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質而靈趣"——杭秋源武當山寫生作品欣賞
摘要 : 九華一別轉眼小半年過去,秋源的武當寫生小品讓我心生敬畏。南朝宗炳在《畫山水序》中早就提出"山水以形媚道"強調畫家應重視對自然山水進行審美觀照性描繪而這種自然山水又是和"道"和諧地交融在一起,其感性形態 ...

九華一別轉眼小半年過去,秋源的武當寫生小品讓我心生敬畏。南朝宗炳在《畫山水序》中早就提出"山水以形媚道"強調畫家應重視對自然山水進行審美觀照性描繪而這種自然山水又是和"道"和諧地交融在一起,其感性形態直接映涵了宇宙本體的存在,表明自然山水與宇宙本體"道"之間具有一定的親和、媚悅的映涵關系,故所能"以形媚道"。但宗炳也同時強調,要達到這一美學追求,前提則是"山水有質而靈趣",方能使得山川充滿意趣,富于情感。秋源兄的山水畫,都在不自覺地遵循著這一映涵關系的原則,而且進行了極致的追求。

和時下許多畫家片面追求筆墨自身的所謂情趣不同,秋源的山水畫似乎仍是"再現"型的寫實繪畫,但在"再現"之中又濃縮了強烈的個性表現。⋯⋯

秋源在以"山水有質而靈趣"為原則中,以嫻熟精煉的技法恰如其分地吸入新的表現,融入"以心寫畫"的美學中。

"外師造化,終得心源"秋源緊緊抓住自然物象之"質",于靜謐山川中讓觀者感受到自然之"靈趣"。也就是說充分掌握內在之"道",抓住物象之"質"。這種以山為樂、以水為知、以空為悟、以遠為覺、以趣為意的精神追求,正是天人合一的道家圓融意識,可望、可行、可游丶可居的自然理想,也正是山水精神之大意趣,是素樸的生命哲學在中國山水中更為豐富和具體的內涵。

自然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秋源兄的作品無論是巍峨大山,抑或秀美的山水。都能抓住不同地方,不同地貌自然物象之"質"之"性",在對山水物象的再現中,把"以意為主"寓于其中,使得"意造境生",憑借有限視覺感性形象,誘發聯想,在意境的構成上,涉及了"意"與"境"、"趣"三個方面,一圓一意一趣情因景發,趣因景生,即使人感動,又讓人回味思考,這正是杭秋源在藝術世界里的山水境界!
——大畫家網特約評論員張道林

武當山系列寫生作品之靈應崖

武當山系列寫生作品之龍宮遺韻之一

武當山系列寫生作品之金頂流雲

武當山系列寫生作品之龍宮遺韻之二

武當山系列寫生作品之九曲城墻太子坡

武當山系列寫生作品之紫䕜抱太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