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書畫家協會主席閆銳敏專訪:“生活的樂趣得自己找”
多年以后,站在小院門前,閆銳敏仍能體味到緣分的妙不可言——年輕時下鄉插隊,在山里種了一年多核桃,十幾年以后,從北京來青縣廣旺農莊度假,所住小院恰巧就叫“核桃園”。
閆銳敏從此住了下來,逢人就津津樂道這份意外之喜,說在這兒找到了歸園田居的感覺,回北京的次數變得屈指可數。
“回家反倒感覺像是出門度假。”閆銳敏成了老伴兒口中那個“樂不思蜀”的人。

 老頑童
一大早,64歲的閆銳敏已經對著門前新開的荷花拍了一個多小時了,鄰居們瞧見不免問一句:“閆老又學啥新技能呢?”
可他全神貫注,一個字也沒聽見。站在一旁的老伴兒,笑著向人佯嗔吐槽道:“整天瞎鼓搗,跟小孩兒一樣……”
攝影、修圖、烹飪、跳舞、拍視頻、演奏樂器……閆銳敏會玩兒的東西可不少。倘若給他勾勒一個輪廓,儼然一副老頑童的形象,他隨性、有趣、健談,堅信“生活的樂趣得自己找”,讓人很難將他與龍蛇競走、鐵硯磨穿的書法家聯系在一起。
3年前,他和老伴兒來青縣度假,因為喜歡,就住了下來。說是度假,他平日里要忙活的事兒也不少,且有兩件事雷打不動:
一是種菜。當初,閆銳敏搬過來沒多久,就在院里開了一片小菜園,種了豆角、茄子等蔬菜。不僅自給自足,吃不完的還能送人。前幾天,他種的大蒜長好了,起出來沒兩天,就又趕緊種上了黃瓜,他的菜園容不得“空窗期”。
二是拍照。閆銳敏從年輕時就喜歡攝影,買過的照相機就有好幾臺。這兩年,上了年紀,又得過一場大病,雖然舉不動單反相機了,但這份愛好沒撂下,轉而迷上了手機攝影。前不久,閆銳敏換了一部新手機,朋友說能拍超級月亮,他可就坐不住了,一連拍了好幾個晚上,不同時段的、不同角度的月亮,拍了不老少,然后再優中選優,逢人就拿出來“炫耀”一番。這些年,常有攝影協會邀請閆銳敏加入,都被他回絕了:“只是喜歡,圖一樂而已。”
雖然這么說,但閆銳敏不管做什么,都有一股鉆研勁兒。他對任何事物都保持好奇,什么事情都想試一試,活脫脫一個老頑童。
朋友們都知道閆銳敏愛玩兒,前段時間,有人帶來一臺號稱可以測量心態年齡的機器,閆銳敏一測:45歲!明知道沒啥科學依據,還是著實高興了好幾天:“玩兒嘛!”
錢不重要
大多數人認識閆銳敏,是因為他的書法。
閆銳敏硬筆、毛筆俱佳,光是出版過的書法教材就有30多本,與之相關的頭銜也有二三十個,北京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世界教科文衛組織專家成員、中國人民大學畫院特聘教授、國務院辦公廳機關工會硬筆書法授課教師……所獲獎項更是不勝枚舉。
閆銳敏的書法有名,書法班同樣如此,最火的時候,一星期要上94節課,每節課都有50多個學生,教過的學生少說也得五六萬人。
找閆銳敏求字的人就更多了。在北京那會兒,每天登門拜訪的人絡繹不絕。大概10年前,一個喜歡他字的人,不知從哪里打聽到他喜好攝影,二話沒說,買了一臺單反相機送來,就為求一幅字。 閆銳敏為人隨和,但也有自己的脾氣。志同道合的朋友來了,他不但主動潑墨揮毫,還要根據朋友的名字擬定所寫內容。要是遇上不對路的人,說得再多,就算給座金山,也換不走一個墨點兒。
剛來青縣那陣兒,他看到不少農家孩子一放學就在外面瘋跑,就決定免費教孩子們書法,不光叫到家里來學,還免費送視頻課程和書本教材。
每個人都有自己看重的東西,有的是金山銀山,有的是至親陪伴,也有的就圖一個痛快。而閆銳敏看重的,絕不是前者。

玩個明白
認識閆銳敏的人,都尊稱他一聲老師,一是因為他懂得多,二是因為他年紀大。但閆銳敏從不以此自居,他就認一個理兒: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后。遇到不懂的,無論對方長幼,他都要叫上一聲:“老師!”哪怕對方再三推辭,也輕易不改,“凡事都得弄明白了才高興。”
有時,為達目的,閆銳敏也會耍上一些“小手段”。 前段時間,閆銳敏在農莊里閑逛,恰好碰到有人用手機拍視頻,這正是他近來研究的新技能。看到那人把手機架在一個手持機器上,閆銳敏更覺得好奇,三步并作兩步地走上前去,請教一番,知道了那機器叫穩定器,又跟人家要來了網購鏈接。
幾天后,閆銳敏網購的穩定器到了,可說明書上都是外國字兒,弄得他一頭霧水。恰好那幾天,農莊里的火龍果開花了,閆銳敏計上心來,給對方打了個電話,熱情邀約來拍火龍果花,可實際上,心里想的卻是:“再見面一定得把他們‘扣下’,什么時候教會了我用穩定器,什么時候才算完。”
“小計謀”得逞了,挺開心,閆銳敏從不避諱向對方袒露自己的真實意圖,飯桌上,坦誠相告,一說一笑間,人們都會被他的魅力折服,沒人會計較這些。
緊跟著,便是接下來幾個月的奮戰。待學有所成,閆銳敏就把作品發到朋友圈里。“朋友們看到了,如果能說一聲:‘有點意思’,那我這幾個月就沒白忙活。”
“人這一輩子不能對付著過,玩兒就玩兒個明明白白。”這是閆銳敏的態度。
(本文原載《滄州日報》“2020年7月9日 坊間故事 · 新聞主角 記者/張智超)
閆銳敏書法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