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降真香文化傳承與現代科學融合新生
——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原副主任、巡視員周亞非一行到中國(海南)降真香博物館考察消失百年名貴傳統香材降真香
報道 胡譯文
12月15日上午,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原副主任、巡視員周亞非,海南省旅游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非遺處處長劉實葵一行蒞臨中國(海南)降真香博物館,對消失百年的名貴傳統香材降真香行進考察調研,并召開了降真香與非遺保護調研交流會議,對降真香的歷史文化、市場開發前景,以及降真香藥用價值研究及最新成果等進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對降真香保護與發展工作給予重要指導。

現場陪同調研的有國際降真香聯盟創會主席、海南省降真香協會會長劉宏智,國際降真香聯盟名譽顧問、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導張丹雁教授,著名香學專家石梁平,海南省電視臺旅游衛視導演劉梅等專家學者。國際降真香聯盟副主席兼秘書長馮運天、常務副秘書長胡譯文,以及海南省降真香協會副會長鄭英杰、吳克、史洪敏、倪新建、何華明等相關領導一同參加調研交流。
中國(海南)降真香博物館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億圣和商城四樓,是中國第一座降真香博物館,周亞非一行首先參觀了博物館,海南省降真香協會副會長吳克博士現場陪同講解。

帝王之香,有諸香之首的美譽
降真香又名紫藤香,屬豆科黃檀屬植物,清《欽定四庫全書》記載:“古藤所結,歷久乃香。”它的使用起始于晉唐之前,傳承至今數千年。自唐朝開始直至清代,降真香都是帝王祭天使用的頭香,是歷朝歷代的珍貴貢品,被宮廷和皇家道觀大量使用,素有“諸香之首”的美譽。《仙傳》記載,焚燒紫藤香能引來仙鶴降臨神壇,被道家視為能與神明溝通的靈性之物,也是王公貴胄、唐宋士大夫修身養性伴之案牘的香中珍品,白居易詩云“盡日窗間更無事,唯燒一炷降真香”,顯示出降真香非一般的尊貴地位。
曾斷代百年的珍稀古香材
據吳克博士介紹,從西晉嵇含第一次記載降真香的《南方草木狀》到明朝《本草綱目》、清代《慈禧光緒醫方選儀》,直至近代民國《中國醫藥大辭典》,近百本古籍藥典中關于名貴傳統香藥降真香的歷史記載和藥用經驗都是一脈相承、有史可循的,具有明確性和延續性。然而由于歷朝歷代對降真香的大量開采使用以及清末國家危亡戰亂不斷,導致降真香在近代逐漸消失,不為大眾所知,只能以藥用功效相近的降香黃檀芯材(黃花梨)替代其入藥,成為降香藥用的主要來源,而降真香則完全從人們視野中消失。直到近年有人在海南發現了一種當地少數民族使用的香藥材,經專家比對鑒定為歷代所用的降真香,自此降真香才又重新為人們所認知,近年來價值重新被發掘。

寶馬公司選定的東方新奢華代表元素
周亞非巡視員現場觀看了寶馬公司新BMW 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的宣傳視頻。劉宏智主席自豪介紹,降真香非凡的歷史文化底蘊也獲得了寶馬公司的關注。今年國慶,寶馬公司和清華美院聯合獻禮新中國70華誕的新BMW 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全球限量一臺),車頂兩側的扶手就由降真香精制而成。降真香作為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蘇繡、大漆、螺鈿、霽藍瓷、霽紅釉一道,成為寶馬選定的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六大經典元素之一,延續了這份幾千年的東方奢華。清華美院評價,“作為歷經300年自然凝結而成的珍稀材質,降真香內含豐富的天然油脂,結構細密,恬然香氣經久不散,扶握之間,幽香四溢,于細節處彰顯傳世氣韻”,BMW宣傳片更描述:“車內暗香浮動,來自由降真香雕刻的車頂扶手,300年的凝結讓這種香氣不僅稀有,更有韻味。雖然身處車內空間,氣韻卻仿佛連接了天地,綿延不絕。”這是現代名副其實的“寶馬香車”,成為移動的藝術瑰寶。


劉宏智主席還介紹到,降真香作為新崛起的東方新奢華代表性元素,繼與寶馬頂級豪車結緣之后,今年12月份又榮登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成為主辦方指定贈送給國內外明星大咖、名導名流的專屬香禮,更獲得泰國皇室的青睞,傳世天香盡顯尊貴品位。

古藤孕育的精華 ,結香時間漫長
周亞非巡視員詢問了降真香標準的制定情況。據2018年底在廣西發布的全球第一個《降真香鑒定標準》地方標準顯示,降真香植物并非單一一種,而是隸屬豆科黃檀屬的部分藤本植物物種。張丹雁教授介紹,降真香自古就有蕃降、廣降和土降之別,目前被認定為降真香藤體的有兩粵黃檀(俗稱大葉降真香)、斜葉黃檀(俗稱小葉降真香)、紅果黃檀(俗稱十畝香)三大品種。


降真香是古藤孕育的精華。降真香結香原理同沉香一樣,都是屬于物理結香。當降真香藤受到外力作用(包括雷擊、風折、蟲蝕、動物啃咬、細菌感染等自然因素)的影響,降真香植物母體受到侵蝕或傷害,母體就會分泌出多種元素油脂對傷口部位進行自我修復,再與堆積的養分結合,歷經數十年乃至上百年,方結成降真香。

和沉香不同的是,沉香是木本結香,降真香是藤本結香。藤本結香的時間要比木本時間更長,更為不易,野生沉香結香一般需要二三十年,而降真香結香的時間至少需要五六十年,可見彌足珍貴。降真香主要生長于海南、云南、兩廣和東南亞原始森林的懸崖峭壁之上,采香殊為不易。降真香目前沒有辦法人工種植,每一段香都是百年古藤孕育的精華,珍貴難求。

一木五香, 最具“靈性”的香料
參觀完畢后,大家匯聚一堂,就“降真香與非遺保護”問題進行研討,馮運天秘書長主持本次會議,劉宏智會長致歡迎詞。

劉宏智主席帶來不同品種降真香給與會專家品鑒。品質好的降真香,同一根香的不同部位香氣各異,靈動多變,有椰奶香、藥香、花香、果香、蜜香、八角香、麝香、龍腦清涼香等,與奇楠級沉香品性極其相似,有“一木五香”之說,非常神奇。

降真香在古代被宮廷、道教視為最具“靈性”的香料,是能溝通天人的香中圣品,《列仙傳》云“拌和諸香,燒煙直上,感引鶴降。醮星辰,燒此香為第一,度箓功力極驗,降真之名以此”,故被尊為“諸香之首”。降真香是上乘香料,古書記載“得諸香和之則特美”,因而也是“合香之首”,是唐宋士大夫日常修身養性奉為珍品的生活良伴。現代人使用降真香,可品聞其線香或選用電子香爐加熱降真香香粉、香料、香丸,隨著溫度漸漸上升,滿室幽香,或涼、或甜、或蜜、或雅,有的如蘭花、有的如蜜瓜、有的如青草、有的如藥香,變幻無窮,須靜心體會。劉梅導演品鑒后描述,想象中仿佛一個仙氣飄飄的女孩漫步于一片原始森林,四周繚繞著各種美妙的花香和飛舞的蝴蝶,深深沉醉其中,這也激起了她拍攝降真香紀錄片的熱情。

藥香兩用名貴香材
降真香是藥香兩用的名貴傳統中醫藥材,藥用價值極高。歷史上,有多達九十余部古藉藥典共二百多處記載了降(真)香:
《本草綱目》:“療折傷金瘡,止血定痛,消腫生肌。今折傷金瘡家多用其節,云可代沒藥、血竭。”
《本草再新》:“治一切表邪,宣五臟郁氣,利三焦血熱,止吐,和脾。”
《本草經疏》:“降真香,故能辟一切惡氣。”
民國《中國醫藥大辭典》:“降真香辛溫無毒,止血定痛,入肝經,通十二經。”

雖然降真香在藥典中消失,但是它在民間的使用并未中斷過。千百年來,降真香文化在海南山區代代傳承,黎苗同胞以口傳心授的方式,用降真香入藥治病,辟邪保平安。黎藥王符進京繼承傳統、遵循祖訓,用祖上留下的降真香來為百姓治病、祈福,很好地傳承和保留了降真香及其文化,是名副其實的降真香守護人。海南五指山黎族民間醫生王桂珍,得到過朱镕基總理的接見,她的祖父、父親是方圓幾十里出名的“草藥王”,她用降真香來為當地百姓接骨療傷,治血崩,止血,解蛇毒。

調研會議上,張丹雁教授作了“降真香藥用價值開發的科研進展及最新成果”專題演講,重點向周亞非巡視員和與會專家介紹了降真香的藥用價值,以及自己帶領的廣州中醫藥大學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
張教授表示,降真香的神奇藥用功效主要來自于其成分中的揮發油(主要包括欖香素、甲基丁香酚、草蒿腦、桂皮醛及威士忌內脂等)、黃酮、鞣質及多糖等成分,對人類的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及呼吸系統等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是自己從事中藥研究多年以來所遇到的一個“能治百病”的民間習用藥藥。張教授開玩笑說,說“能治百病”會被認為是江湖騙子,但是降真香在民間應用中確實體現出較廣泛的香藥兩用療效,對冠心病、心肌內膜炎、中風后遺癥等心血管疾病,急慢性腸胃炎、結腸炎、口腔潰瘍、肝炎、肝損傷等,對肺炎、支氣管炎、便秘、痔瘡,對糖尿病及糖尿病爛足、腳氣,以及憂郁癥、狂躁癥等疾病都能發揮一定輔助治療作用,此外,外用可消炎殺菌,止血鎮痛,活血化瘀,加速傷口愈合,且不留疤痕;用于美容可抗氧化,祛痘祛斑,令人保持年輕態……因此自己對降真香研究得越深入就越著迷,感覺到降真香真的是一個好東西,是上帝恩賜給我們的珍貴物種。

張教授表示,自己和團隊多年來一直在扎實推進降真香的各項研究,工作分成三步走,從最初的基因鑒定、原植物鑒定、香材性狀鑒定等工作進行種源鑒定確定品種,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成分分析,顯微結構鑒定,對各品種進行進一步檢測和完善品種鑒定,如今已進行到第三步,就是對降真香藥理療效進行深入研究。今年通過實驗驗證了降真香3個品種的滅殺真菌和細菌的作用,確定是天然的中藥抗生素,該研究成果近期將在國際期刊上公布;另一重要成果就是完成了斜葉檀中藥質量標準的研究工作,將按程序進行申報。

降真香非遺傳承意義重大
耐心聽取了各位專家對降真香不同方面的介紹后,周亞非巡視員也對降真香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極高的藥用價值表示關注,就降真香這一特殊物種在未來發展、規劃保護等問題給予指導。
他指出,明年在迪拜召開的世界博覽會,中國館將首次把香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展示,這說明在中華文化的復興上,香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會越來越為世人所重視。過去的海上絲綢之路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香料之路,我們出口的是陶瓷、絲綢,進口的是香材、原料。現在看來,發揚中華傳統香文化,這里面博大精深,其中除了我們說的對香的追求以外,更重要的是跟人民的生活、健康息息相關。在古代,香、藥是不分家的,宋代各地都有香藥局,香藥局是屬于朝廷專營的,而且經營者都有專門的制服,這說明香文化在傳統文化里面有著很重要的位置。隨著中華文化的復興,香文化的復興勢不可當,因為中國人骨子里就有這樣的基因。所以怎么把降真香的文化價值、藥用價值更好地挖掘出來,就需要我們努力,要把傳統的文化、傳統的經驗通過跟現代科學相結合,更好地詮釋出來,能夠讓更多的人接受,從而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類。

劉實葵處長則就降真香與非遺保護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聽了張丹雁教授的報告,她認為降真香藥學方面的功效非常突出,而且海南黎族從古至今對降真香文化和藥用的傳承一直未有中斷過,應該作為非遺文化好好保護起來,明年可考慮進行醫藥類申報或記憶類申報。

針對降真香的非遺傳承,特邀嘉賓石梁平老師就其歷史文化淵源進行了闡述,并對行業發展現狀、特別是古代厚重的歷史文化怎么應用于當代進行了思考。他說,海南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薈聚著300多種香料植物品種,是天然的香料庫,自古就有“香島”的美譽,香文化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因此一木五香的降真香在海南島復興是偶然也是必然,而傳承和弘揚降真香文化也成為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他認為降真香的非遺傳承,要把古代文獻、考古學和現代學科進行有效對接,包括通過現代醫藥學、現代植物學等等學科,對降真香非遺文化進行標準化的傳承,通過標準化有效地指導行業的發展和規范行業的運作。

馮運天秘書長則認為,香文化確實是我們傳統文化厚重的一部分,總書記提出了要復興偉大中國夢,無論中藥文化也好,香文化也好,都是我們傳統文化厚重的一部分,西醫發展至今不到三百年,而中國的中醫文化卻有幾千年歷史,值得我們好好傳承。他還分享了自己到日本考察的感受,看到日本當地藥店賣的大多是漢方藥,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種以沉香為主藥的救心丹,這個藥賣到了全世界,而它的藥方則來自中醫。所以降真香的重新現世絕對也是我們人類的一個福音,馮秘書長呼吁,要好好傳承、保護好這一珍貴物種,深入挖掘它的藥香兩用價值,未來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造福社會。
至此,調研活動取得了完滿的效果,對認識與推動寶島非遺之降真香項目落地、促進行業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