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名家左文輝藝術賞析

《淡煙疏竹水邊城》
左文輝的母親張改琴是當代中國著名書法家(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其書法諸體兼擅,風格亦可謂“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左文輝自幼跟隨母親臨帖習字,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母親剛健端莊、溫潤流麗的人品與書風的熏陶,書法訓練也為她日后從事山水畫創作打下了以書入畫的筆墨基礎。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中國國家畫院龍瑞工作室進修和臨摹故宮藏品宋元山水畫期間,她仔細琢磨過宋元諸家和當代名家的筆墨技法,后來在她的山水畫創作中,逐漸摸索出一套適合表現自己的西北化的江南山水的個性化的筆墨語言。她這種個性化的筆墨語言,筑基于家學淵源的書法訓練,脫胎于傳統繪畫的筆墨程式,而又滲透了女畫家自己的性格氣質和審美趣味,使她的筆墨率性而發,既剛健端莊又溫潤流麗。剛健端莊主要體現于她用筆的力度,溫潤流麗主要體現于她用墨的濕度。她的山石畫法用筆松活蒼勁,用墨濃淡分明,以勾皴為主,以渲染為輔,山石結構很少精雕細刻,多半大刀闊斧,即使描繪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也令人聯想起黃土高原的渾厚剛獷。她的樹木畫法筆墨非常豐富,不同品種和遠近的樹木既有雙勾、點葉,又有暈染、干皴,而且往往叢樹茂密,布滿山野,這種江南特有的景物在黃土高原難以想見。她畫天地云水基本上留白,或略加渲染。她似乎偏愛初秋雨后西北化的江南山水那種清新、肅爽、岑寂、靜謐的氛圍,那種氛圍更適宜發揮她的剛健端莊、溫潤流麗的筆墨的特長。

《渡頭初唱采蓮歌》
左文輝以前的山水畫作品通常是純水墨或淺絳山水,而在她的水墨中又隱隱透出花青,褪掉了純墨的火氣。近年來,為克服山水畫千篇一律的弊病,她大膽嘗試意象化的設色方法,把純水墨山水結構與青綠設色背景結合起來,創造了當代中國山水畫的一種新樣式。中國傳統山水畫一般天地留白而不著色,這種以青綠設色背景代替天地留白的設色方法純屬于意象化的設色方法。在高度程式化的中國傳統山水畫領域,嘗試這種設色方法確實需要勇氣,女畫家西北人剛健爽直、堅毅執著的性格氣質賦予她足夠的勇氣。她2013年創作的山水畫《淡煙疏竹水邊城》《溪環竹外山》《夕陽歸路向遲遲》《傍溪古樹綠藏云》《繞郭煙嵐新雨后》《惟見青青草色齊》等作品,天地(包括水)完全是單色平涂的綠色,中間鑲嵌著純水墨的山水結構,視覺效果新奇而古雅。她2014年創作的山水畫《石林遙峰淡不真》《朝雨襲林花滿地》《一水護田將綠繞》《淡淡流水意》《幽人草閣》等作品,天地背景的青綠設色與純水墨的山水結構銜接過渡得更加自然,純水墨的山水結構保留著剛健而溫潤的筆墨韻味,青綠設色的背景增添了端莊而流麗的裝飾色調。

《綠樹覆野亭》
沈宗騫在《芥舟學畫編》中曾說過:“寓剛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勁于婉媚之內,所謂百煉剛(通鋼)化為繞指柔,其積功累力而至者,安能一旦而得之耶?”與中國歷代山水畫名家相比,左文輝年紀尚輕,功力尚淺,她的山水畫剛健端莊、溫潤流麗的風格雖已大體形成,但還有待進一步強化、深化和變化,期以時日,必能臻于“百煉剛化為繞指柔”的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
(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華書畫家
雜志社總編輯、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山色潑黛濃》

《山色巍峨樹老蒼》

《葉落知風勁》

《一徑林蔭》

《雨過橫塘水滿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