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色》抽象藝術三人展在北京宋莊北藝塘美術館開幕
2025年3月29日,由北藝塘美術館主辦,著名藝術批評家楊衛策展的《三原色》抽象藝術三人展在北京宋莊北藝塘美術館開幕。

開幕式現場

著名藝術批評家、獨立策展人楊衛致辭

著名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孟祿丁致辭

北京奧林匹克文化促進會副會長王奇致辭

參展藝術家武妍希致辭

參展藝術家王曉蓉致辭

參展藝術家張容致辭

北藝塘美術館館長劉春梅主持開幕式

嘉賓合影
本次展覽以“三原色”來命名武妍希、王曉蓉和張容的畫展,包含了多重含義,既代表這是三人聯展,又體現了女性藝術家關注自我的生命底色,同時還表明她們三個人的作品均為冷抽象藝術這一追求方向。






展廳現場
武妍希在抽象畫領域經歷了多次蛻變,從抽象形式到材料本體的轉換,從關注天象轉向挖掘心象,她通過材料探索實現了自我與作品的融合;王曉蓉將宣紙作為材料,通過裁減、撕扯、火燒等手段將其破壞后,加以自我的重構,從而在支離破碎的紙屑之中,孕育出了一個嶄新的美學生命;張容將線從造型意識中獨立出來,與畫中的色彩形成有機融合,從而把線作為一種獨立語言從傳統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為其插上了自由飛翔的翅膀。













展覽現場
三位藝術家的作品雖然各有千秋,但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通過語言的不斷純化返本開新。因此,以“三原色”來命名她們的作品,既是她們的返本之旅,也是她們的開新之道。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4月12日。

《三原色》抽象藝術三人展
藝術家:武妍希、王曉蓉、張容
策展人:楊衛
主辦單位:北藝塘美術館
開幕:2025年3月29日下午15:00
展期:2025年3月29日 — 4月12日
地點:北京市通州區宋莊小堡北塘藝術區
關于“三原色”畫展
文/楊衛
我以“三原色”來命名武妍希、王曉蓉和張容的畫展,包含了幾層意思:其一,這個展覽為她們三個人的聯展,“三原色”即代表了武妍希、王曉蓉和張容這三位藝術家;其二,這三位藝術家均為女性,相比男性藝術家更顯著的社會屬性,即熱衷于表現社會和政治等題材,女性藝術家則更加關注自我,所以,“三原色”也是反映了這三位女性藝術家的生命底色;其三,也是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三位藝術家的作品都是抽象藝術,而且是偏向于冷抽象,因而,原色更接近于她們的作品,也是她們努力追求的方向。總之,以“三原色”來概括這個展覽,既表明了這個聯展的特色,同時也揭示出了她們作品的內涵。

武妍!堵绷_13》布面油畫 ,直徑150cm

武妍!缎墓6》布面油畫,直徑100cm

武妍希《度母7》布面油畫
武妍希是較早從事抽象畫探索的女性藝術家。從最初對抽象形態的迷戀,到對材料本身的發現和挖掘,武妍希在抽象畫領域經歷了若干次蛻變。事實上,在世界抽象藝術的歷史上,也經歷了從抽象形式到材料本體的轉換,即由外到內的發展。武妍希正是沿著這樣一個探索軌跡,從之前對天象和文化的關注,即表現節氣、反映宗教題材等,而轉向了對心象的挖掘。這一轉變驅使武妍希著眼于材料本身的實驗,從而將通體透明的材料,與自己清澈如鏡的心性達成某種默契,實現其神形合一的同時,完成了自我與作品之間的同心圓。

王曉蓉《時間的秩序六》布面綜合材料,120x100cm

王曉蓉《幻相之九》布面綜合材料,80x60cm

《重疊之相三》布面綜合材料
王曉蓉的抽象作品同樣注重于材料探索。但與武妍希不同的是,王曉蓉的抽象作品中,材料的顯現仍是為了造型服務。也就是說,她熱衷于抽象的造型,材料不過是為其抽象造型增添文化含量,凸顯畫面質感而已。因此,王曉蓉選擇了最具東方文化神韻的宣紙作為語言,通過裁減、撕扯、火燒等手段將其破壞,以此來隱喻傳統文化的分崩離析與當代人的生存處境;同時,她又將這些殘缺不全的紙片,加以并置與重疊,并通過五顏六色進行渲染,從而在支離破碎的紙屑之中,孕育出一個嶄新的美學生命,由此來完成自我從傳統到當代的觀念轉型與精神蛻變。

張容《藍色的隱喻》布面油畫,150x200cm

張容《繆斯女神》布面油畫,90x60cm

張容《梅花三弄》布面油畫
相比而言,張容的抽象作品更具畫意。也就是說,她更加注重繪畫過程留下的心象痕跡。從語言層面來看,張容對“線”的運用情有獨鐘。據說,這源于她最初的繪畫經驗,即她是在父親的制圖紙、效果圖上開始最初的涂鴉,因而,制圖紙密密匝匝的網格、數字、符號和精密儀器效果圖靛藍色的印痕,深刻在了她的童年記憶。如果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來分析張容的抽象作品,即可以看到她的清真返一之途。正是這種美學上的溯本求源,使張容的繪畫與中國傳統繪畫之間找到了異曲同工之妙。因為從書法脫胎出來的傳統中國畫,其靈魂就是線。不過,傳統中國畫的線,雖然起承轉合、千變萬化,但仍是服務于造型。這使得線的自由意識與心性表達,打了不少折扣。張容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故而,她將線從造型意識中獨立出來,與畫面中的色塊互為表里,形成有機融合與矛盾沖撞,亦是為了將線從傳統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通過抽象語言插上自由自在飛翔的翅膀。
縱觀三位藝術家的抽象作品,雖然各有千秋,但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通過語言的不斷純化,都在試圖返本開新。因此,以“三原色”來命名她們的作品,既是她們的返本之旅,也是她們的開新之道。
2025.3.8于北京通州

楊衛,獨立策展人、著名藝術批評家,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現當代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同時擔任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秘書長。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策展委員會委員、江西美術館學術委員會委員、廣州藝術博物館和廣州美術館學術委員會委員、湖南美侖美術館學術委員,天津美術學院、吉林藝術學院、景德鎮陶瓷大學等多所高?妥淌。歷年來策劃展覽近百個,出版著作十余本。

武妍希,籍貫云南昆明。出身于藝術世家,父親和叔父均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曾就讀于昆明紡織工業學校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2001年首次舉辦個人畫展,曾在國內外舉辦十余次個展,參加數十個群展,作品被眾多國內外機構及個人收藏。2010年到北京宋莊建立個人工作室以來,一直致力于新繪畫的探索。作品以圓形為形式依托,用西方油畫媒材傳達東方哲思精神,表達“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精神內核,并充分體現“萬物一體”的整體性概念。創作出極具個性化的,充滿內在力量的繪畫作品。

王曉蓉,籍貫陜西榆林,先后畢業于西安美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俄羅斯著名美術家工作室。陜西省美協會員,紐約哈德遜美術家協會會員,世界和平藝術家聯盟會員,法國國際藝術家與設計師協會成員,陜西榆林市藝術館研究員。致力于藝術材料的延伸和研究,曾做過多次個展,在國內、美國、英國、日本等地參加多次展覽。作品在國內外藝術機構及個人均有收藏。

張容,籍貫四川綿陽,2003年本科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表現性工作室藝術碩士;現生活工作于北京。借助線條重新塑造理想世界中關于“我的認知和理解”,實現了“我的繪畫”。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各種展覽,上拍中國保利拍賣,被各地美術館、藝術機構和個人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