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盤扣:美到極致的民族精粹
盤扣或稱盤鈕,是傳統中國服裝使用的一種紐扣,用來固定衣襟或裝飾。其制作考究,造型細膩優美,花樣繁多,富有想象力,是古時民間手工藝人經過長期的勞動實踐而形成的民間手工藝品,它不但蘊含著藝人的智慧和創造精神,而且也是我國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有幸采訪到“京都巧娘”——蔣麗娟,蔣老師也是第五代手工繡花的傳承人,給我們介紹一下中式盤扣,讓大眾更多的了解美到極致的中式盤扣。

蔣麗娟手工制作的“分叉三球盤扣”
歷史起源:
盤扣的歷史源遠流長,它是從古老的“結”發展起來的。我國早期的服裝,要使衣服合體保暖而不散落,便要借助于帶子、繩子,而使用時,就要系扣、打結。“結”的式樣很豐富,有起功能作用的束衣之“結”,也有起美化作用的裝飾之“結”。同時,“繩結”在人民心目中也代表著各種美好吉祥的意義。久而久之的演化,盤扣出現了。
據現有的資料顯示,宋代時的服裝上就已經開始使用盤扣,元明以后,漸漸用盤扣來連接衣襟,用布條盤織成各種花樣,稱為盤花。盤花的題材都選取具有濃郁民族情趣和吉祥意義的圖案。
尤其到清初的服裝以袍、褂、衫、褲為主,盤扣在滿族服飾中大量使用,廣泛用在各種服裝上,成為滿族以及當時中國服飾的代表性部件之一,中式盤扣達到其發展的頂峰。在民國時期形形色色的傳統旗袍中,衣襟上的盤扣常常起到畫龍點睛般的傳神作用,民族風韻濃縮其中。
在二十世紀的今天,盤扣作為一種傳統的服飾手段仍沒有落伍,以極強的生命力豐富和美化著人們的生活。它不僅適用于旗袍類服裝,也被許多服裝設計師廣泛用于各類時裝作為點綴,成為中國時尚的符號。
主要特征:
盤扣采用指采用綢、緞布、棉麻布、各種繩、絲帶、毛線、各種珠子、珠片等材料,用手工制作而成,一般是由由扣結、扣門和扣花組成。紐頭、扣袢系在一起。可發揮其功能怍用.而扣花則起到美化裝飾。做工序多,大多要經過四個步驟。
傳統的手工盤扣有其特殊的工藝性,它運用細膩、婉約的手工扦邊和盤花扣,表現出一絲不茍的自我涵養,精巧的盤扣中蘊含著精致。
盤扣作為扣子使用,好系結實;而作為裝飾,美麗漂亮。盤扣一般是與其載體的衣服面料是一致的,根據個人喜好、年齡,設計自己喜歡的盤扣,服飾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方面,手工盤扣是富有民族特色的扭扣,體現出純粹的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和豐富的文化底蘊。

蔣麗娟手工制作的“琵琶蝴蝶盤扣”
價值意義:
盤扣作為中國服裝上最美的形態,它的制作工藝可繁可簡,并可根據個人的心靈手巧而定。中式盤扣不僅有裝飾性作用還有實用價值,同時還有文化內涵,有招福納祥的意義,如蝴蝶扣、葫蘆扣都有福字的諧音,吉祥如意中式盤扣不僅是美的形式,更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寄托,這就是服飾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在。
手工盤扣表現出先輩們高超的造物技巧和驚人的創造力,因此不論從制作技巧看還是從材料運用看,盤扣都具有特定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有的甚至還是藝術珍品。是中國服飾文化上固有的文化符號,我國歷來被稱為衣冠王國,盤扣是其卓越的表現。
中式盤扣是我國民俗生活文化中耀眼的篇章,它在推動服飾改革中產下汗馬功勞,并且與考古學、工藝學、民俗學等學科密切相關,具有很高文化、歷史、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化的發展狀況。
蔣麗娟簡介:
蔣麗娟:大學文化,高級工程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京都巧娘。從小受家庭熏陶,喜愛刺繡這一行。從2000年開始正式從事刺繡工藝童鞋、盤扣等中國傳統手工藝。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