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木雕張燕萍:沒有幾個女人能吃得了這份苦

張燕萍老師出生在“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浙江省樂清市的一個藝術氣息濃厚的家庭。不是出于對黃楊木雕的熱愛,她是不會在這個行業中有出類拔萃的成績。吃得了苦,出的了力,這是從事黃楊木雕行業的基礎。據《本草綱目》記載:“黃楊性難長,歲僅長一寸,遇閏則反退”。其材質的密度和硬度可想而知。張老師說出去參展,能遇上的女性同行不足五人。

文化的積淀和藝術修養,才是黃楊木雕的精髓?匆粔K木料就知道雕刻什么主題幾個人物。張燕萍老師說就黃楊木雕人物造型論,出于同理,人物塑造則必然講究姿態的正確性,甚至更在意使之具有美感,對于造型藝術來說這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基本的。因此,采用 黃楊木進行打造,為求人物造型像模像樣,無任是“坐”或“站”,在把握姿態的同時,須把人體比例結構搞準確,起碼要達到八九不離十,如此才能確保人物的 “坐相”或“站相”不失分,否則其“相”的審美概念便無從談起。

她喜歡西北黃土人文風情的創作,那種不加修飾的人物動作更能是打動人。她也改變了黃楊木雕只會給人們的江南,溫潤,古代的印象。黃楊木雕也可以精致的張揚。這就是傳承和發揚。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