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錦德畫展在福建省畫院成功啟幕
人民美術網訊 2015年2月26日,正月初八,由福建省美協、福建省畫院主辦,范迪安擔當學術主持的曾錦德畫展在福建省畫院正式啟幕。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央美院院長范迪安,福建省文聯副主席、福建省美協副主席王來文,福建省美協主席翁振新,福建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陳奮武,福建省畫院院長林容生,福建省畫院執行院長郭東健,福建省畫院副院長孫志純等藝術界人士出席了本次畫展開幕式。開幕式上曾錦德長子曾路將父親畫作贈予福建省畫院。曾錦德師承張曉寒、楊夏林,此次畫展是曾錦德的首次畫展,全部畫作都是從曾錦德畢生所作千余張作品中精心挑選而出的,共69件國畫作品和1件油畫作品,展覽將延續至3月6日。
福建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翁振新表示,這些作品展現了一個文人畫家對時代精神的理解和人文關懷。這些作品在他兒子曾路的精心整理和推介之下,受到藝術圈越來越多的認可和好評,經由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的推薦和福建省文聯黨組書記張作興的關心,在福建省畫院、福建省美協的支持之下,使畫展在福州得以舉辦。
開幕式后,范迪安、王來文、翁振新、林容生等人參觀了展出的曾錦德畫作,予以了高度的評價。隨后,來自藝術領域的理論家、批評家、藝術家代表一同參加了曾錦德畫展學術研討會。王來文將曾錦德比喻為“沉默在土地里的金子”,稱其作品中表現出的真性情在現代社會主流風氣中實屬難得;林容生則表示,經過學院系統詳實地學習之后,不少藝術創作者反而被自我建立起的目標約束了發自內心和靈魂深處的情感沖動,曾錦德的作品給了我們很多啟示,我們的創作究竟是為了什么,值得每一個藝術創作者深思。郭東健則認為曾錦德的作品沒有絲毫的炫技,而皆是直抒胸臆的情感表述,從有法到無法再到有法,在藝術圈也是不多見的;藝術評論家何光銳更直言曾錦德是具有實驗精神的藝術家,他對待藝術的真誠讓每一幅畫都能給觀者一些啟發。
研討會最后,范迪安評介:當我第一次看到曾錦德的作品時,我感到眼前為之一新,也為之一驚,那些在今天看來尺寸并不闊大而且紙張已經泛出舊色的作品,透溢出來的是一股超凡脫俗的氣息,一個精神孤寂的世界,一個獨立不羈的靈魂。曾錦德的藝術有三個主要特征:一是他對傳統繪畫獨有自己的心儀,傾慕文人畫的精神意涵,對文人畫傳統的“逸格”體會尤深,在筆墨上固能出手不凡,脫離俗相,愈到老年愈顯出老辣與率真相結合的境界。二是他長期以生活為師,所畫所記所寫盡是生活所見所感,作品故而富有濃郁的生活意趣,頓出平淡天真,無論人物、山水、花鳥,凡感動之景皆化為筆底意象,成為一位難得的多面手畫家,也如禪宗的體格。第三,他所畫的既是客觀題材,更是心理現實,許多作品是他自己潛意識的流露,也即是真性情的流露。喜怒哀樂都化為筆墨,任其流淌,任其舒展。這種精神的印跡堪為曾錦德藝術最為感人的光采,也最讓我們為之感動,為之感嘆……
曾錦德畫展
學術主持:范迪安
主辦:福建省畫院 福建省美術家協會
協辦: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 廈門市張曉寒美術研究會
承辦:曾錦德美術館籌委會 福建省新聯合廣告有限公司
時間:2015年2月26日~3月6日(正月初八~十六日)
地點:福州市鼓樓區小柳路87號福建省畫院
曾錦德
人物名片:
曾錦德(1944-2006),福建泉州人。號一心、正文、白狼,人稱醉仙畫家,晚年自署閩中一隱。先生師承畫壇名師張曉寒、楊夏林,秉中國傳統文人畫家之遺緒,詩書畫印兼擅,山水、人物、花鳥三絕。先生畢業遵會恩師意,遠赴瓷都德化,勞筋骨苦心志,得自然蒙養,成精深研究。工作之余浸淫故紙翰墨,兼及雕塑、油畫,融貫中西,旁參古今,「才如不羈之馬」。性嗜酒,下筆有奇氣,自出機杼,縱橫恣肆,酣暢淋漓,筆陣獨掃千人軍。
朝夕伴日月,知音僅一杯……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