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腐敗之風 掃書畫之霾
亙古以來,腐敗問題也可算是歷代頑疾,腐敗猶如慢性癌癥,滲入各行各業。如今,在新一屆國家領導班子強勢推動下,開始大刀闊斧地重擊腐敗,其高度和力度都被公眾所認可。不僅在貪污腐敗中糾出大老虎,連隱性的"雅好"也在所難免。
藝術籠罩下的腐敗床榻
作為領導,在具備政治才干的同時,如果能有書畫藝術的雅好和陶冶,豈不美哉!而且,不可否認,某些領導確有書畫這方面的才氣,且頗有建樹。如果他們能在推動書畫藝術的對外交流和發展方面發揮一些作用固然難能可貴,可惜,大多數官員的這種"雅好"已經變質,而官員兼職協會的目的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可以說,他們不僅搶了藝術家盤子里的肉吃,還把藝術圈搞得烏煙瘴氣,難怪成為眾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現在,官員進入書畫協會的現象已經是泛濫成災,那么,為何官員偏偏鐘愛書協、美協這類藝術機構呢?
歸根究底,無外乎是心理因素作祟和。中國人愛面子,重文化,即便是文化程度不高或者沒文化的人,都愛在自家書柜里放幾本甚至幾十本能顯示自己有文化、有水平的書籍。俗話說,當怎樣的官,佩怎樣的飾。官員借著自己的一點小愛好,進入藝術協會,戴著藝術高帽,這就好比穿了一件高雅的外衣,才算體面,才能體現出自己作為領導獨有的品位。也正是有了這個小偏好,既為收取賄賂提供了方便,又滿足了自己的"小虛榮"。
還有就是,孔子曰:"君子常懷刑,小人常懷惠"。俗話說,水漲船高,進了藝術協會機構,有了頭銜,不管作品好壞,必然價格高漲無疑。這也就意味著不僅可得利益,還能小賺名氣。
前不久辭掉陜西省書法家協會主席一職的周一波曾在《人民日報》發文說,"對于一些人來說,原因很簡單,無非是名正言順地收錢,默許雅賄;人們之所以往書畫協會擠,尤其個別人作品低劣,卻賣得很火,實際上是利用協會領導的幌子中飽私囊。"
另位陜西省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遆高亮也早在2013年,因"看不怪那么多官員在書協任職"而憤然辭職。前幾天接受《法制晚報》采訪時毫不諱言:"說白了,當了書協的領導,作品能賺錢啊。能成為書協的主席、副主席,對于其本人的作品來說,絕對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人,如果沒有扣上書協領導的帽子,他的作品可能一文不值。"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劉藩指出,近年"雅賄"更加猖獗,這種腐敗在藝術的保駕護航下,更方便利益輸送。另外,這幾年收藏市場連創新高,"雅賄"得到的東西極具增值的可能性,獲利空間也大,且具隱蔽性,易打法規的擦邊球。
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青年書法家朱友舟也說,"文化圈內個別官職已經與經濟利益掛鉤,有的人拼命鉆營就為了在協會當個主席、秘書長、理事之類的,拿身份去賣自己的藝術品。按官職大小給藝術價值排序,主席的字就比副主席的好,副主席的字比秘書長的好。這種行為對藝術本身是一種極大的傷害。"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官員任職協會是黨風不正在藝術領域的延伸和表現,是以權謀私的另一種形式,危害極大。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不排除有些官員的確有書法、作畫的才情,通過協會接觸大家進一步提升水平。但我們知道,由于官員的特殊身份,99%的作品高于其本身的價值,絕大多數存在錢權交易的問題。
俗話話,一個巴掌拍不響,竹立家指出,協會、企業本身也存在著趨炎附勢之嫌。協會通過官員找企業拉贊助弄錢,企業再高價收藏官員作品當"鎮廠之寶",其實就是把官員的作品當作攀附權貴的禮物。
媒體評論員敬一山認為,官員權力具有各種顯性隱性的巨大價值,書畫協會之類,也樂于"邀請"官員來兼職,爭取獲得更多公共資源,提升自己協會的影響力。
我們再聽聽民議的聲音。一些地方書協往往想攀上"權力"這門親,借此提高知名度,也容易在一些活動中實現"頂層推進"。有了權力"撐腰",也無怪乎一些協會組織大搖大擺,忘乎所以,最終在"邪路"上漸行漸遠。(郭雪營《官員退出書協,藝術莫抱權力"大腿"》)
協會本是交流的平臺,卻因錯置的權力,而成為藝術籠罩下的腐敗床榻。
幾家歡喜幾家愁?
藝術,尤其是書畫,本是一種高雅文化,只因官員的染指而變得不再那么純粹。現如今,書畫界更是因"官味兒"彌漫而幾成眾矢之的。就連中紀委書記王岐山都在十八屆中紀委五次全會上"怒批"一些書協"官氣"太重。他先是直言不諱地批評某些領導書法水平不高,卻以次充好,"有的領導干部楷書沒寫好,直接奔行草,還敢裱了送人。"之后,又斥責他們工作的失職,"現在有的干部玩過了,飄飄然了,忘記了執政黨和老百姓的關系了。"足見官員兼職書法協會問題的嚴重性。
王岐山一語既出,反響則非同一般。之前既是領導又在書協、美協中擔當要職的官員,為了還藝術一片凈土而甘愿辭掉藝術頭銜,對此自然直言大快人心。而被媒體點出的尚未急流勇退的官員另有一番言辭,如名單中的廣東官員陳春盛認為,自己入書法這行并非"半路出家",而是"因為書法才當的官員"。同時,他也坦言,書協確存"不好的風氣",并表示"贊成整頓",如有需要,隨時可以辭去書協有關職務。其它幾位接受采訪的領導也表示,在未接到組織部門通知前暫不會辭去書協職務,但他們的言行遭到了質疑和指責。
另外,有意思的是,王岐山只點名批了書協。故與其說中紀委盯上了書協兼職亂象,倒不如說中紀委是在對官員兼職各種協會的現象敲山震虎。盡管中央整治腐敗的出發點是官員,卻在潛意識里有意剜掉書畫界的毒瘤,這對書畫藝術的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害。
為藝術,就該對領導"一鍋端"?
古有《君子行》,曰:"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君子既要注意言談舉止,還要懂得避嫌,主動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正因如此,目前被點名兼任協會的官員說出暫不辭去書協職務而飽受爭議。
目前,大多數人不謀而合,認為官員不管有何種理由,都應該主動退出兼任的協會機構,既為避嫌,更為構筑沒有霧霾的藝術天空做出應有的表率,以推動書畫事業健康發展。如周一波、劉佑局、遆高亮等人,以身作則,主動退出協會,堪稱楷模。也有部分人指出,這種"寧可錯殺一萬,不可放過一人"的措施有點偏激,有點矯枉過正,不能因為那些不潔身自好的官員而否認全部。的確,對領導"一鍋端",既不符合實際情況也不符合黨和國家的根本利益。但在此,還是呼吁一些領導干部不要再到藝術家協會掛名兼職了。
書畫藝術延綿至今,已有潰爛的跡象,而官員到藝術家協會掛名兼職的現象只是其中亂象之一。要想掃清書畫藝術界的陰霾,除了割掉官員這根盲腸外,還有更多的亂象需要整治,如如何逆轉中國書畫的平庸化狀態?如何處理書協、美協、畫院等機構的問題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