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文物鑒定研究中心如何重拾文物鑒定權威性和公信力?
上海市文物鑒定研究中心在掛牌時明確指出:文物鑒定是文物保護利用的基礎支撐。欣喜得見,國家開始確立文物鑒定的重要地位。長期以來,我國的文物藝術品鑒定都依賴于傳統的鑒定方法,該方法是鑒定者僅憑自己的主觀認知和經驗對文物藝術品進行鑒定,因對文物藝術品的理解認知、切入點、角度不同,導致鑒定者面對同一件文物藝術品的鑒定,就會出現五花八門甚至完全相反的不同意見。
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新征程激發新擔當。上鑒中心作為官方鑒定的主力軍和新生力量,要想取得驕人的業績,他們要么重新確定文物鑒定的標準化、程序化、規范化,確立中國文物鑒定的新標準和新方向;要么從歷史遺留問題中,撥開迷霧,揭示歷史問題的真相,做出客觀公正的結論,讓社會認可。文物鑒定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不僅是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民族文化復興的需要,更是尊重祖先文化智慧遺產、傳承經典文化的需要。權威性與公信力的樹立,官方機構的責任更加巨大。
社會民眾和藏家希望上鑒中心在文物鑒定改革的道路上,不要僅依賴傳統的鑒定理論方法和原有僅靠眼學的專家組隊鑒定,而是要創新性建立全新的、能夠形成系統證據鏈的文物藝術品鑒定理論體系和科學技術,以及完善統一的,能夠讓鑒定人員承擔終身法律責任的機制。如果不這樣完善改革,那么設置再多的文物鑒定機構,甚至是司法鑒定機構,都將無益于解決實際問題,建立的越多越亂。當今社會,變量是常態,不變勢必被淘汰。2019年全國文物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的三項古陶瓷鑒定標準,僅是使用儀器設備檢測陶瓷成分數據的標準,各自存在標準還待提升完善因素,鑒定結論無法相互佐證。更令人擔憂的是相關主檢科學數據會被惡意破譯、仿造。因此僅靠此標準做不了定性依據,亟需制定出一批高質量的文物藝術品鑒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與團體標準協調搭配,并將司法鑒定與標準化機制有機結合。因此,建立依法、依規、有序、有據的文物藝術品鑒定標準體系迫在眉睫。只有通過標準帶動文物鑒定質量的提升,才是解決文物藝術品鑒定亂象的根本途徑,同時司法鑒定文物,也需標準的滲入帶動,才能顯示司法的權威性,才是重拾文物鑒定公信力和權威性的正確之道,才會避免“新瓶裝舊酒”“穿新鞋走老路”的尷尬怪象。(作者:蕭月)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