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香山奠基共和國壯麗江山 國之大典匯聚七十年勝利在京啟動
2019年第十六屆海淀文化季《紅色香山奠基共和國壯麗江山~國之大典匯聚七十年勝利輝煌》喜慶祖國70系列活動——在海淀區北下關街道拉開了帷幕
步國利:主講《中國書法簡史與經典碑貼研習》、劉慶利:主講《中國山水畫的理論與實踐》
助講:王貴福、劉治國、劉鋼、劉占遠、張樹增


由北京市海淀區文化和旅游局支持,北京市海淀區北下關街道文聯、北京市海淀區北下關街道文聯書畫協會主辦,北京上方行書畫院承辦的系列活動,于11月19日、20日在北京市海淀區北下關街道文明市民中心學校分別舉辦《中國書法簡史與經典碑貼研習》和《中國山水畫的理論與實踐》市民專題藝術課堂開講,以此拉開了系列活動的序幕。
北下關街道的居民們百余人踴躍參加了這兩期特別的講座,老師在臺上講的認真,大家聽的認真,認真做筆記,積極提問,互動氣氛熱烈。


步國利在講解欣賞碑帖
這次參與主講的兩位老師分別來自北京上方行書畫院的執行院長劉慶利,副院長步國利。他們為在北下關街道社區生活的居民和書畫愛好者們帶來了新的藝術氣息和新的生活形態,以提升廣大市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北京上方行書畫院是一家被北京市民政局評定為三星級的民非機構,畫院聚集了一批有成就的中國美協書協,北京美協書協和各區美協書協的知名書畫家,他們扎根基層,心系基層,立足北下關街道,服務于廣大基層社區居民。這次精心為這兩堂藝術講座課,做了精心安排,特別為聽課居民配選了多名書畫藝術家,現場一對一的輔導、講解、示范,讓大家有機會與藝術家面對面,與藝術家零距離接觸,讓大家真正感受到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的是藝術,這將成為今年活動的一個亮點,會深受社區居民的喜愛。


北京市海淀區北下關文聯書畫協會,是街道辦事處宣傳部和街道文聯直接領導的,在2018年成立的街道書畫協會,是海淀區第一家以街道為單位的基層文化單位,為開展基層文化工作,自成立以來,開展了多種多樣,多種形式的文化及書畫活動,活躍了社區居民的生活,團結了一批居民中的書畫愛好者,是社區書畫愛好者之家,使"文化自信"深入市民心中,起到了非常極積的作用。


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書畫家王貴福說:"不要小看基層文化工作,它聯著社區千家萬戶,做的好不好,關鍵要看街道一級的領導是否重視,做好了非常不容易,但只要堅持做了,一定會深受社區居民的歡迎,也一定能有豐碩的成果"。書法家劉鋼說:"現在退休的人越來越多,退休人群中還蘊藏著很多書畫工作者,通過基層的文化組織把大家組織起來,讓退休老人,老有所為,豐富退休生活"。
北京朝陽區美術家協會會員、書畫家張樹增深有感觸地表示:"書畫藝術,給百姓帶來了豐富的樂趣也帶了家庭和諧,社會和諧,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有了自己的愛好,有事干,不在生閑事了,有了愛好,有了修養,有了正能量,就能給社會帶來更多的穩定因素,能創造美好和諧的社區生活"。


任興才(右二)向老師們興致勃勃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原北京市地鐵運營三分公司城市鐵道車輛專業高級工程師、北下關街道居民學員任興才說:"自從去年春節前街道文聯,在鐵科院舉辦了《福滿京城~春賀神州——2019海之春新春文化季》送春聯活動,我有幸參加了,一下子結識了這么多老師,自己就下決心,急切地要學習書畫,渴望有老師,又不能等老師,我就去了西單圖書大廈購買了很多本字帖,回家開始練習。今年5月偶遇一位78歲的原八一廠的圖老先生,交談過后,他告訴我,你要堅持寫上三個月,就熟能生巧。之后,我每天寫二、三百個字,寫了三個月后,果然,字形開始掌握了,慢慢地又開始閱讀有關書法史,開始與古人對話。在學習中,不斷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己的生活也多了很多樂趣,真心希望街道文聯能把這樣的課堂,有計劃的每周都能有老師來講,來輔導"。


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家劉治國說:"我參與基層社區文化工作已經四年了,體會是象我們街道和社區領導都非常重視,他們把社區中有大屏幕的最好的最大的80平米的會議室拿出來當課堂,積極參與的社區居民中年齡最大的有82歲,參與時間都在10年以上,現在還熱情不減"。
北京上方行書畫院副院長、書畫家步國利說:" 今天我主講,感受不同,這堂課比以往的講座和學校上課活躍,大家有興趣聽,學習就是要提高興趣,有了興趣,學習的目的就達到了"。書畫家劉占遠表示:"北下關街道的市民書畫課堂,在提高社區文化服務功能,提升社區居民的文化和審美能力做了應有的示范作用。使街道這個普遍性的基層組織切實擔負起引導民眾提高文化素養,提升審美程度,揚優秀中華文化之風尚的范式。這對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質都具有示范功能。


劉占遠回答居民學員的提問
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上方行書畫院執行院長劉慶利說:"現在我們海淀區北下關街道領導對文化藝術普及非常重視和支持,開展了許多豐富的活動。我個人有個小建議:希望將這些活動普及的范圍更廣一些,學術性更強一些。以免“江湖商業藝術垃圾”在市民中腐蝕泛濫"。

張樹增在給居民學員示范講解
北下關街道居民于憲華、王敏英學員說:"我們都是退休初學的,聽過幾次講座,但是,這次在家門口的課堂與眾不同,從理論入手,從作品欣賞入手,深入淺出,這次真的是一種藝術的享受,期盼多多舉辦或者定期舉辦這樣的高水平的藝術課堂"。
居民學員李秀娟,今年80歲,兩年前開始學習:“今天這堂課,社區居委會都沒人通知,我是聽鄰居說的,今天在市民學校有一個講座,我來了,一聽老師講的真好,讓我很開心,希望街道長期給我們社區居民辦這種的講座"。


北京市海淀區北下關街道書畫協會會長、書畫家江濤說:"以往的講座慣例,一位老師臺上講,學員臺下坐,聽不聽在學員,老師講的也沒有熱情,學員也無法隨時提問。這次我們嘗試著,以臺上臺下互動和助講老師們一起參與的方式,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讓學員們有興趣聽,老師也有激情講,助講老師們也能及時解答學員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并隨時做書畫示范,這種教學方式,讓學員們更快更好地理解、消化課程內容。下一步,我們要總結經驗,力爭推出結合互動模式,邊講邊學邊實操,讓學員與老師共同創作作品,以創作帶動基本功的練習,使學員們能從興趣中獲得更大的成績,激勵大家長久不息的對藝術的追求能得以實現,真正使藝術氣息融入到千家萬戶,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