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問—當代新水墨畫作品展即將在揚州八怪紀念館隆重開幕
主辦單位:
個山美術館
揚州八怪紀念館
支持單位:
央視書畫頻道
揚州晚報
中華藝術家報
承辦單位:
北京鼎盛千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展覽時間:2017年11月23日至25日
開幕時間:2017年11月23日上午10時
展覽地點:揚州八怪紀念館
出品人: 劉海博
策展人: 葛振山
媒體人: 宋金燕
展覽前言:
《墨問》為題,由個山美術館與揚州八怪紀念館共同策劃組織的這次南北新水墨畫作品展將于十一月在揚州八怪藝術館展出,畫展共邀請了北京、揚州兩地知名畫家十五人參與。
“墨問”反之“問墨”,“問”,我們把它視為一種探索范疇來解釋,當代有人提出“有問題才有路”這無疑談到了問題的關鍵。當代藝術已經形成一個多元化的藝術空間,愈多元化問題就愈多,探索的路徑就愈多樣性。這次《墨問》藝術作品展在“問”的醞釀中策劃而成,帶著“問”的理念上路,既叩問當代藝術,也叩問畫家自己,無數個“問”使這次展覽自然行成南北畫家對當下水墨畫一次有意義的學術性探討與交流。繪畫創作對畫家而言永遠都存在問題,在探索實踐中逐漸化解問題并構建其更高層次的藝術理念,是每個藝術家成長的過程。藝術是向前發展的,不可能停留在某個歷史時期,當然以有可能不進則退。
藝術這個詞的含義把它界定為探索與創造更符合當代藝術的性質。對一個當代畫家而言只有不斷地找尋屬于自己的繪畫元素,應不斷拓寬其視覺與意識領域的彊界來豐富其內涵,其后深入本心探索心靈的世界,在造化中融匯貫通藝術家才能抵達藝術的彼岸。
任何美好事物的呈現都有其艱難醞釀的過程,上乘藝術作品的誕生與探險家攀越巔峰所付出的艱難險苦是等量齊觀的,為什么要把藝術提升到這個高度,因為藝術修行者之路就蘊藏著登峰造極的艱難險阻,閉門造車,獨辟蹊徑乃是曠日持久。很多國人缺乏對藝術品的認知品鑒絕對是一種缺憾,吳冠中先生說“我們國家美盲比文盲多”。與目前國家的發展相比較是極不協調的。“墨問”當代藝術作品展向社會提出這個問題,希望國人關注藝術、關注審美、關注心靈,人人都得到藝術的滋潤和教化,國民的素質就大大的提高了。其為善哉!
當代藝術在傳統繪畫的單元性中逐漸演變為多元性,是東、西方文明碰撞的必然。特別是傳統水墨畫受到西方當代藝術的引響,中國藝術家的觀念意識發生巨變,有的解構重組,有的中西合壁,五花八門各顯其能,在如此眾多的藝術形式中怎樣去評判優劣,同是《墨問》展追問的一個問題。藝術作品不能圖有其表,只圖構建新的形式或炫目的效果是不夠的,需要藝術家有澄懷觀道的精神來對待藝術創作,讓真情實感,詩情畫意自然流布于作品之中,讓藝術之美去感染更多的人即是當代藝術家的良心所在。
水墨畫追根溯源是道家老子提出“上善若水”思想基礎上形成的,他認為世界上最高級的智慧都暗藏在水里,水利萬物而不爭,是道家精神的體現。水攜帶的智慧與靈性則成為中國藝術靈性意識的魂。“知白守黑”的理論使其中國水墨畫絕大多數都在黑與白之間架構,水與墨的精妙搭配能讓畫家得心應手滿紙生煙。如此簡單的材料表現力卻如此之豐富,真是嘆為觀止,歷代畫家通過水墨材料的應用創造出無數氣韻生動的藝術極品。道家思想是中國藝術家造化的內在核心。水墨畫的深邃意蘊則是倚靠道家思想與禪宗意識。古典藝術作品的寂靜與逍遙之境乃詮釋了道家、禪宗哲學的精神秘奧,它使中國藝術直接行成大寫意的藝術形式,因此沒有任何懸念地誕生在中國。大道至簡與返樸歸真,更體現出寧靜致遠的空性美學觀,在這種意識的支配下產生的作品都具有超然世外的品質。唐代張璪把它總結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成為中國繪畫的重要理論基石。繼承與發展是當代藝術家的重要課題,取精用宏乃是智慧。
這次參展的畫家在繪畫上都有自己的建樹,他們攜帶自己的畫作將匯聚于八怪藝術館展出,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藝術活動,交流與共振是傳播藝術最佳的途徑。在八怪藝術館辦展,借八怪藝術之精神激勵大家在創作上更有激情,推進南北畫家互動探討構架橋梁作用,讓八怪藝魂譜新篇,是本次“墨問”展的宗旨理念。 文/何金時
北京參展畫家:

參展畫家王子虛

參展畫家何金時

參展畫家劉默公

參展畫家白陽道人

參展畫家孫國強
參展畫家田智宇
參展畫家邱懷毅
參展畫家葛振山
參展畫家王雁南
參展畫家郝中豪
參展畫家譚永虹
揚州參展畫家:
參展畫家劉方明
參展畫家王蘇平
參展畫家鄭國定
參展畫家倪金寶
感謝以下媒體的大力支持:
電視媒體:
央視書畫頻道 央視國學頻道
平面媒體:
揚州晚報 中華藝術家報
視頻媒體:
人民視頻、網易視頻、今日頭條視頻、騰訊視頻、鳳凰視頻、網易視頻、優酷視頻、酷六視頻、土豆視頻、搜狐視頻、樂視視頻、56視頻、愛奇藝視頻
網絡媒體:
人民網、中國網、光明網、人民日報海外網、新華視點、國際在線、中華網、央廣網、中國經濟網、中國新聞網、搜狐網、鳳凰資訊、騰訊網、今日頭條、網易客戶端、人民美術網、中國文化藝術網、中視網、雅昌藝術網、中國美術家網、環球文化藝術網、海外文化新聞網、中國有線電視新聞臺,中華發展報道網,海外藝術網、民生新報、中國書畫檔案網、中國文化產業新聞網、中國藝術家新聞網、鳳凰文化網、中國藝術之夢網、經法新聞網,經濟與法周刊網,環球藝術之夢網、北京時間、飛馳環球文化網、中國縣域頻道、經貿智庫網、水墨中國、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中國藝海網、一點資訊、全民記者網、天涯藝術網、中國宋莊畫家網、中國美網、中國國家藝術網、中國美術家網、中國油畫家網、中國版畫家網、中國拍賣網、中國當代藝術網、中國儒商網、中國書畫網、中國畫廊網、中國攝影家網、中國紫砂藝術網、中國雕塑家網、中國書畫家網、中國藝術品理財網、中國文化藝術人才信息網、中國藝術品評估委員會網、伍佰藝書畫網、中國書畫家影像網、人民藝術家網、中國西部開發網、中國時尚新聞網、魯中書畫網、騰訊快報、今日頭條、書畫界網、東方藝術網、東方經典藝術網、藝美網、印象中國網、水墨中國網、視點網、半畝方塘藝術網、竟友藝術網、書畫圈網、圣美藝術網、眾森原創文化網、宋莊365網、藝棧網、思潮藝術網、文脈中國網、壹號收藏網、道東藝術網、齊魯字畫網、藝美中國網、錦華藝術網、出山網、69藝術網、翰墨書畫、魅藝中國、寫意中國、美意中國、藝新網、中華志愿者在線、中國時代藝術網、藝起來、北京文化藝術網、當代中國畫、藝術檔案網、藝術版權網、中國企業聚焦網、水墨時代、學院中國、天津藝術網、藝品投資網、藝術中國網、國畫名家網、中國建筑藝術網、中國工藝美術網、金石書畫、中國名家藝術網、一品字畫網等媒體。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