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心相|“‘對話’策展——山海心相交流會”成功舉辦

2023年2月19日,“‘對話’策展——山海心相交流會”在西安美術館二層3號展廳舉辦。出席交流會的嘉賓有:本次策展人楊墨白、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數字藝術創作中心主任趙懷棟、陜美協策委會副主任/博士白茜、陜美協策委會秘書長金岡、 本次展覽藝術家邵泳。
“山海心相——邵泳當代水墨展”于2022.11.20-2023.2.20(延期至2023.3.3)對公眾展出,并于2022年11月20日在西安美術館藝術客廳舉辦了展覽同名研討會。研討會為規范流程化進行學術研討,而此次交流會直播活動更自由開放一些,不僅有各位嘉賓對此次展覽的探討,也有現場觀眾提問和互動環節。

策展人楊墨白
策展的重要性和策展過程中困難及解決
很多朋友可能不了解策展過程和策展人的工作。我所讀的專業是藝術批評和策展,在進行策展工作時首先要理解藝術家作品并對其進行邏輯上的梳理,把所有作品串聯在一起。再將作品和空間進行融合,變成立體的創作。最終,現場根據視覺效果,將零碎的問題進行調整。策展人需要有獨立的思維做支撐,一方面需要很理性,邏輯性很強,一方面又很感性,要表現出美和觀賞性。
藝術家是純粹感性,心無旁騖、專注投入創作中,而策展人需要理性排列,有序推進并增加感情色彩,尋找更強烈的感受。使展覽作品與之前在任何地方呈現出不一樣的感覺,才會賦予展覽更多意義。
在開始著手準備之前比較困難,看到的只是圖片,每一幅作品顏色強烈,視覺沖擊很強,當有了自己的靈感和思路后,一切都變得迎刃而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數字藝術創作中心主任趙懷棟
展覽產生較大影響,
受到大家關注的兩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就是呈現出了交互性。當代藝術早期,杜尚、培根、羅伊·利希滕斯坦等藝術家在藝術創作時就想到了畫面尺寸帶來的交互。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巨型繪畫及展覽方式,更多的也是在強調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性。藝術家邵泳的作品從尺寸上來說,首先呈現出來的就是一種交互性,非常符合我們自媒體時代觀眾觀看繪畫的一種方式、一種情感、一種態度。
第二個特點就是體現出了東方繪畫的典型特質。其中又呈現出兩個特點:第一個就是卷軸畫的呈現方式,即掛軸、立軸、卷軸、橫軸的觀看方式,是最具有東方美學的特質。第二個就是繪畫元素中的山、川、云、水,是最適合水墨的一種表達方式,有東方精神或東方氣質的一種繪畫語言。

陜美協策委會副主任/博士白茜
由“山海心相”來談西安是否已經進入展覽時代?
互聯網+時代下依托短視頻平臺的興起,“山海心相”展覽的傳播呈螺旋式上升,吸引了大批年輕藝術愛好者的目光。
關于最近大家都在討論的“山海心相”破圈引起了很大的流量,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談一談:第一,從館方出發,眾所周知,西安美術館坐落于大唐不夜城之上,自2009年開館以來,13年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持續推動當代藝術,在城市中扮演著當代藝術助推器的角色。在學術上,2017年西安美術館又提出了水墨復興計劃,關注當代水墨的發展與走向,“山海心相”在西安美術館的成功舉辦,自然也是此系列計劃的個案延續,離不開美術館的學術研究和持續性的關注。第二,就藝術家而言,邵泳是一位從西安走出去又回歸這片土壤的藝術家,他曾經在北京、深圳、東莞、紐約等多地進行藝術實踐創作與藝術生活體驗,擁有豐富的生活閱歷與國際化的視野,本次展覽是他十多年來的潛心創作成果展示,也蘊藏著他藝術理念的公共化轉型,以及從新中國畫到新水墨的轉變歷程。第三,談到展覽,自然離不開策展人,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楊墨白是一位在海外經歷了系統性學習與訓練的新銳策展人,她對作品深度梳理解讀后,憑著自己的理論體系和視角經驗將展覽從視覺上分割為兩個部分,明暗相間,完美呈現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山海心相”。“山海心相”展覽知名度達到了“破圈”效果,走進美術館的不僅是與藝術有關的人群,更多可能是通過今天的融媒體獲得展覽信息而走進美術館。我在想,也許我們也迎來了所謂的Age of Blockbuster“巨型展覽時代”,逐漸從美術史主導展覽到觀眾主導展覽的時代,觀眾介入展覽,美術館提供場域,構成多方語言場景的文化現象。
文化藝術產業屬于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筑產業形態,美術館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走進美術館的群體越來越年輕化,不僅反映了當代藝術的普及,也印證了在日益豐富的物質基礎上人們對精神世界有了更多的探索。美術館是集藝術與思想的展示窗口,作為城市中的美術館有責任策劃與呈現更多的當代性藝術展,當然這個過程需要美術館與藝術家、策展人的更多努力,以及每一位觀眾的積極參與。
關于展覽名稱英文“Wisdom Beyond The Heart”
作為邵泳的好朋友,還應邀為本次展覽名稱翻譯,“山海心相”翻譯英文溝通過程較長,我認為展覽中文名稱既融合了自然景觀,又結合了內心的人文關照,也許展覽本身并不能表達藝術家真正輸出的含義,是一種內在的般若智慧,Wisdom Beyond The Heart可能是對本次展覽的完美詮釋。

陜美協策委會秘書長金岡
策展的新方式
由青年策展人楊墨白策展的“山海心相——邵泳當代水墨展”,為我們一眼就打開了國際視野的展覽。英國著名策展人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提出:對話策展是一種方法論和實踐形式。通過策展的方式,構建藝術家、觀眾、作品三者之間的“對話”,向觀眾傳達藝術理念。以前,大家在參觀展覽的時候會將作品拍照記錄,然后進行研究、學習,現在的當代藝術展思想性比較高,或者直接觀看會較難理解。如今的青年觀眾看到當代藝術展覽會覺得新穎,將作品當做了背景并發在微信、微博、小紅書等社交自媒體上。我們會發現一個角色的變化——在美術館的公共場合中,作品本應為主體,觀眾為客體,而青年觀眾參觀展覽時將自己作為了主體,作品反而成為了客體,這讓我們看到策展有了一個新的方式:策展人、藝術家、觀眾、作品之間是可以產生對話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邊界已將慢慢的消融。

藝術家邵泳
很多畫里有粉紅色小豬形象的寓意
粉色小豬確實是很明確的元素符號,其實十二生肖我都有在畫,只是本次展覽有幾副作品里面有小豬豬的符號。受傳統文化的熏洗,我們對十二屬相動物有一種自然親切感。初次見面也經常會問到彼此是什么屬相,生肖間的“三合”“六合”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拉的更親近,而豬帶有“可愛的、福報、財富”的意味,展現在作品中也體現了對追求精神世界的哲學思考。

交流會現場

交流會現場嘉賓與現場觀眾合影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