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家盛懷杰臺灣公益書畫展回顧總結暨書畫筆會在京舉辦

錦繡兩岸—中國書畫家盛懷杰臺灣公益書畫展開幕式
中國文物網訊 2014年12月5日,錦繡兩岸——中國書畫家盛懷杰臺灣公益書畫展在臺灣舉辦,以促進兩岸書畫藝術交流為核心,中國書畫藝術研究會主席、華夏東方杰書畫院院長盛懷杰攜上百幅個人書畫珍品在臺進行公益拍賣及贈畫活動。據悉,在展覽舉辦期間盛懷杰還與臺灣師范大學藝術系教授李振明,臺灣師范大學藝術系主任教授程代勒,東海大學美術系教授吳超然,萬能科技大學教授袁金塔,臺灣師范大學教授江明賢,著名書畫家李奇茂等幾十位專家、學者、教授,就“中國畫的傳承與創新”兩岸文化學術交流的歷史、現狀和前景,以及兩岸同根同源,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如何走入世界前列的大好前景進行了討論和交流。入會專家一致認為未來世界的文化藝術應該以中華文化藝術為主流。

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接見盛懷杰

臺灣立法院院長王金平接見盛懷杰
據主辦方介紹,2014年12月9日,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親切接見了盛懷杰,并就兩岸文化藝術交流的前景和兩岸人民的愿望進行了長達40分鐘的談話,宋楚瑜親筆書寫“宏揚文化 光大藝術”書法作品贈送給盛懷杰,盛懷杰也贈送給宋楚瑜一幅山水畫并現場撰書的一首藏頭詩作品。12月10日,臺灣立法院院長王金平接見了盛懷杰,并就兩岸文化藝術交流的歷史、現狀和前景以及兩岸人民的期盼等進行了親切交流。王金平將其收藏的心愛之物“皇家彩瓷盤”贈送給盛懷杰,盛懷杰回贈給王金平一幅畫,并現場為王金平撰書一首藏頭詩作品作為留念。

盛懷杰在臺灣公益書畫展回顧總結活動上致辭
2015年1月11日,中國書畫家盛懷杰臺灣公益書畫展回顧總結活動在首都大酒店舉行,同期還舉辦了書畫筆會活動。活動現場氣氛熱烈,相關領導和藝術家們揮毫潑墨,同場競技,用畫筆抒發著美好祝福。

領導現場作畫

書畫筆會活動現場

書畫筆會活動現場

書畫筆會活動現場

書畫筆會活動現場

書畫筆會活動現場

藝術家劉殿卿現場作畫

藝術家劉殿卿現場作畫
盛懷杰
山水為長兼善花鳥 師承名家兼容中西
盛懷杰自5歲開始習畫,12歲開始自學臨摹《芥子園畫譜》,18歲進入安徽省宿州師范學校藝術系,開始接受正規的、系統的書畫技法和理論。畢業后從事美學教育工作長達30多年,期間并不斷在安徽大學、南京大學進修,亦先后拜了10多位大陸知名書畫家為師,博採眾家之長,加上自身對藝術的思考和體悟,作品既有傳統的一面,又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多次參加海內外展出并獲獎。包括大陸的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及美國密西根州藝術館、日本東京都藝術館等均收藏有其畫作。
盛懷杰的繪畫作品以山水為長而兼善花鳥,山水既有北方河山的蒼峻又具江南煙雨的靈潤,用筆乾濕并重,潤秀中自有蒼勁,賦色大膽沉重。盛懷杰師承者之一,天津美院創始人穆家騏曾評價:“其筆墨的運用,深得中國畫傳統之精髓,而又不斷研磨不斷豐富,緊隨時代,形成一種新氣象。”盛懷杰另一師承者戴澤,為國畫大師徐悲鴻的弟子,亦是中國美協創始人之一,深厚的油畫功底也影響了盛懷杰從傳統中國畫往中西結合的寫意畫發展。
兼容中西,盛懷杰認為中國水墨畫講究的是墨色層次、線條變化;西方油畫強調的是形像的生動,光影的變化,中西畫可彼此借鑑,但不能照搬。游歷過無數深山大川,以寫生作為山水畫基礎的盛懷杰,師法自然之馀,更著重于“筆墨當隨時代”的理念,因此他的畫總是借山水透出當代主旋律,師古而又激發今人的共鳴。在盛懷杰看來,兩岸水墨畫同根,但在中西結合及呈現時代節奏感上有著較大的分野。
責任編輯:麥穗兒
- ·上一篇文章:范一夫個展全新視角探究山水創作
- ·下一篇文章:“心契大樸——張建民詩書畫印小品展”在太原麒麟畫館開幕
- 中國書畫30家巡展寫生浦江盛大開幕
- 中國人民大學畫院2019屆中國書畫課題研修班結業作品展于宋莊萬恒藝術館開幕
- 中國人民大學畫院2018級中國書畫課題研修班結業展
- 中國書畫名家代表團赴俄訪問交流圓滿成功
- 中國書畫30家巡展暨徐晉平藝術研討會即將開幕
- 中國書畫30家巡展濟南即將開幕
- 中國書畫30家巡展黑龍江暨荊桂秋藝術研討會紀要
- 中國書畫藝術網獲“2018年度中國藝術行業百強”榮譽稱號
- 中國書畫30家巡展株洲暨王志堅藝術研討會紀要
- 實力派書法家趙義成獲“國粹藝術泰斗” 榮譽稱號 受聘擔任中國書畫家協會名譽副主席
- 松濤書法作品參加保利第43期中國書畫精品拍賣會
- 中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邵利新:我想潛心教學,欲意桃李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