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市殘聯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基地新增(藤編)項目
平頂山市殘聯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基地新增(藤編)項目
——魯山縣勝廣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高級民間藝術師齊勝廣傳授
提到藤編,人們就會聯想到古代文人的簡約生活。在古代,藤編天然質樸,清新明麗,極富文化氣息。剛柔并濟,強化使用舒適感;另一方面可營造溫馨素雅的生活氛圍,令人賞心悅目。



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開始將此工藝應用于家具制作上,直到宋代,使用藤編已為普遍。明清時期,藤編工藝精細無比,能工巧匠編織制作,常常令人嘆為觀止,拍案叫絕。傳統藤編手工技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鮮明的本土特色,已傳承上千年。

由于現代生活方式的快速轉變,原有材料和編織工藝局限,產品款式老舊,藤編產業市場進一步萎縮。大量技術師傅不得不轉行、退休,藤編傳統手工技藝受到嚴重沖擊,傳承和保護面臨困境。因此,藤編的保護與傳承需要對其文化內涵抽絲剝繭,層層分析,明確各層級對應的措施方向和目標。

近年來,在國家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及振興傳統文化的指導下,針對藤編的傳承與創新研究也逐漸增多。在原材料創新,設計價值進行了理論挖掘,藤材的材料與技術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改良。藤編藝術,反映了千百年來地域、歷史、人文、民風、民俗等的演變,在中國藤編藝術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在社會、經濟、文化領域都著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技術的快速發展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有了更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推動傳承的多樣性、互動性,以適應互聯網時代新媒體傳播的需要,突破原有時空、技藝限制,讓更多人熟悉這項古老的傳統手工藝。

根據現代物質精神生活的發展需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活化的具體內容從內涵到表現形式分層、分類,明確各層級實施主體,從(人才培養、產業化、市場化)三個方面進行編織、設計、策劃人才的培養,注重藤編人才的培養和應用創新,使其勞有所得,使藤編煥發出新的活力,為藤編的活化發展提供充足的后備力量,有效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區域就業質量,激發藤編這一古老技藝的自身活力。


近日,平頂山市殘疾人聯合會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基地魯山縣勝廣職業技能學校開辦了手工編織(藤編)技藝培訓班,由河南子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河南省自強模范、魯山縣勝廣職業技能學校校長、高級民間藝術師齊勝廣授課,培訓20名待業殘疾人,使他們有一技之長,創業增收,改變生活環境,讓殘疾人朋友生活的更有最嚴,感受祖國的美好時光,助力鄉村振興。

通過對藤編傳統工藝技術推廣,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社會價值,以新的弘揚形式,為本領域研究提供新的理論支撐。從精神層面上,生活方式的變革會帶來消費的進一步升級;從可持續發展層面上,在傳承的基礎上開展應用創新,促進藤編技藝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優化陣地、搭建平臺、深化機制、推廣品牌,同時形成一套以促進藤編藝術傳承、打通國際國內市場、搭建銷售渠道的完整體系。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