培養體制。他還建議,充分調動社會積 極性,建立書法教育志愿者工作機制,為學校開展書法教育提供社會支持。同時,借助具有實力的專業公司的力量,集中專家講課,開辦網絡教育電視臺,并整合書 法教師資源。
全面普及藝術教育
陜西省政協委員王宏:
推進貧困地區藝術教育
"中國農村兒童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低下,藝術教育情況尤為令人堪憂,藝術方面的人才也非常缺乏。"建議在廣大農村開展免費的基礎藝術教育:如繪 畫、書法、合唱(歌唱)、舞蹈、戲劇和民間藝術的培訓班,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輔導農村孩子的藝術技能,使他們和城里的孩子一樣享受公共的藝術教育。
政協委員于少華:
藝術教育應先普及后提高
"藝術美對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情感方面。藝術教育應該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大家都會了,整體水平自然提高。"老師和家長的眼光應該放長遠一些,放到素質教育上。藝術的目的是給人帶來愉悅,讓人們更幸福更開心。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