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銳敏向抗戰紀念館贈送《盧溝曉月》書法長卷
今天(2002年07月07日)上午,首都部分學生、軍人和各界群眾300多人,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七七”事變65周年紀念活動。有關部門領導、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戰士和抗日將領家屬代表,部分內地和香港史學界專家及華僑代表出席了紀念活動。
65年前,日本軍國主義在宛平城蓄意策劃了“盧溝橋事變”,悍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英勇的29軍將士奮起抵抗,打響了中華民族全民族抗日戰爭第一槍。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以中華民族利益為重,與國民黨進行第二次合作,積極倡導、促成和維護空前廣泛的統一戰線和民族大團結,動員、組織和領導全國人民與侵略者展開了不屈不撓、氣吞山河的偉大抗日斗爭,終于取得了抗戰的全面勝利。
在今天的紀念儀式上,首都學生和軍人代表向用生命和熱血捍衛了祖國國土的民族英雄,向慘死在侵略者屠刀下的骨肉同胞敬獻了鮮花。同時,抗戰紀念館舉行了《七七事變圖集》首發式,《華僑與抗日戰爭》展覽開幕式、書法家閻銳敏向抗戰紀念館贈送《盧溝曉月》書法長卷等系列紀念活動。
《七七事變圖集》首發式在抗戰紀念館舉行
今天上午,《七七事變圖集》首發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
《七七事變圖集》共分五部分:盧溝橋、宛平城;日軍在華北駐軍的由來;七七事變前的華北布局;七七事變;國共實現合作,全國軍民開始團結抗戰。《圖集》精選了200余幅有關“七七事變”的珍貴歷史圖片、文物圖片和相關資料,并配以中、英、日三種文字說明,再現了“七七事變”前后的歷史畫面,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肆意侵略中國,制造事端,妄圖把華北變成第二個“滿洲國”、進而滅亡中國的罪惡圖謀;以真實的史料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危亡關頭,高舉抗日救亡統一戰線的旗幟,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摒棄前嫌,共赴國難的氣概;謳歌了處在對敵斗爭最前端的29軍愛國將士,不畏強暴,浴血奮戰,誓與強敵戰斗到底的英雄壯舉。
《圖集》是近年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對“七七事變”這一歷史課題深入研究的成果。北京市有關領導和部分專家、學者在首發式上發言,對《圖集》的出版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他們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今后應更加深入地開展抗戰史研究,多出成果,并將之轉化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教材,為弘揚民族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服務。
《華僑與抗日戰爭》展覽在抗戰紀念館開幕
今天上午,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共同舉辦的《華僑與抗日戰爭》展覽在北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幕。國務院僑辦、北京市有關部門領導和來自馬來西亞等的華僑代表出席了開幕式。
展覽共分四個單元:第一單元,華僑愛國的歷史淵源;第二單元,華僑的抗日救亡活動;第三單元,華僑對祖國抗戰的財力、物力、人力支援;第四單元,參加僑居地反法西斯斗爭。
抗日戰爭時期,廣大華僑紛紛成立抗日團體,抵制日貨,向國際社會宣傳中國抗戰。抗日戰爭一爆發,海外僑胞就源源不斷地向國內捐款,范圍之廣、數量之巨在華僑史上前所未有。華僑的捐款、購債、僑匯和投資,對支撐祖國抗戰起著巨大的作用。華僑還捐贈了飛機、車輛、衣物、藥品等物資,盡一切可能給祖國以援助。抗戰時期,許多華僑回國服務,參軍參戰,積極投身于抗日的疆場。歸僑飛行員成為中國空軍的主力,三千多南僑機工奔馳在滇緬公路上,數以千計的華僑青年在抗日戰爭中犧牲。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各地華僑積極參加了僑居地的反法西斯斗爭。美洲、澳洲僑胞紛紛參軍,加入盟軍作戰;南洋各地華僑也勇敢地拿起武器,組織各種抗日武裝,同僑居地民眾一起,配合盟軍共同作戰,直到抗戰的最后勝利。
《華僑與抗日戰爭》展覽共展出歷史照片和文物照片170多幅,介紹抗戰時期廣大華僑為抗戰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巨大貢獻和犧牲,謳歌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不畏強暴,為維護世界和平和人類正義事業浴血奮戰的民族精神。(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