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摘記」張明剛《軍履回望》連載(二十一)
【主編導讀】/韓賓
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解放軍駐京部隊某部少將副主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張明剛自選文集《軍履回望》后,引發讀者廣泛熱議好評和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社、軍報軍網、中新社、中青報中青網等主流媒體關注推介。
(張明剛,男,漢族,湖北隨州人,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陸軍少將軍銜。曾參戰榮立戰功、被評為“火線優秀共產黨員”并在前線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為軍官)
該書由“理論之光”、“軍營之聲”、“心靈之窗”三卷組成,收錄了作者張明剛從軍40年來公開發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論文章、新聞作品、文學作品183篇、55萬字。這些文章,有30多篇獲獎或被選為教學范文,部分文章被網絡平臺轉載百余次、瀏覽量超千萬。
2022年10月,該書首版問世后,受到鐵凝、邵華澤、孫曉云、孫繼煉、徐貴祥、樊希安等我國當今文壇大家泰斗高度評價和廣大讀者喜愛。2023年1月即出第2版,截止2023年8月,不到1年時間,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計印數超過12萬本。2023年2月,團中央青年發展部、人民出版社會同作者張明剛,共同向全國一千余所高中贈閱一萬余本《軍履回望》,受到全國廣大青年師生的熱烈歡迎。
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說:“讀《軍履回望》,我感受到明剛同志以真誠、篤實之心書寫著從鄉村少年到邊防戰士,到共和國將軍的生動、奮進之路。他的超常勤奮,他對事業始終葆有的敬畏、激情、朝氣,以及對故土、親人、戰友淳樸、深情的描述,洋溢在涉獵廣泛的題材、篇章里,讀者從中看見了一位時代追夢者有血有肉、有膽識、有擔當的英姿和風貌。”
中國記協原副主席、《解放軍報》原總編輯孫繼煉將軍說:“明剛是寫作高手快手多面手,堪稱雜家大家……《軍履回望》一書,集明剛四十年心血智慧汗水之大成。”
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軍事文學委員會主任徐貴祥說:“在我看來,《軍履回望》可以作為軍營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輔導教材。”
原國務院參事、三聯書店原主要負責人樊希安說:“我感到明剛這部文集具有教科書意義,不僅適合普通讀者閱讀,更適合黨員干部和新聞工作者、理論工作者、文學愛好者、老干部工作者閱讀,誰讀誰受益。”
【學習摘記】/王振存
張明剛《軍履回望·理論之光卷》“工作研究”板塊之《從古田會議決議學習政治教育方法》
(本文原載《解放軍報》2019 年 11 月 15 日第 7 版右頭條,并被其他報刊和網絡媒體轉載轉發)
編者按:
親愛的《學友周報》讀者朋友們:
名家書評認為,《軍履回望》書寫了作者從鄉村少年到邊防戰士到共和國將軍的奮進之路,展現了作者對黨、國家、軍隊和人民的赤子情懷,見證了新時代人民軍隊強軍興軍的偉大進程,充滿積極的、健康的、向上的正能量,是一個農村青年參軍報國的勵志故事,是一本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圖書,是一部激勵廣大青少年立志成人成才、緊跟黨奮進新征程的生動教材。
2023年11月,本報連載了《軍履回望·理論之光卷》中的【十論寫作】板塊,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包括中國新聞網、中國軍網、強軍網軍委機關網、中華善德網在內的50多家媒體跟進轉載;眾多學友尤其是作者親朋好友紛紛在朋友圈跟進轉發;廣大讀者朋友很是喜愛,跟進學習,好評如潮……偶有連載遲發,便有學友垂詢敦促,媒體與讀者良性互動、互促,成為熱點。許多讀者還表達了連載《軍履回望》全書的強烈愿望。
編輯部同仁因此大受鼓舞,深深感到:《軍履回望》不止是一本可以置于案頭、隨時拿來學習參考的新聞教科書,更是一部能夠啟迪思考、激發人生奮斗動力的心靈指導書,為人做事作文皆可參考,確實是近年來我國圖書市場上非常難得的一部上乘佳作!
因此決定,從第十一期開始,本報將繼續以【學習摘記】形式連載《軍履回望》。具體是,按該書編排順序逐篇進行,自序言開始,至后記結束。連載時,前后分別設【主編導讀】【社長點評】欄目,不定期開設【讀者感言】欄目(選發學習心得感悟),以更好服務大家。
來吧,朋友!讓我們跟隨三位文壇大家的筆端,一起走進《軍履回望》,去探尋成人成才成長道路上的成功“秘訣”吧!
《軍履回望》,誰讀誰受益。
從古田會議決議學習政治教育方法 *
近來重溫 90 年前那部我軍政治工作經典文獻——古田會議決議,深受啟發。決議規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政治課、早晚點名說話、集體講話、個別談話等“七種方法”,提出的上政治課啟發式、說話通俗化、說話要有趣味等“十大教授法”,內容具體、要求實在,既是對當時紅軍政治教育豐富實踐經驗的總結,又為后來我軍政治教育立起了豐碑,至今閃爍著燦爛的光輝。
當前,政治教育在與時俱進中成效明顯,對提振官兵士氣和戰斗精神作用顯著。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抓教育過程中,“大水漫灌式”“任務式”教育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治教育的威信威力。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傳承和弘揚我軍的優良傳統,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使其不斷豐富發展。
要“一人講”,更要“大家談”。講授是最常用的政治教育形式。教育工作者應在如何緊貼官兵實際,在運用“十大教授法”上使勁用力,把遠的拉近、大的破小、虛的講實,善于用群眾語言和官兵身邊的鮮活事例,把深奧的理論觀點,用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語言和方式傳遞給官兵。在此基礎上,探索運用“大家談”的方式,讓官兵從臺下走到臺上,既當學生又當老師,既接受教育又教育別人,讓官兵在感同身受中明白事理。可討論互動,根據調查了解的官兵思想情況確定主題、梳理提綱,先以班排為單位進行討論準備,然后單位集中組織大家討論,中間搞好引導,最后歸納總結,從討論到結論過程也是解開思想疙瘩的過程;可現身說法,教育過程中,讓官兵走上講臺談成長經歷、談個人體會、談先進事跡,以兵言兵事、兵辯兵理,促進思想互動,實現共同提高;還可正反辯論,結合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擺出正反兩個方面現象,讓大家以辯論的形式,在真理越辯越明中挖出問題背后深層次的原因,讓教育觸及官兵靈魂。
要“普遍抓”,更要“分層次”。有人說,思想教育就像農民“打棗”,一竿子打下來的是經常性基礎性教育解決的問題,打不下來的就需要做一人一事的思想教育。教育工作者應用好“上政治課、早晚點名說話、集體講話”等基本方法抓好政治教育。在此基礎上,可以探索“分層次”的教育引導方式,讓不同類型官兵、不同任務單位、不同思想基礎的官兵接受更有針對性的教育。具體而言,區分人員組織實施教育,針對軍官、士官、義務兵、文職人員、新入伍入職等不同人員、不同特點、不同思想基礎,分門別類組織針對性教育;區分任務類型開展教育,認真研究遂行任務部隊、機關小散單位、動態條件下部隊組織教育特點規律,針對官兵思想變化,隨時隨地開展教育動員、宣講鼓動、小結講評等;重點教育問題較多的人員、對象,認真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和“個別人”管控,因人施教、促成轉變。
要“課堂講”,更要“處處講”。不可否認,課堂教育灌輸作為教育最常見的形式載體,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如果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有限時間,教育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作為教育的組織者,應努力促成“人人是教員,事事是教材,處處是課堂,時時受教育”的良好局面。善于借助網絡等現代媒體,探索組織網上問計、網上答疑、網上討論方式,努力打造“不下課的教育課堂”。同時,抓好環境熏陶,按照政治意蘊深厚、軍事特色突出、人文氣息充裕、激勵導向鮮明的原則,設立醒目標語、懸掛英模畫像、打造文化長廊,讓官兵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此外,加強實踐磨礪,讓官兵在艱難困苦中磨礪戰斗精神、在攻堅克難中鑄就團隊精神、在創先爭優中激發拼搏精神、在推陳出新中培養創新精神,從而達到教育培養人、塑造人、鼓舞人的目的。
來源:《軍履回望》張明剛自選集
【讀者感言】/王守華
《學友周報》今天刊發了《從古田會議決議學習政治教育方法》一文,這是張明剛將軍幾十年軍履工作經驗體會中的重要內容。 古田會議決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不朽文件,其中提出的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許多方法,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義。在新時代強軍征程上,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繼承創新,把“古田會議精神發揚光大”,勇于“從古田再出發”。
張明剛將軍在文章中深刻闡釋了古田會議規定的政治教育諸多方法的重要意義,并聯系實際從新時代的角度,提出了“一人講,更要大家講”、“普遍抓,更要分層次”、“課堂講,更要處處講”的觀點和方法,對部隊乃至全社會開展學習教育都具有普遍指導和借鑒意義。學習張將軍的文章,重讀古田會議決議,我們可以受到如下啟迪:
一、注重“啟發式”。古田會議決議強調啟發式教學的重要性,認為只有通過啟發式的教學方式,才能激發受教育者的思考能力,讓受教育者自己發現問題解答問題。這正是張將軍所說的,“一人講,更要大家講”,教育者(一人)可以通過提出問題、引導思考等方式,激發受教育者(大家)的思考能力,讓他們自己得出結論,從而提高他們接受教育的自覺性、主動性和有效性。
二、講究“針對性”。古田會議決議從確保教育實效性出發,列出了18種教育形式和方法,包括“對不識字黨員讀書報;個別談話;小組會;支部大會;支部委、組聯席會;縱隊為單位組長以上活動分子會議”等。這些教育培訓方法,歸結起來就是講究“針對性”、因人制宜、分類培訓,也就是張將軍文中提出的“普遍抓,更要分層次”的教育方法。在現實思想政治教育中,“針對性”“分層次”教學十分重要,教育者要善于調查分析,通過深入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狀況和需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防止“大鍋煮而煮不爛”、“一鍋吃而不消化”的情況,以達到提升教育效果的目的。
三、提倡“多樣化”。古田會議決議認為,思想政治教育不僅需要在課堂上講,還應該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就像人不食鹽不行,干食鹽也不行,只有把鹽科學合理地放入湯菜中,變成美味,才能讓餐者“心甘情愿”的享受。政治教育也和食鹽一樣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營養元素”,干巴巴說教可能會讓受教育者“理解不了”“聽不進去”而感到枯燥甚至反感,只有通過豐富多采的形式、途徑,如同張將軍所說的“課堂講,更要處處講”、促成“人人是教員、事事是教材、處處是課堂、時時受教育”的良好局面,才能讓受教育者在實踐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提高教育的效果。
總之,在張將軍文章引領下重溫古田會議決議,有新收獲新啟發。進入新時代,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學習汲取歷史和前輩的經驗和智慧,同時賦予時代內涵,不斷創新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為開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而努力。
(讀者:王守華,原解放軍某部師職干部、大校軍銜,紅色管理研究專家,中國管理科學學會領導力專委會專家)
【讀者感言】/任敬志
張明剛將軍《軍履回望》連載第二十期《練好抓建基層的“內功”》讀者感言:
《軍履回望 》 第二十期刊發了我對張明剛將軍《營造節約為榮的良好氛圍》文章的學習感言,讓我很是激動、很是興奮、很有成就感,使我對《軍履回望》文集關注程度更高了!于是,就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寫出了《練好抓建基層的“內功”》的學習感想。
基層工作,既是“上面千條線與下面一根針”動態實施、同頻共振、協調用力的基礎性工作,也是聚焦戰力生成、遵循內在規律、注重全面發展的創新性工作,講究的是科學藝術、把握的是體系推進、落位的是內在驅動。鑒于此,各級機關應著眼“三個過硬”、抬高抓建站位,著眼發力重點、緊盯質效求為,把必備的“繡花針”功夫練到家、用到位、出成效。
其實,對于以上論斷,文章《練好抓建基層的“內功”》已經給出了鮮活管用的答案——“初心、真心、恒心、誠心”。這“四心”,既是新時代抓建基層工作思路方法的實踐探究,更是貫徹習主席體系抓建部隊重要指示的落實之舉,給人思想上啟迪,讓人思路上清晰,真正起到了“鏡子”和“引路”的作用、帶給各級機關立足新時代抓好基層工作的深層思考。
從全面發展看,構建體系是練好“內功”的基礎。文章圍繞“四心”體系重點,闡述機關練好抓建基層“內功”的思路方法,既是總結提煉經驗之后,相關實踐成果的客觀外顯,也是深研發展理念之后,具體工作思路的生動詮釋。這些對于夯實建設基礎、提領思想站位、積極創新求為都大有益處。
從實踐推動看,問題導向是練好“內功”的路徑。堅持問題導向,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內容,也是機關練好抓建基層“內功”的“磨刀石”,更是踏平基層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婁山關”“臘子口”的有力法寶。對于經風雨、長見識、強素質,都會起到最根本、最深層的助力作用。
從工作深化看,求實作風是練好抓建“內功”的保障。做實基層工作,做好基本工作,既是各級機關抓建基層的用力重點,也是練好抓建“內功”的目的落點。文章提出的“四力”,每個觀點都以“求實”為基、貫穿思路舉措全程,這既是文風筆鋒的內在彰顯,也是工作作風的外在體現,更是練好抓建基層內功的重要保障。這對于認清特點規律、提升抓建本領、發揮重要作用很重要、也很有效。
總之,借鑒運用文章《練好抓建基層的內功》中提出的相關招法,對于提高各級機關抓建本領、更好服務基層建設,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只要用心做實做好,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讀者:任敬志,信息工程大學現役干部)
【讀者感言】/王成志
讀老戰友張明剛
《軍履回望》有感
明剛好!
我已經在網上閱讀了好幾遍,作為老機關老戰友倍感親切溫暖,備受振奮鼓舞,為你驕傲自豪。
《軍履回望》凝聚了你無數辛勤的汗水,滲透了你奮斗的足跡,表達了深深的家國情懷,展示了自強不息的風骨,樹立了新時代軍人的風范,表達了一位軍官的風采。應該說是一部軍人特別是年輕官兵教育的生動教材!!!
為此,我特賦詩一首并書之,以示祝賀!
王成志 12月22日
青冠從軍握鋼槍,
迎風斗雪戍邊疆。
轉御外敵戰前線,
奮勇浴火衛國防。
楚天極目翔展翅,
西北鎮守警武裝。
才思敏捷柔韻墨,
揮毫但著妙文章。
持筆有神書智慧,
對黨忠誠真明剛。
胸懷四海強軍志,
祝愿九州國安康。
(王成志將軍是張明剛30年的老戰友,中央軍委機關事務管理總局原政委、軍旅書法家)
【社長點評】/王洪平
張明剛將軍的《軍履回望》連載(二十一)期是一篇深刻的軍事思想政治教育論文。文章從古田會議決議出發,深入探討了我軍政治教育的傳統方法及其在新時代的應用和發展。以下是對文章的詳細點評:
首先,文章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張明剛將軍以古田會議決議為切入點,深入挖掘了我軍政治教育的豐富經驗和優良傳統。這對于當前和今后的軍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文章強調,在新時代,我們不僅要傳承和弘揚這些優良傳統,還要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使其不斷豐富發展。
其次,文章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張明剛將軍在文章中指出,當前的政治教育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大水漫灌式”“任務式”教育,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治教育的威信威力。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改進措施,如“一人講”,更要“大家談”,“普遍抓”,更要“分層次”,“課堂講”,更要“處處講”。這些措施旨在提高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使其更好地為提高官兵的戰斗力和士氣服務。
再次,文章具有很高的實踐操作性。張明剛將軍在文章中提出的方法和措施,都是基于他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對軍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思考。這些方法和措施,既具有理論深度,又具有實踐操作性,可以為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最后,文章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張明剛將軍在文章中,既重視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又關注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如網絡、現代媒體等。這種緊跟時代發展的教育觀念,有助于推動軍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和發展。
總的來講,張明剛將軍的《軍履回望》連載(二十一)期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現實針對性、實踐操作性和時代特征的教育論文。文章對于深化我軍政治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在未來的軍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們應該深入學習和踐行文章中的觀點和措施,不斷提高我軍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另外,本期王守華、任敬志、王成志三位撰寫的讀者感言都很好,可以說一個比一個精彩,尤其是王成志將軍的感言深刻體現了對張明剛將軍及其作品的高度贊賞。他肯定了《軍履回望》的文學價值,認為其不僅是文學作品,更是具有深遠教育意義的教材,對軍人特別是年輕官兵的成長具有重要指導作用。通過詩歌形式,他生動描繪了張明剛將軍的軍事生涯,表達了對將軍的深厚友情和敬佩之情。同時,他對張明剛將軍的才思敏捷、文學造詣以及忠誠品質給予了高度評價。最后,他對張明剛將軍的未來事業表達了美好祝愿,同時表達了對國家安全和軍隊發展的深深關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