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留痕—2015董偉榮花鳥作品展》驚艷京城

畫展開幕式現場。畫家董偉榮致答謝詞。圖片攝影 李玉生
5月9日上午10時,由首都師范大學、中國國畫研究院、中國書畫院、江蘇省常州畫院、中國文化藝術產業聯盟主辦,吳東魁藝術館、常州雪浪軒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北京東方樂健商貿有限公司承辦的“妙境留痕——2015董偉榮花鳥作品展”在古色古香的北京東城著名的文化藝術殿堂--吳東魁藝術館隆重開幕。

原中共江西省委書記、人事部部長舒惠國(右四);當代著名國畫家、鑒賞家、收藏家、公益慈善家吳東魁(左二);原中國駐奧地利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盧永華(右五);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原榮寶齋總經理郜宗遠(右三);原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資深主持人張宏民(左三);中國書畫院常務院長王紅莉(左五);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當代著名軍旅藝術家董辰生(左四);當代著名大寫意花鳥畫家王培東(右一);當代著名美術批評家劉龍庭(右二)以及畫展主人董偉榮教授(左一)出席了當天的開幕儀式。圖片攝影 李玉生

當代著名國畫家、鑒賞家、收藏家、公益慈善家,享受政府津貼的國家一級美術師,魯西南畫派創始人,吳東魁藝術館名譽館長、世界華人書畫院院長、華夏畫院院長吳東魁教授致歡迎詞。圖片攝影 李玉生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原榮寶齋總經理、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社長、榮寶齋畫院現任院長郜宗遠教授致辭。圖片攝影 李玉生

當代著名美術史論家、美術批評家劉龍庭致辭。圖片攝影 李玉生
原中共江西省委書記、省軍區黨委第一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原人事部部長舒惠國;國畫大師、慈善大使--吳東魁教授;原中國駐奧地利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盧永華;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原榮寶齋總經理、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社長、榮寶齋畫院現任院長郜宗遠教授;原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資深主持人張宏民;中國書畫院常務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當代著名女畫家王紅莉女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當代著名軍旅藝術家董辰生;當代著名大寫意花鳥畫家、原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創作室主任王培東;當代著名美術史論家、美術批評家,原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審,《中國書畫》雜志副主編劉龍庭;人民日報社政治文化部教育采訪室主編、高級記者董洪亮博士;當代著名中青年實力派書法家、收藏家、美食家、學者劉一正教授;中國文化藝術產業聯盟主席馬良;當代著名書畫家、篆刻家、北京語言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生導師曹心源教授;經合(北京)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劉澤宇女士;當代著名書畫家、首都師范大學王延軍教授;常州雪浪軒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執行董事馬煒、顧建國;北京東方樂健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鎮均等嘉賓以及媒體界朋友和數百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書畫愛好者及收藏家出席了當天的開幕儀式。

中國書畫院常務院長、當代著名女畫家王紅莉女士致辭。圖片攝影 李玉生

畫展開幕式現場,畫展主人董偉榮教授致答謝詞。圖片攝影 李玉生

本次畫展的策展人郎豐君博士主持了當天的開幕儀式。圖片攝影 李玉生
據本次畫展的策展人郎豐君博士介紹,正在亞特蘭大出席世界中國學論壇的的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李肇星,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民族文化宮副主任、民族畫院院長王林旭教授專門從美國發來賀電;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文聯第九屆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書記處書記覃志剛教授亦對畫展的如期舉辦予以祝賀。

開幕式現場。圖片攝影 李金亮
董偉榮,1963年生,江蘇常州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會員,江蘇畫院研究員,首都師范大學客座教授。其潛心繪事近40載,功底深厚,所作花鳥,下筆迅疾,一任自然。線條圓勁流潤,筆墨交融酣暢,隨機生發,頗具匠心。其所制佳作既大氣磅礴,又細處可見,奔放灑脫且神情兼備。正如石濤所言之“精神燦爛出于紙上”。董偉榮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美展,并被多家著名美術館展覽并收藏,尤為海內外資深藏家喜愛。
有大境界,方有大手筆;有大手筆,方有大制作。“為鳥傳神,為花寫照”,千百年來被中國花鳥畫家作為格言而秉承。董偉榮教授作畫,力追天籟之境,緣物寄情,物我兩忘,以超然的意匠,飛凌于萬象之上,達到了將情魂與畫意熔為一爐的藝術佳界。
董偉榮教授一直注重系統研究中國畫論和中國美術史,悉心研摩八大山人、虛谷、吳昌碩、任伯年、齊白石等歷代名家的創作風格和藝術特色。其一方面繼承傳統,但又不囿于故法陳窠;在借鑒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獨辟蹊徑,可謂師古不泥,銳意創新,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擅以寫意為主,其畫作每每清秀腴潤而氣度典雅,搖曳多姿而法度完備,或凝重郁勃,樸茂高雅;或新妍活潑,洋溢生機;或沉穩堅實,靈動飄逸,堪稱清雅脫俗之佳作。

董偉榮教授及其好友--當代著名中青年實力派書法家、收藏家、美食家、學者劉一正先生(右三);常州雪浪軒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執行董事馬煒(右二)、顧建國(左二);北京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朱虹(左一);策展人郎豐君博士在畫展現場合影留念。圖片攝影 李玉生
本次畫展,共推出董偉榮教授近期創作的精品佳構60余幅,其中既有《江南曉色》、《山中石榴熟》等大作,亦有斗方的《此是農家經常事》《蒲塘清絕》等令人喜愛的小品。
無論是明代鴻儒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春日勝景,抑或詩人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夏日絢爛;無論是詩仙李白名篇佳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對國色天香的牡丹的千年詠嘆,還是板橋鄭燮“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中頗具草根情節的對疏竹的慨然低吟,包括大麥、清梅、菊花、紫藤、芭蕉、桃柳、雀鳥、秋蟬,一景一物,在董偉榮教授的妙筆之下,皆可找到墨氣淋漓、出神入化的的生動詮釋。
董偉榮教授作為中國寫意花鳥精神的忠實守望者與創作者,以其如椽大筆,理性辨析中國傳統繪畫的優弊揚棄,尚古人而發今意,在水墨的藝術天地里自由揮灑,并憑藉其曠逸舒達之磊落襟懷和沉雄穩健之摯忱血脈,篤守著中國傳統文人畫壇的尊嚴與自信。

原國家安全部副部長、大地陽光文化發展中心現任理事長高以臣先生(中)出席了當天的開幕儀式。圖片攝影 顧建國
正如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原榮寶齋總經理、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社長、榮寶齋畫院現任院長郜宗遠教授在畫展現場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言:“中國畫有著特殊的藝術規律與傳承規律,中國畫家的成就是在博厚深邃的中國傳統中汲養出來的。董偉榮先生的繪畫探索正沿著中國畫藝術的莊正大道踏實前行,我們期待他有更多的精品問世。可以確信,憑藉董偉榮先生40余載之臨池歷練與抱樸守拙之恬淡心性,其書畫作品之大家之氣與非常之象,必會與日俱顯,享名斯世。”

《江南曉色》 尺寸:530cm×140cm
步屟尋幽見清雅 心契大樸證虛和—— 當代知名中青年實力派畫家董偉榮和他的花鳥世界
文 /葉鵬飛-常州畫院院長
常州自惲南田開創常州畫派后,花鳥畫創作經久不衰,直至今日,要講到常州繪畫,讓人首肯的是花鳥畫。所以,常州的花鳥畫家已形成群星璀璨的局面。近讀董偉榮先生的許多花鳥新作,猶如這春天里的一縷和風,送來了一股清新之氣,讓我不住感嘆,能在人才濟濟的畫壇,脫穎而出,為社會稱道,是十分不容易之事。
藝術需要創新,形式需要發展,作為畫家的藝術實踐是非常艱辛的。這不但要從造型階段,理解、抽象出形成語言,還要熟煉地駕馭繪畫形成因素的內在規律,達到“游刃有余”的境地,更要將心智放在形式語言的創造上才能出新、才有生命力——董偉榮的花鳥畫即是如此。

《留得芭蕉聽雨聲》 尺寸:68cm×68cm

《比翼齊飛》 尺寸:68cm×68cm
讀董偉榮的花鳥畫作品,首先讓我敬佩他的是,他能身處洶涌的商品大潮間,而不純為利道所驅動,堅守著自已的藝術志向。在當今畫壇的種種喧鬧與盲目追逐時風中,他能立定精神,尊重傳統,研究歷代寫意花鳥之精髓,不盲然求創,不翕然尚變,從容地、扎實地走著自我創作的道路。據我所知,董偉榮自小師從名師趙素吾先生,趙先生的寫意花鳥即是以常州畫派為基,以嶺南畫風為變,有著清雅明麗的特色,在常州畫壇獨樹一幟。董偉榮在趙老師的發蒙下,注重寫生,潛研技法,勤奮耕耘,畫藝日進,自新千年以來,董偉榮自求變法出新、注重水墨的運用,不斷對傳統深入地理解、抽象出自已的藝術語言。
在董偉榮看來,花鳥寫意畫是傳統精神里運作與思維的獨特方式,“寫”即是指筆墨行為相應的點線規跡,是一種高難度的技法顯示;“意”即構思立意,將眼中所見之物象轉化為心中之物象,這也就是創作,是畫家智慧對所見物象的剖析與升華,是紛繁萬象中不與他同的提取,又是對前人形式美的綜合消化與再創造。因此,董偉榮的花鳥畫,將物象按其形態特征簡化、歸納、概括為相應的能揭示其本質精神的畫面,使其既對比又和諧,既變化又統一,對些體現自已的性格、氣質和審美理想,這也正是他之所以能成功原委。

《笑口常開》 尺寸:68cm×68cm
讀董偉榮的花鳥畫,可以看到他對大自然花鳥景色的恰到好處的抽繹把握,每一幅作品都能看出他的別具匠心的揮寫、施量和烘染,以此追求心中之美、追求理想境界的效果。在他的作品中,表現出的花鳥形式,有著一種清雅脫俗的格調,清新明快的氣象和較高的審美境界。他不論是畫牡丹、月季、菊花,還是荷花、紫藤、海棠,都喜以水墨施之,以淋漓的筆致寫出,雖減卻花鳥本身的色彩,然有著生機勃勃的景象,有著別樣的動人形態,將心智與心情、形象與意象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獨有的藝術表手法。
再如,在董偉榮的畫面上,不論是桃柳,還是梅竹,他都以“寫”成形,以墨傳神、以簡代繁、以疏代密,注重筆所未到氣已吞的效果,給人以物象之想,給人以神采飛揚的詩意美。在董偉榮的筆下,取材非常豐富,既有高峨的松石,又有幽靜的蘭草,構成深邃的畫境;既有蕭疏垂柳,又有拂水的芙蓉,留有半邊空白讓讀者去想象、去思考這畫外之境。我想,這正是他花鳥畫之所以成功的又一原委。

《春風又綠江南岸》 尺寸:68cm×68cm

《馬上大賣》 尺寸:68cm×68cm
讀董偉榮的花鳥畫,又能感受到他的與眾不同的格調。作為畫家,要想藝術之樹常青,必須追本溯源,尊重歷史而不盲目因襲。因此,他選擇了對徐渭、陳道復、惲壽平、任伯年等人的寫意畫的研習,為自已所用,逐漸捉摸到傳統繪畫的要脈,不斷開悟自已的藝術之道。他如饑如渴地研習、研摹、領悟傳統精要的典范作品,深入細致地求與古人合,厚積而薄發,經過三十年的積累,視野不斷開闊,終于走向了與古人為地。

《蟬移低岸柳 月帶晚江秋》 尺寸:35cm×69cm

《山中石榴熟》 尺寸:120cm×260cm
與董偉榮相處,感覺到他是一位心平氣和又充滿睿智的人,仿佛生來就是專攻藝術的。他從不為雜務所擾,潛得過去、沉得下來,以平淡的心境、以執著的意志作畫,故而他的作品中透射出幾分靜氣。這靜氣表現在他的畫面上,不用燥墨,不作虛無之筆,注重花鳥的造型,既有物象的依照,又有內在的取舍,表現出花鳥的安祥、樂觀和向上的境界,韻味深長,形成了他的清逸、超然的藝術格調,讓人賞心悅目,這是董偉榮花鳥畫之所以成功的又一原委。
可以說,董偉榮的花鳥畫的成就,說明了以古人為師,以傳統為本,以修養為內涵的本質特征,體現出他冷靜的思考和對清逸的審美追求。在這個藝術表現紛亂的豐富的時代,只有這種思考和追求,才是振興常州畫派、傳承優秀文化的希望!

《瞥見魚兒眼頓開》 尺寸:35cm×69cm

《春風富貴圖》 尺寸:260cm×120cm

泥金團扇 尺寸:30cm×30cm

泥金團扇 尺寸:30cm×30cm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