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華墨跡——陶雪華學書六十二周年向國慶獻禮展”在民族文化宮成功舉辦
2019年9月27日上午十點由中國文化信息協會名譽主辦,北京中藝博雅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國聯資源網、我的藝術網聯合承辦的“雪華墨跡——陶雪華學書六十二周年向國慶獻禮展”暨《中國近現代名家書法集——陶雪華》首發式今天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覽館拉開帷幕,此次活動也得到了中國楹聯學會書畫藝術委員會、中國軍地書畫研究院、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中國書畫藝術創作中心、北京人民畫院學術支持。展覽展出陶雪華老師100余件書法作品,本次展覽將持續到至9月30日,恭祝祖國70周年大慶!歡迎各界人士蒞臨參觀!

出席本次展覽的嘉賓有:
原文化部紀檢組組長、文化部副部長常克仁先生
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局原副局長紀永忠先生
中國書協首屆顧問權希軍先生
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原中國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分黨組書記張飆先生
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王闊海先生
中國書法家協會研究部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于曙光先生
中國硬筆書協副主席、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軍地書畫研究院副院長陳聯合先生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彭利銘先生
中央直屬機關青聯委員、中國文化信息協會秘書長唐俊凱先生
解放軍某高校政委少將、正軍、高級書畫師林繼福將軍
原國家領導人秘書顧宗宏先生
北京國際藝術節副總顧問、央視春晚巡視員何小和先生
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副主席李興國先生
中國民族書畫研究院副院長魯譯元先生
《政研要參》主編單一良先生
北京金華商會執行會長施內平先生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影制作中心主任蔣國耀先生
中國少年兒童報刊工作者協秘書長田仙君女士
武義縣文聯主席丁志凱先生
大紅袍策劃人李生有先生等

鐘靈毓秀,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的陶村是東晉名士陶淵明后裔聚居地,是陶雪華先生藝術生命的根基。他在先祖超脫世俗的家風熏陶下,其書法藝術處處呈現著浩然風骨的特色。陶雪華先生從這片文化沃土上成長,以自身的勤奮、刻苦和天賦,致遠而行,砥礪奮進,在書法領域取得了超凡成就。
開幕現場:

中央直屬機關青聯委員、中國文化信息協會秘書長唐俊凱先生致辭
唐俊凱:尊敬的常克仁部長,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我謹代表中國文化信息協會對陶雪華先生書畫展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我剛來這,欣賞了陶雪華先生的書畫展覽作品,發現陶先生的篆、隸、楷、行、草杰出成體,且融會貫通,尤善行書、行草。行草搭配為古人常見的手筆,陶雪華先生的作品特別風骨奇偉,力透紙背,結構完美,虛實相生,既古韻典雅,又翰逸神飛。
陶雪華先生是位實力派的書法家,潑墨書畫,書寫62年,首次進京舉辦個人書畫展,這也是先生書畫藝術一次飛躍。近年來,他數十次獲得過國際國內展覽的大獎,同時出版《中國近現代名家書法集——陶雪華》也在今天舉行了首發式。書法之路寂寞而道遠,祝陶雪華先生的書法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預祝陶雪華先生書法展圓滿成功,謝謝。

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王闊海先生致辭
王闊海:尊敬的常部長、張飆先生,及各位領導、同行,大家上午好!今天雪華墨跡,陶雪華先生60歲的筆墨耕耘展,在這里展開,我謹代表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對這個活動表示熱烈祝賀,祝書展取得圓滿成功!
我覺得陶雪華先生寫的很開,功力很扎實,他是集結行、草、隸、篆、楷,各書皆能,綜合為一家,結合魏碑的力度,以及近代于吳英草書,結合了很多,從章草到行草到金草,從楷書到行書,融合在一起,行、草、隸、篆都寫,寫的很開,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用筆可以做到如醉華沙,如無陋痕,入木三分,這三點我認為他做到了,還是很不容易的。現在好多書家寫的發飄。
我堅信書法之道、書畫之道有一條真理,有一句俗話,匯百家于一爐,這是真理。再一條,大器晚成,這也是真理。這兩條是成就大家的必備條件,光吃一家飯不行,你的養料太單一,你得會百家于一爐,這個會字你不得經過五六十年的功夫來會嘛。你這家也學,那一家也學,學著學著老了,老了就老成了,老了就老道了,老了就人書俱老了,需要一個年齡的淬火,心性結合年齡,結合修行。
所以,我感到他這個路子走的非常對,非常扎實,我在這里發表我自己一點拙見,謝謝大家。

武義縣文聯主席丁志凱先生致辭
丁志凱: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書法界的大咖、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特別榮幸在這丹桂飄香的金秋十月,受陶雪華先生的邀請,代表我們武義縣文學藝術屆來參加陶雪墨跡——陶雪華學術62周年向國慶獻禮展暨《中國近現代名家書法集——陶雪華》首發式。首先特別感謝主辦方中國文化信息協會和承辦方北京中藝博雅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國聯資源網和我的藝術網,感謝你們的精心策劃,感謝你們幫助陶雪華先生全面展示他的學術、藝術成果,謝謝!
陶雪華先生浙江武義人,字亭霏,後稱然天道人、石泉老人等。自幼他的父親帶著他伴山斜為師,浸染翰墨丹青,從此漫漫人生與書畫結下了不解之緣,歷經60多年,可以說是臨池勤學不輟,乳毫苦練至今,積淀了深厚的書藝傳統功底,后今中國書畫家協會高級研修班深造畢業,得到了沈鵬老師親自的指導,獲得了國學的學術與理論的全面修養,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注冊高級書法家。中國書畫藝術家創作中心特級書畫大師、中國書法院院士、研究員。先后獲得了感動中國的十大藝術行為人物,2017十大年度書畫人物、中國當代一統功勛榮等等殊榮,是我們家鄉、我們武義人的驕傲,再次特別祝賀。

中國少年兒童報刊工作者協秘書長田仙君女士
田仙君: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秋高氣爽百果香,八方丁朋聚一堂,雪華書展傳藝術,翰墨濃濃銀華蕩。我是中國少年兒童報刊工作者協會的秘書長,今天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臨之際,有幸和大家一起見證陶雪華學書62周年獻禮、獻國慶展,既被業內譽為大紅袍的《中國近代現名家書法集i——陶雪華》首發式感到非常高興。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在北京工作生活的浙江武義家鄉人向陶雪華先生的國慶獻禮展首發式隆重開幕表示熱烈的祝賀!向主辦方中國文化信息協會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向蒞臨活動現場指導的各位領導、專家和書法藝術各界朋友致以最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謝意。

大紅袍策劃人李生有先生致辭
李生有:尊敬的各位領導、嘉賓,我代表咱們出版制作方,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大紅袍。大紅袍是我們編輯出版的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中國近現代名家書法集,幾套畫集的別稱,這幾套畫集以莊重的中國紅、燙金書法為裝幀風貌,以宏大的選題規格、嚴整的出版歸置及精湛的設計水準,20多年來持續為中國近現代之當代畫壇,各個時期的重要藝術家,推出了這些代表的系列作品,也為咱們中國藝術的傳承、創新、發展作出了貢獻,成為咱們書法屆公認的具有影響力的圖書品牌,久而久之它被咱們畫屆和出版屆約定俗成為大紅袍。
作為畫集出版方咱們天津美術出版社,是咱們全國的優秀出版社,在美術界也具有很高的影響力。長期以來,為咱們國內的藝術家出版了眾多高規格的畫集,在藝術屆也具有良好的口碑。
咱們《中國近現代名家書法集陶雪華》,這本書也是嚴格按照咱們大紅袍畫集的選題規定,除了遵循這個系統性、學術性的原則之外,也注意到這個作品的豐富性和代表性。作品像入選的《真草隸篆》皆有,每幅作品也是咱們陶先生悉心創作,認真甄選。我們編輯這一塊也是經過細心的推敲、處理,編輯制作,本著嚴謹審慎的編輯精神,最終得以出版。借此,我代表咱們出版制作方,祝咱們畫展暨首發式圓滿成功,謝謝!

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副主席李興國先生致辭
李興國: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很高興能夠參加雪華墨跡展覽的開幕式以及大紅袍的首發式。
首先,我代表中國公關協會、文化藝術委員會,對這一展覽的成功舉辦和大紅袍的首發表示衷心的祝賀!
陶雪華老師是書法家,他也是浙江省公關協會的歷史,我是中國公關協會的常務副會長,也是我們藝術委員會的主任,我們每年也組織書畫的展覽,歌頌我們的祖國、歌頌傳統文化,雪華老師也把他的大作貢獻到展覽上。
今年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需要有人傳承,需要文化自信,看了陶老師的展覽,有幾點體會,一個是傳統文化功底深厚,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在這兒。再有中國文化人應該詩書畫三絕,不能只會寫古人的,沒有自己的發明創作。所以,還能夠陶老師自己寫的詩,自己歌頌祖國、歌頌家鄉,這也是學書法的人應該學會和掌握的。

本次展覽作者陶雪華老師致辭
陶雪華: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各位嘉賓、親朋好友,大家好!在大家的關注、支持、指導、協助下,在中國文化信息協會等單位的操辦下,我學書62周年向國慶獻禮暨大紅袍首發式開幕了,我衷心感謝諸位光臨,并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過幾天就是新中國70周年華誕,作為一個普通公民,在舉國歡慶的前夕,辦展正好是獻給中國的一份薄禮,謹此表達赤子的一片心意。本人自幼染指翰墨,學習書法,已有62余年,一直以來得到了父母、師長、親友的培育、教導和幫助,所以這次展覽也是自己交出的一份答卷,作為表達感恩感謝之情的一次匯報。
我把自己的人生規劃為習、行、作三個階段,三個階段互有參差,但也有主次,這次展覽是自己以習為主的階段性總結,也是以行、作為重點的第二、三階段的新的起跑點,人生第一階段有點長,不覺已經步入古稀之年,夫人和女兒、女婿張羅著要為我來一個家國同慶,圓我一個京展夢,把這次展覽作為一份充滿深情厚誼的壽禮。
今年又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立70周年,同時又是我入伍海軍作為一名海軍戰士開始的50周年,能夠投筆從戎,為保衛祖國的海疆奉獻青春年華,是我一生最大的亮點。所以,我寫了榜書《海》,以寄胸懷,這次展覽也就成了永不忘卻的紀念。
本展根據展廳平面布局和作品、內容、形式分成九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藝術名家的題詞和前言,其次分別是:
一,自述,懷念故鄉,回顧平生。
二,賢者,尊賢敬圣,古今智慧。
三,文史,歷史長河,中華之頌。
四,自然,自然為法,萬物為師。
五,書論,書之有法,法以理傳。
六,陶潛,先祖高風,萬世流光。
七,述懷,筆墨傳承,書以言志。
八,長卷,基本與所在區域內容呼應。
共送展作品121幅,實際展出113幅。因是匯報,所以表現形式包括了各個階段的學習狀況,內容基于弘揚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和書法藝術,贊美中國大好河山和自然風貌的古今、自作的詩詞聯句。
各個區域選擇的作品展示一個中心內容,涵蓋千年,情縱萬里,借以抒發熱愛祖國,慶祝國慶,熱愛中華傳承文化,熱愛自然,涵養藝術之情。
最后,謹祝諸位萬事通泰、事業輝煌,吉祥安康,福壽綿長,謝謝大家!

嘉賓合影

陶雪華老師與中國書協主席蘇士澍先生合影

陶雪華老師展覽現場與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于曙光先生合影

中國書協主席蘇士澍先生欣賞作品

原文化部紀檢組組長、文化部副部長常克仁先生欣賞作品

中國書協首屆顧問權希軍先生欣賞作品

中國書協首屆顧問權希軍先生接受采訪

中國硬筆書協副主席、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軍地書畫研究院副院長陳聯合先生接受采訪

“雪華墨跡——陶雪華學書六十二周年向國慶獻禮展”暨《中國近現代名家書法集——陶雪華》首發式研討會現場,會上陳聯合先生、于曙光先生、魯譯元先生、沈志全先生、林繼福先生、田仙君女士、王闊海先生、高寶玉先生等對陶雪華老師的書展進行了發言并對陶雪華老師的書法作品予以高度評價。
部分展覽作品欣賞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