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芳:一位畫家的公益情懷

王芳芳在唐古拉山鎮沱沱河邊,保護江豚從長江源頭開始
|人|物|檔|案|
王芳芳,女,1981年生于延安,國內知名彩色鉛筆畫家,2008年北京奧運會志愿者、知名環保公益組織“綠色江河”志愿者、公益活動“基層美術教育”發起者。2004年畢業于陜西西安工程大學服裝系。2006年入住北京宋莊,成為職業畫家。曾在北京宋莊、觀音堂、北京798藝術區舉辦個人畫展,在突尼斯大使館做中國與突尼斯文化交流展。2011年支教延安市志丹縣保安中學和一所鄉鎮中學的合并學校至今。曾支教青海省曲麻萊縣措池村然倉寺,籌資為寺院建設學校。

支教然倉寺和小和尚們玩耍
初見王芳芳,她留著臺灣作家三毛式的波浪長發,一身波西米亞風亞麻色服裝,民族風的配飾,藝術氣息面撲而來;然而我們交流起來,她那一口純正的陜北方言和始終掛在臉上的微笑卻讓眼前的這位畫家立刻又充滿了生活的氣息,王芳芳就是這樣一位根植于基層的藝術家。
追求藝術尋找“美”
王芳芳出生在志丹縣的一個偏遠山村,她從小就喜歡畫畫,沒有紙筆,她就用樹枝、磚塊在地上涂涂畫畫,小小的她卻有了想當一名畫家的理想! 2004年她從西安工程大學服裝系畢業后沒有走進體制內安逸的生活,而是一個人在西安開始了藝術創造。一間房,一個人,一支筆 一張紙,在沒有暖氣的房子里,只有美麗的夢想支撐她前進。為了更好的接近自己的夢想,也為了更好地吸收藝術營養,2006年她只身來到北京,在北京這個藝術大都市里,她被宋莊的藝術氛圍給迷住了,于是她留在了畫家村——宋莊。 這是一個藝術家聚集的地方,位于北京郊區,條件艱苦,卻阻擋不了她對藝術的堅持,2007年,她在北京宋莊小堡和朋友創辦‘實很放思’聯展空間年輕畫家聚集地,大家一起自由地討論和創作。在藝術元素光怪陸離的油畫系和意蘊深遠的國畫系遮蓋的藝術世界里,鉛筆畫蜷縮在不起眼角落,朋友們都勸她畫大氣的國畫或者油畫,會更有發展,然而她卻始終堅持畫小小的鉛筆畫,可是因為鉛筆畫真的太小了,每次畫展都排在角度,然而她卻并不在意,
“因為我覺的鉛筆便于記錄,紙筆都可以隨身攜帶,有了靈感就可以畫下來,”她的堅持也讓小小的鉛筆畫闖出了一片天地。她舉辦了多次個人畫展,也受邀參加了很多當代藝術展覽,并在國外一些較有影響的報刊雜志上發表了作品。2008年6月她還在突尼斯大使館做中國與突尼斯文化交流展。

鉛筆畫《風景》
踏進公益發現“美”
在宋莊,王芳芳一待就是3年,每日看似自由的生活和創作,漸漸被迷茫所取代,她開始思考:我到底在尋找什么?我畫畫的目的是什么?藝術到底是什么? 生活需要藝術,藝術也離不開生活,她想。2009年她離開了宋莊這個先鋒藝術家集中的部落,決定回陜北支教;氐搅四瞧疵胍x開,然而卻是她一切創作源泉的黃土地。 去學校報到的那天,永寧鄉鎮中學副校長指了一間平房給她,里面只有一個破爛架子床。這和北京的生活落差太大了。但是校長一句話就讓她決心留下來,校長說:“娃娃們都等你上課呢。”就這樣王芳芳成為了一名支教美術老師,而且,也是當時學校里唯一的一個美術老師! 對于從未接觸過美術課的孩子來說,這位畫家老師的到來讓他們學習和生活中擁有了色彩,學生們喜歡她,總是問她大山外面的世界,也愿意和王芳芳分享一些自己的小秘密,王芳芳感覺到給學生上課很快樂,既可以繼續畫畫,也在真實地生活。“美來自真實,來自對生活真實的理解和體會!沒有真實,一切所謂的“美”只是一個美麗的軀殼。那么藝術也一樣,生活本來就是一門藝術!” “大山那么深,陜北還是像我小時候所經歷過的那樣,學生們的經歷和家庭境況就寫在他們的臉上和眼睛里,讓你無法不去面對。”王芳芳說。在教學的過程中,了解到一些孩子生活貧困后,她就有了去幫助孩子們的想法。她自費給孩子們購買美術用品,為聽力有障礙的學生佩助聽器,面對大量貧困的學生,王芳芳開始在網絡上給他們找愛心人士來資助,對于每一個受資助的學生她都會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去學生家訪,了解學生家的真實情況,F在她已經為三十幾個學生找到了一對一的愛心資助,使他們能夠安心學業。 “ 在6年的支教生涯中,與其說是我幫助了那些山區的孩子們,不如說他們用那樣極為質樸單純的心靈回饋了我內心需要的一些東西。這些孩子們給了我力量和勇氣讓我去面對這些年來的一切生活和精神困境。”她說。

鉛筆畫《江豚,我們人類的朋友》
走近孩子傳達“美”
王芳芳還有一個身份就是環保公益組織“綠色江河”的志愿者,學校放了寒暑假的時候,她就會和志愿者們一起去為保護生態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她也會去更加偏遠,貧困的地方支教,“很多偏遠地區的孩子從沒有上過美術課,但是我覺得美術課會賦予孩子們想象力,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多年來,由她發起的公益活動“基層美術教育”已經走進了陜北偏遠的農村,走進了重慶的大山里,也走進了青海玉樹海拔4500以上的藏區。 王芳芳在給孩子們上美術課的時候,經常會讓學生在自己的作業本上寫出“真善美”三個字,她告訴學生如果做不到這幾點,上美術課是沒有意義的。她用心靈引導學生用“真善美”看待生活,用“真善美”感悟生活,用“真善美”來描繪生活,手中的畫筆才能產生“真善美”的靈性來,畫出美好的作品! ≡趲椭@些貧困孩子的同時,她認識到不僅僅在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經濟問題,更重要的是對他們由于環境所致而同樣干旱貧瘠的內心進行耕耘和播撒美好,是給他們內心種下善良的種子,并讓這些種子隨著他們的成長慢慢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與傳播。這是她對自己做為一名美術老師的基本要求,”“ “我相信自己的一次引導和幫助也許就會改變孩子們一生的命運。我覺得一名所謂的畫家不僅僅只通過自己的思想和畫筆去傳達“美”,如果使人們對“美”的需求和應用變得像喝水吃飯那樣自然簡單,那么我們的生命是否也就會多出一些不同的意義和價值。”王芳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