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 : 嘔心瀝血著《榮耀》

楊林先生近照
楊林 : 嘔心瀝血著《榮耀》
蘇兆德
前不久,喜聞文朋摯友楊林先生創作的人物通訊專集《榮耀》一書由中國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并親自為我簽名贈送一本,使我感激得不知說什么是好?吹揭槐竞裰匾髮嵉恼鎴D書,散發著濃濃的墨香味,洋洋灑灑40多萬字,500多頁,圖文并茂,設計精美,裝禎大方,使我心中感慨萬分。全書記載了78位鄉賢名流、文人雅士、基層黨員干部、創業成功人士及英模人物,每一個人物身上都蘊含著一段不平凡的故事。他們是時代的楷模,黨員干部行動的標桿,是西洋店人民的榮耀。在他們身上閃耀著奮斗者和成功者的風采,充分展現出了一代精英的高大形象,不愧是西洋店人的驕傲和自豪。

楊林先生簡介楊林,男,現年62歲,中共黨員,大專文化,退伍軍人,駐馬店市作協會員,《駐馬店日報》特約記者。于1962 年11月出生于西洋店鎮秦王村委韓王村,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鄉野秀才、土記者。他從上小學時就酷愛文學,對文學創作情有獨鐘。在上小學期間,他的作文就被老師當作范文在班里給學生讀,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稱贊。他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各科成績都很優秀,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上高中時,他創作的詩歌、散文、小通訊等,都分別在縣廣播站播出,有的還發表在《輿苑》小報上,受到讀者的歡迎。1980 年 元 月,他響應黨的號召,聽從祖國召喚,懷著一顆保衛祖國的雄心壯志,毅然投入到軍人行列中去,走上了保衛邊疆海防前線的道路,到福建廈門水警區當了一名海軍戰士,守衛著祖國的海防前哨。在部隊里,他勤學苦練,不怕吃苦,不怕困難,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磨爬滾打,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他還經常堅持學習政治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和作戰本領,出色地完成了領導交給的各項任務。由于表現突出,深受領導的青睞,很快由一名士兵提拔為連隊文書,被抽到政治部宣傳科,負責連隊宣傳工作,他把發生在身邊的好人好事搜集起來,寫成小通訊、表揚稿之類的文章,寫在連隊黑板報上,大大激發了戰士們為保家衛國奉獻青春的熱情,他采寫的人物通訊,連隊活動稿件曾多次發表在軍區《戰友報》和《前衛報》上,被官兵們譽為連隊里的“田秀才”,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服役期間,他曾多次被評為優秀士兵,五好戰士等光榮稱號,獲嘉獎兩次,受到團部表彰。

楊林先生獲得的部分榮譽

楊林先生作品1985年10月,他服從部隊安排,退伍還鄉,回到了他闊別六年的家鄉西洋店鎮,在那里開始施展自己的聰明和才智,他憑著一股子青春熱血,燃燒的激情,決心在西洋店這片熱土上描繪出一張燦爛輝煌的藍圖,為改變村里貧困面貌而大干一場。村民們看他年輕有為,又敢想敢干,就推選他為村支部書記,帶領群眾艱苦創業,勤勞致富,他堅信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的道理,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改變村里貧窮落后的面貌。他走馬上任以后,不辜負父老鄉親們對他的期望和信任,帶領群眾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繪著脫貧致富的宏偉藍圖。他和村兩委班子成員一起出主意、想辦法,到外地學習致富經驗,回來后帶領群眾搞種植改革,發展農村經濟,走種養加結合的致富道路,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斗,使村容村貌發生了新的變化,使群眾擺脫了貧困,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群眾打心眼里感謝他。

楊林先生和夫人合影
楊林是一個文武雙全,德才兼備的熱血男兒,拿起鋤頭能種田,拿起筆頭能寫文章。他除了帶領村干部做好村務工作以外,還經常利用工作之余,挑燈夜戰,伏案寫作,把自已的所見、所聞、所想,對生活的體驗,對群眾的企盼,對人生的感悟和村里發生的好人好事記述下來,寫成詩歌、散文、通訊等文章投寄到縣廣播站和縣辦小報上,有些還被省、市廣播電臺采用,為宣傳本鄉本土的模范人物和鄉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鼓動作用。
由于他勤奮筆耕,潛心創作,寫出了大量有力度、有深度、有影響力的新聞稿件,深受鄉黨委、政府領導的好評。八十年代初期,自上而下都注重宣傳工作,利用廣播、電視臺轉播中央、省市縣新聞,廣播電視成了黨的喉舌,西洋店鎮也辦起了鄉級廣播站,廣播喇叭通到千家萬戶,每天由工作人員準時轉播上級新聞節目,同時還開辦自辦新聞節目,當時鄉里缺少寫稿子的人才,鄉領導研究決定,把他聘請到鄉里專門寫通訊報道,負責向上級新聞單位撰寫、報送信息稿件。有了這個機會,他更是如魚得水,如虎添翼,有了施展才華的時機,充分發揮他的寫作特長,經常深入田間地頭,走村串戶,了解民情民意,傾聽民聲,把群眾的所想所盼反映出來,積極配合黨政中心工作,做好宣傳報道工作。為了方便采寫稿件,鄉里還專門為他配備了照相機、錄音機、筆記本電腦、手機、電動車等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還解決工資、吃住問題、發稿補助等,為他提供了良好的辦公條件,每年還讓他到市、縣參加新聞報道培訓班學習,提高寫作能力水平。這樣以來,他的寫作思路更開闊了,視野更高遠了,他把采寫的新聞通訊稿件分別投寄到省、市電臺、電視臺、報紙、雜志和中央級新聞媒體上,陸續發表,每年發稿在100篇以上,連年被評為“十佳通訊員”、優秀新聞工作者等,受到上級表彰。1996年他采寫的通訊《村魂》,被《人民日報》發表后,評為好新聞獎,并應邀到北京人民日報社參加了表彰大會,頒發了獎品和榮譽證書。他創作的詩歌《我愛這藍色的港灣》榮獲《水兵文藝》雜志社征文一等獎。他還曾參與寫作、主編、編輯著作《黨的光輝照天中》、《黨旗下的風采》、《衛氏春秋》等,被聘為東方文化傳媒自由撰稿人,《法制經濟》雜志社特邀記者。從事新聞工作三十多年來,他創作發表的詩歌、散文、歌詞、新聞通訊、報告文學、人物傳記等,先后在全國各大新聞媒體和文學刊物上發表,有的還發表在官方網站和公眾平臺微刊上,有1000多篇(首),多達200多萬字。
在采寫人物新聞中,他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把整個身心都傾注到新聞工作上,把宣傳工作當作自己的神圣職責,夏天頂烈日,冬天冒嚴寒,他的足跡踏遍了西洋店鎮的村村戶戶,哪個貧困戶勤勞敢富脫了貧,摘掉了窮帽子,哪個土地流轉承包戶搞種植項目帶動村民致了富,哪家好媳婦、好公婆互敬互愛,和睦相處,哪家兒女贍養老人孝順有加,他都了如知掌,記在心里。有一年冬天,他要去采訪李營村一位叫郭冬梅的好媳婦,天下著鵝毛大雪,寒風刺骨,滴水成冰,他頂風冒雪,步行十來里來到郭冬梅家進行實地采訪。到了她家,竟變成了一個雪人,頭發、眉毛都結了冰,腳手都凍麻木了,可他看到郭冬梅悉心照料公爹不厭其煩,公爹有病常年臥床不起,丈夫張百姓在外打工不在家,郭冬梅擔起了侍候公爹和小叔子的重任,精心照料,每天給公爹熬藥煎湯,洗衣做飯,喂飯喂藥,端屎倒尿,照顧得無微不至。他心里暖烘烘的。通過認真采訪后,他回去連夜趕寫了一篇題為《“好嫂娘”郭冬梅擎起婆家一片天》的人物通訊,很快被《駐馬店日報》采用發表了。事跡報道以后,郭冬梅還被評為駐馬店市“最美母親”,受到表彰,為西洋店鎮廣大婦女樹立了孝老敬老的光輝榜樣。

楊林和夫人合影
“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十多年來,他始終堅持筆耕不輟,勤奮創作,寫出了大量膾炙人口的通訊和文學作品,發表出去,把文字變成了鉛字和有聲圖像等,深受讀者和聽眾的歡迎。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樹立西洋店良好形象做出了較大的貢獻。2022年,正值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前夕,他為了以實際行動向黨的二十大獻上一份厚禮,他把自己多年來創作發表過的人物通訊、報告文學、英模事跡,搜集整理匯積成冊,自己打印、排版、校對,整理成一部厚重的西洋店歷史文化叢書,題名為《榮耀》。在整理書稿時,他歷盡千辛萬苦,嘔心瀝血,廢寢忘食,夜以繼日,不辭勞苦,連續三個多月沒睡過囫圇覺,夜間用被子裹著腿寫稿,手凍麻木了,用熱水洗一洗再接著寫,眼熬紅了,牙上火了,嘴上噓滿了水泡,從來沒有吃過一頓應時飯,很少睡上囫圇覺,僅煙蒂就攢了兩大包,手指都熏黑了,但他卻不以為然,堅持整理編撰稿子。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努力,終于把40多萬字的書稿整理出來,并通過文友孫保明、蘇兆德、鄭健等同志協調,與中國文化出版社聯系協商出版事宜,申請書號、簽訂印刷合同,自費出版了這部人物通訊著作,填補了西洋店過去沒有人物專著的空白,為宣傳西洋店英模人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讓這些英模人物永遠銘記在人民的心里。在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支持下,在文朋詩友、印刷工人的協助下,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這部著作終于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付梓出版,與讀者見面了。這部人物通訊專著《榮耀》的問世,即是對楊林同志一生創作成果的總結,也是展示西洋店鎮鄉賢人物、時代楷模的一張靚麗名片,她將成為西洋店鎮歷史文化的一大亮點,她為提升西洋店的文化站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她將被載入西洋店的文化史冊,那些英模人物將化作璀璨的明星,閃耀在西洋店大地上,銘記在全鎮人民的心目中,成為西洋店人的榮耀、驕傲和自豪。“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在新的一年里,我們衷心祝愿楊林同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乘著二十大的強勁東風,再接再厲,勤奮筆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踔力奮發,勇毅前行,用自己手中的生花妙筆,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無愧于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