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慕天地敬畏自然淡泊名利嘉業天成--紀念美術教育家、著名畫家趙夢朱先生三十周年忌日
今年,是當代中國美術教育家、著名工筆花鳥畫家趙夢朱先生去世30周年忌日及誕辰125周年紀念日。受畫界一些朋友、他的在世的一些學生和他們的后人之托,寫一篇回憶文章來紀念這位有著卓越藝術成就美術教育家、國畫界先師,弘揚他的美術教育思想以及他對二十世紀中國畫創新與發展的貢獻,作為趙夢朱先生的后人,也是責無旁貸的。

趙夢朱先生
趙夢朱先生是京津派工筆花鳥界公認的美術家、教育家。他畢生從事美術教育事業和藝術創作,他的藝術造詣和藝術成就,誠如2000年,在二十世紀《百年中國畫》評選中,花鳥畫領域,魯迅美術學院只有趙夢朱先生一人作品入集,被中國美術界及魯迅美術學院認證為百年中國工筆花鳥畫第一人。他一生不斷努力學習、創新、發展中國畫研究,鐘情致力于融西方美術理論與中國畫理論的探索與實踐,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中國的美術教育事業。受新派理論教育的影響,他一生培養了大批美術人才,創作了大量的許多優秀的作品,其華麗清美,功力深厚,獨放異彩的精品畫作至今無人超越,令人耳目一新。他不僅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的工筆花鳥畫家之一,更是中國美術教育事業的楷模,他的學生眾多,桃李滿天下,許多學生成為各個領域的美術工作者,還有許多學生躋身于現代畫壇名家,如著名花鳥畫家白雪石、田世光等。
趙夢朱先生字恩煕,號明湖,河北雄縣人。清末畢業于北京商部部立高等工業學校圖案科,該學校以西方學派的繪畫理論為美術教學基礎,開創了現代的工藝美術設計專業教育的先河。早在1923年,趙夢朱先生加入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受業于金北樓(金城)曾任評議。他是“湖社”創始人之一。1927年金北樓先生去世后,趙夢朱與金北樓之子金潛庵及其他門生弟子們,與管平湖、吳鏡湖、李五湖、其胞妹菱湖等,師承金北樓遺志,創立了湖社畫會(創始人均以湖字為記),先生是湖社畫會六個主要創始人之一,屬京派嫡傳。十年間湖社出版 “湖社會刊”100期,該會刊對現代中國畫、西畫理論與創作的實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刊發了大量優秀美術作品和美學理論研究成果、提攜大量優秀美術作品的畫屆精英,造就了諸多畫壇新秀,為日后的中國美術創作和美術教育事業積蓄和儲備了大量人才。
1949年,趙夢朱先生參與創辦了北京中國畫家協會并任副會長。1953年,為振興東北的美術教育事業,受國家重托,攜二十余名京城著名的美術家、教育家赴沈陽,在東北美專的基礎成立了魯迅美術學院,任東北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在諸多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的努力下,為東北培養了大批美術人才,使魯美成為國內著名的八大美術院校之一。趙夢朱先生是中國美術家協會終生會員 。
在其調任東北魯藝后,歷任遼寧省第一屆至第五屆人大代表 、遼寧省文聯副主席 、美協遼寧省分會副主席、名譽主席 。建國初期,趙夢朱和齊白石、陳半丁、葉公綽、啟功等人合作了一幅國畫美術作品,為毛澤東祝壽。趙夢朱是京津工筆花鳥畫派的代表人物,是一位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桃李滿天下的美術教育家,是白描,勾填,寫意,沒骨兼擅的花鳥畫大師。趙夢朱與于非闇、徐操、吳鏡汀、周懷民、汪溶、劉雁聲、石冥等當代著名畫家多有合作。后在魯迅美術學院任教多年,直至1985年去世。
作為一個美術教育家、中國畫畫家,他的作品,遠師宋人,近承金北樓(金城先生,清末民初中國畫壇上著名的“京派”畫家鼻祖,與當時的“海派”、“嶺南派”合稱三足鼎峙)重師造化。是金城先生、程肇祥先生的得意門生。趙夢朱先生注重西畫基礎與中國畫理論的教育,如將西方水彩畫與中國畫融會貫通,中西合一,獨樹一幟,自成一法。在繪畫方面,雖然五十年代后赴沈陽魯迅美術學院任教,但其美術教育理念和藝術創作思想在京津教育屆、美術界仍有很大的影響。
他推崇美術教育和藝術創作的中西結合,學生要認真研習美術功底,寫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課程。他認為中國書畫的獨特性注定了傳統教育學習定要從小學起,因此,他曾為北平中小學任美術教師(如北京五中、潞河中學、國立師范學校等),先后任國立藝專講師,北平華山大學美術系、京華美術學院教授。他創立北平女子書畫研究會。學員眾多且多有成就。作家冰心師從于趙夢朱學習中國畫,冰心先生在文學界名聲顯赫,但從不諱言自己是趙夢朱的學生,并給于趙先生師德、藝德極高的評價。
在先生七十余年的創作教育生涯中,不論是五十年代前在京教授,還是五十年代后在東北魯藝國畫系執教期間,他一生也創作了大量美術作品。他的繪畫成就,遠法宋人蹤跡,而重師造化,習水彩法融國畫之中,得法歸己,工筆寫意,沒骨、勾填、重彩、水墨無所不及,他的工筆小寫意,技巧嚴謹,注重寫實,秀麗嬌絕,雍容華貴。二十年他代表中國參加比利時國際博覽會和巴拿馬賽會美術展覽,獲得獎章、獎狀。三、四十年代出版過《花鳥圖譜》,他的作品《葡萄蜻蜓》、《眉壽圖》、《梅竹山雀》、《玉蘭》、《翠柳睡蓮》、《杏林春曉》、《東風送暖》等都具有鮮明雅逸的個人風格。其許多作品被中外國家博物館或美術館收藏。
他工筆花鳥畫受金北樓、周肇祥影響,京派在恪守古人法度也不斷的與時俱進,在不斷的創新的表現手法上多有創意新穎和獨到展現。他精通古今繪畫史論,繪畫功底嚴謹深厚;他博采眾長,以造化為師,用筆堅實挺秀,寓剛健于婀娜之中。先生以其精工細致的花鳥畫技法、教授方式和其獨特特繪畫風格,在三四十年代前后培養了一大批成獨具趙式風格的知名畫家。如白雪石、田世光等一大批近現代名家。
他的一生是與時代的開放與進步分不開的,據母親回憶說,外祖父上的是公立學校,該校是洋務運動在中國的教育領域引進和改良西學理論和實踐的產物,在舊的教育體制向新的教育領域過渡時代中,該校為清末民初培養了大批的自然學科、藝術學科的人才。在近代進步理論和思想的影響下,尤其在中國沿海工商業進步發展時期,這些畢業于工藝美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對推動工商業生產進步,對近現代中國工藝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的推動作用。外公繪畫學習中,他虔誠的拜國畫界大師為師,認真研習古今中國畫的理論、技法。他的教育和實踐是中西合一創新的代表,是新時代進步思想和理論的代表。
先生早年信奉佛教,不食葷而以素齋,為人低調誠懇,忠厚老實,尊師愛幼,未曾與人發生過任何不悅;據母親回憶,先生一生從未與他人有過什么芥蒂。三四十年代,不論在中山公園還是在中南海舉辦個人或多人畫展,他都耐心的傾聽各方評介和反響,他的作品,他的為人,獲得了畫界各方人士的認可和極高的評價。
我是在文革期間的1969年下鄉到黑龍江農場,曾分別于1972年秋和1974冬年,兩次到沈陽魯迅美術學院內他的居所看望他。外公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最小。我母親是其二女兒。父女兩人曾合作出版過多幅作品,可惜在文革中作為四舊都遺失殆盡。作為我們晚輩,在那個他最寂寞的時期去看望他還是很高興的。看著耄耋之年體態虛弱的樣子,說明當時他生活得并不開心(據說運動中整他的主要是不懂事的學生)。1974年到沈陽看望他,而未曾想此次便是最后一面。他離世時我們都沒有得到通知,在京畫界的朋友和他的學生們也都不知曉。據說他在1985年去世前有囑,不要通知京城的畫界同仁和學生。雖然之前遼寧美術出版社為紀念他90壽辰及從事美術教育七十年,于1982出版了大型畫冊“趙夢朱作品選集”,但正如該畫冊序言所說:“更何況在那浩劫之年,過去的作品也在所難免的遭到破壞和損失。所以現在所能搜集到的作品也就屈指可數。…..幸賴遼寧美術出版社的編輯同志多方尋覓訪求而僅得八十余幅,其中破損無法收拾者過多,只能選擇其中完整與堪洗滌掲裱得救者計二十七幅,雖未必全屬先生作品之精粹,卻亦猶存概貌輯成此冊,以饗讀者。想必能裨益畫壇并收告慰長者之效也”序中言:“五十年代初,先生來東北任魯迅美院教授,孜孜于教學和創作活動之中……先生今已九十大耄,不堪工作與操筆畫矣。”作為后人,除了認同他的作品和人品外,對于他的一生,桃李滿天下,不愧為畫界尊稱之“中國美術教育家”更為恰如其人、其精神、其一生所追求的事業!他的藝術造詣和藝術成就,誠如2000年被美術界及魯藝評為二十世紀百年中國工筆花鳥畫第一人,可謂名副其實也。
先生一生以美術教學為主,不論小學、中學還是在大學任教,兢兢業業,誨人不倦。教導子女學生不求名利,把精力放在藝術修養上,提高自己對藝術的鑒賞與實踐。在其教學中注重習古人之繪畫精神,更主張學生師于自然和實地寫生。他對鳥類的研究更是情有獨鐘,他在教學過程中收集并制作了許多鳥類標本,包括骨骼、肌肉、羽毛、外形,各種飛行的姿態等等,供后來的教學使用,他的學生都親有體會。其對子女更是嚴教有加。臨摹古人是必不可少的必修課,他說:不讀古人不知其形,不臨古人不知其神。母親自幼師從其父,我們從小師從于母親,要求是十分嚴格的,也因此打下了比較堅實的繪畫基礎。
開放后的1980年前后,河北、河南、遼寧、北京等美術出版社為活躍美術市場,多次到魯美請先生的作品,但他年事已高,便將他們介紹到北京找到我的母親趙(加今,(音“琴”),但字典沒這個字)筆名趙綺云,母親的作品經多次出版發行后,方使趙派風格的工筆花鳥又重現在京城畫壇。母親現雖已93歲高齡,每當談及外祖父時仍敬重不已。認為他的作品現在沒人比得了,除了他的學生(許多也已作古了),至少在我這一代人沒有真正的傳承和超越是天大的遺憾和損失。我的大姨夫婦已作古,小姨搞了一輩子工藝美術設計。小姨夫周汝謙是山水畫家(也已作古)其唯一作畫的小女周麗也是秉承其父以山水畫為主;我的小舅及他的一雙兒女均未秉承其畫業。唯我尚有趙派(京派)風格,也僅是襲承外公和母親之皮毛,水平相差甚遠。八十年代中葉,孫菊生、任率英等老一代畫家是家中常客。這些老畫家看過我的作品后,雖對我的作品沒有過多的贊譽,但一眼就看得出趙式風骨,是京派工筆花鳥的風格。這也算是對外公夢朱老人的一點慰藉吧!
我對外公趙夢朱老人一生的評價:仰慕天地,敬畏自然。淡泊名利,嘉業天成。
曹憶來
2015年5月2日于京華
責任編輯:麥穗兒
- ·上一篇文章:“艾生水墨家園”畫展在中國美術館隆重拉開帷幕
- ·下一篇文章:首屆“都江堰·古堰清風”杯書畫大賽征稿啟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