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改變藝術品電商行業格局
從2000年嘉德在線揭開藝術品電商的序幕,到2013年國內首個藝術品移動電商——翰墨千秋藝術交易中心APP上線,藝術品電商實現了從PC端到移動端的跨越。藝術品借助互聯網的發展和優勢摸索了一條在線交易的道路。2015年“互聯網+”正式出現在政府報告中,藝術品+互聯網風頭正勁。

藝術電商的移動互聯網化
根據CNNIC互聯網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中國移動網民規模達5.27億,手機網民規模首次超越傳統PC網民規模。移動互聯網開始替換PC互聯網成為連接互聯網最主要的入口。互聯網的快速崛起,使得傳統藝術行業的格局產生了變化。
據市場研究了解,安卓和蘋果應用商店分別就擁有超過80萬的APP,而windows phone也有超過15萬的應用,黑莓則擁有超過7萬多的應用。其中占大比例的是游戲類別和應用類別,藝術類別的APP屈指可數,不少傳統藝術行業的大佬們正是看中APP的大量用戶群體和鮮少的藝術類別,紛紛轉戰手機客戶端,加入APP戰場。
藝術電商的迅猛發展成為投資寵兒
藝術品作為全球第三大投資類別,一直備受企業、藏家、藝術家的青睞。藝術市場沒有限制參與的人數,大多數人買藝術品是為了投資。作為經久不衰的投資類別,藝術品比起大漲大跌的股票市場來說,買的藝術品升值了可以變現,或者即使沒有漲價甚至是跌價也沒有任何負面影響,畢竟藝術品仍舊還有自己的審美層面。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顯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文化產業寫入“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部分,要求全年文化產業發展增速達到15%,并提出文化產業要與互聯網、金融與地產領域“跨界”融合以尋求突破。這無疑為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打了一針強心劑。在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巡視員孫若風看來,經過10多年的發展,自去年起中國的文化產業有了一個明顯的趨勢——跨界融合:一是文化與科技融合,二是文化與資本融合,三是文化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他表示,在這樣的形勢下,藝術品行業具有明顯的利好形勢。
翰墨千秋獨特的藝術品交易生態圈
2013年8月18日國內首家藝術品移動電商——翰墨千秋藝術交易中心APP的上線,標志著國內首家藝術品移動電商的誕生,平臺是由翰墨千秋與香港高盛聯合投資700萬美金共同打造與運營。截止2015年5月底翰墨千秋藝術交易中心在線拍賣業務總成交額逼近1700萬元,綜合成交達67.79%,發展前景可見一斑。翰墨千秋獨特的藝術品交易生態圈為固有的傳統模式打開了新思維。
翰墨千秋藝術交易中心提出免費上拍政策,藝術家可直接委托作品給平臺。并且為了塑造良好的藝術平臺氛圍,規避贗品,平臺上的作品全部由當代藝術家本人親自提供,100%保真,24小時隨時在線競拍。平臺還支持藏家成功競拍的作品二次委托銷售。藝術交易中心提倡藝術品大眾新型消費理念,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收藏家。藝術品電商的便捷性,使得拍賣公司也看好藝術電商優勢和發展前景,紛紛轉型在線拍賣,尋求與藝術電商的合作。
翰墨千秋打破了傳統藝術行業固有的思維模式,開辟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電商生態圈新樣貌。互聯網正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電子商務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互聯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被稱作中國經濟體質增效升級的“新引擎”,可見其重要作用。
藝術電商市場呈現多元發展態勢
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如此突出互聯網在經濟結構轉型中的重要地位。在互聯網的藍海背景下,藝術品電商的出現更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道路之一!如今,正是藝術品電商順勢起飛的最好時代!藝術品電商市場的格局也將產生多元化發展態勢。
責任編輯:麥穗兒
- ·上一篇文章:2015巴塞爾藝術展紀實與思考
- ·下一篇文章:黃賓虹的書畫鑒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