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體賦能全球鏈:摩爾多瓦交流折射 “一帶一路” 中歐政經融合新局
共工新聞社8月13日電(記者:司京昆)從東歐佳釀的醇厚香韻中,“品味‘一帶一路’倡議下”文明互鑒的溫暖脈動;借香港媒體深耕國際傳播的實踐力量,播撒合作共贏的理念火種。8月13日,一場以摩爾多瓦共和國特色產業為紐帶的交流活動在北京舉行。摩爾多瓦共和國第五任總理、現任駐華特命全權大使銜杜米特魯?貝拉基什(Dumitru Braghis)親臨現場,為活動注入高層對話的政治勢能;此前經過上海鈷歷科技中心推介,香港共工新聞社國際傳播中心旗下歐洲共工新聞社、美洲共工新聞社于8月1日正式成立,社長Yinkeo Garden應邀出席活動并完成“首秀”。這一多方聯動不僅標志著香港媒體在全球輿論場布局實現新突破,更彰顯“一國兩制”下香港作為中外文化交流與信息傳播樞紐的獨特價值,成為深化中歐政治互信、拓展經濟合作的生動注腳,也折射出“一帶一路”合作從單一“高層對接”向“全領域交融”的深化軌跡。
特色產業聯動全球市場
本次活動聚焦的是摩爾多瓦共和國特色產業,其背后是中國和歐美國家依托比較優勢融入全球產業鏈的經濟考量。作為“歐洲葡萄酒之鄉”,摩爾多瓦葡萄酒產業擁有3000多年歷史,地下酒窖綿延超200公里,年產量約 900萬瓶,全球出口排名第十,其中300萬瓶出口中國。此次活動進一步實現了這一特色產品與中國市場的精準對接。
作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和國際信息樞紐,香港將加速摩爾多瓦特色產品通過“香港平臺” 輻射全球 ,不僅對接中國內地消費市場,更有助于進入西班牙、阿根廷等歐美其他國家的終端市場,形成 “東歐生產 + 香港樞紐 + 全球分銷” 的經濟閉環。
摩爾多瓦共和國依托獨聯體框架下的貿易制度優勢,對部分商品實行零關稅外貿體系,其出口的李子、蘋果、葡萄等 10 類水果在全歐洲范圍內出口排名第六,與葡萄酒產業共同構成特色經濟支柱,為跨區域產業協同提供多元支點。活動中,論壇對話與商業資訊分享等環節,正為這種跨區域合作搭建務實平臺,推動合作從“特色產業”向“產業協同”升級,釋放出全球共贏的深層邏輯。此外,摩爾多瓦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積極布局,太陽能發電在其能源結構中占比穩步提升,為中歐在綠色經濟領域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契合點。

政治引領與民間互動共振
摩爾多瓦共和國作為中東歐重要國家,該國第五任總理、現任駐華特命全權大使銜杜米特魯?貝拉基什(Dumitru Braghis)的深度參與,是摩爾多瓦國家層面對中摩關系及 “一帶一路” 倡議的明確呼應。在當前國際格局復雜演進的背景下,這種 “政要 + 民間” 的互動模式,既是對中摩傳統友誼的政治確認,更是對中國與中東歐國家 “14+1 合作” 機制的務實推進。
通過活動中的對話交流,雙方在經貿規則對接、人文交流互鑒等領域凝聚的共識,將為中摩關系注入 “社會基礎”,更成為中國與歐盟開展平等對話、互利合作的微觀支點 —— 以摩爾多瓦為紐帶,推動中歐在產業鏈互補、市場規則互認等領域形成更多交集,彰顯 “一帶一路” 倡議對歐亞區域合作的聚合效應。
香港共工新聞社(國際刊號:ISSN 3006-8959)作為香港媒體代表,其全球化布局在推動國際合作與輿論溝通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此次旗下歐洲社、美洲社的成立,被視為香港媒體深度參與全球輿論建設的又一重要實踐。
與會嘉賓指出,兩社的成立以 “一國兩制” 為堅實制度依托,既充分釋放香港作為國際信息樞紐的靈活效能,又精準對接國家對外傳播戰略需求,為中摩務實合作、中歐文明互鑒搭建起兼具公信力與親和力的輿論橋梁。
這種 “國家戰略引領 + 香港優勢賦能” 的傳播范式,不僅以鮮活實踐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道路的理解與認同,更以多元視角生動詮釋 “共商共建共享” 的全球治理觀,為夯實國家間政治互信筑牢認知根基,生動展現了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服務民族復興偉業的擔當與作為。
作者:司京昆
供圖:共工新聞圖片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