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概”中國畫十一人首展將在濰坊南大營1789美術館開展

8月18日訊: 由藝概學社主辦、濰坊市美術家協會和濰坊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學術支持的“藝概”中國畫十一人首展,將于8月22日下午三點在濰坊南大營1789美術館 (濰坊市青年路南首鐵路橋西 南大營1789藝術館 老儲運公司院內)舉行,此次活動是“藝概學社”成立的首次展覽,參展畫家有孟永勝、張奎文、孫國強、陳峰、劉洪忠、劉泉優、劉元江、劉福坤、王雁南、牟昌非、董傳政,展覽將集中展示中國畫都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幾代藝術家的精品力作。
該學社立足本土,不拘長幼,唯賢是舉,勇于擔當,呈現出濰坊畫壇一道亮麗的風景,畫展同時還將展出"抱樸精舍"所藏的精品摩崖石刻拓片,歡迎藝界同仁和各界朋友蒞臨參觀指導!
參展畫家:

孟永勝
1954年生于山東省濰坊市。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濰坊市美術家協會理事;濰坊市濰城區美術家協會主席。2006年8幅作品入編《迎奧運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2007年作品獲山東省第四屆寫生展銀獎;2008年作品入編《山東省十七市書畫作品集》;2009年作品入編《中國濰坊第二屆文展會畫集》;2009年作品入選山東省首屆花鳥畫大展,入編畫集;2009年作品獲濰坊美協第23屆寫生展一等獎;2010年作品入編《中國濰坊第三屆文展會畫集》;2010年作品入編《黃河三角洲首屆書畫作品集》;2011年作品獲《水墨情結》中國百名畫家邀請展銀獎;2011年作品入編《走進黃河口第二屆書畫展作品集》。2013年作品入編《第三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書畫聯展作品集》。2013年作品獲《第二十一屆中日韓青少年運動會體育書畫展》二等獎。2013年作品獲首屆《澳門國際荷花雙年展優秀獎》。作品《賞心堂美術館》收藏。2015年3月作品入編《中國畫都藝術百家首屆學術邀請展》作品集。

孟永勝作品

張奎文 1956年生于山東省濰坊市書畫世家。書法師承碑學大家孫伯翔先生,2007年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賈又福山水畫工作室,2008年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院碩士研究生班。2009年6月作品入選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館主辦的“賈又福從藝五十周年回顧展——賈又福弟子優秀作品展”2009年11月再次入選濟南等地的全國巡展。2009年12月作品入選首屆中國佛教藝術作品邀請展。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外書畫展中獲獎并在多種刊物發表。山水畫《秀結四時》獲聯和國世界和平年美術大展金質獎。

張奎文作品

孫國強(璞堂),又署樸堂、璞者。
山東濰坊人。1989年畢業于山東藝術學院國畫專業,摯愛山水。師承黑伯龍,張志民先生。1996年于國家文物局研修書畫鑒定,沉浸於古人巢穴,遍覽前人書畫遺跡。2000年始執教于濰坊學院美術學院,主授中國山水畫及中國美術史。2003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史論系美術史系研究生班。師承王伯敏、毛建波先生。2013年始先后訪學于中國國家畫院曾來德先生工作室,北京大學魏廣君先生工作室。藝術實踐遵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四十歲后堅持不間斷的游歷采風,注重寫生實踐,蒙養自然真氣。山水創作以逸品為旨歸,以逸氣為正氣,以發抒心性為根本。現為中國山水畫創作院研究員,北京時代美術館研究員。

孫國強作品

陳峰 山東濰坊人。畢業于山輕藝術系,深造于中國美協高級研究生班、北京鳳凰嶺首屆龍瑞中國畫創作班、中國美術學院山水研修班,并擔任班長,師從碩士生導師仁量(張偉平)教授。作品入編《今日視覺》、《大潮》、《水墨凝香》等典籍,并在北京會議中心展出,被人民大會堂收藏。現為中國國畫創作院教授,并獲中國書畫教育家百杰稱號。

陳峰作品

劉洪忠
1970年出生,濰坊人,服裝設計師。1988年考入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從事國畫創作,以山水畫為主。現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素材研究生指導員、中國水墨書畫院理事、山東濰坊美協會員、濰城區美協副秘書長。2004年“三清山杯”中國書畫名家大展“優秀獎”2014年入選十八屆山東美協新人新作展2014年第三屆山東省老年書畫大展三等獎2014年“愛我濰城”“普蘭杯”一等獎 作品入編多部集典,創作以自然為師,生活感受要通過自己的語言表現出來,力求把自然提升到更美之藝術境界,所以一直在求索的路中,樂此不疲。

劉洪忠作品

劉泉優
1972年生,濰坊人。美術教育專業研究生。致力于書畫教育及中國文化傳播等公益事業。創作以中國畫、書法、詩文為主,兼涉篆刻、碑拓、鑒定。 多次舉辦個展、聯展;作品多次在中國美術館、山東省美術館等權威展館展出并結集;作品被加拿大、南非、印度、烏克蘭、俄羅斯等國家友人收藏;2013年5月應邀赴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進行中國書畫交流活動。現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推薦畫家、山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理事、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濰坊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劉泉優作品

劉元江
濰坊人,畢業于濰坊學院美術學院,濰坊市青年美協理事,濰坊圣雅裝飾設計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藝術品的交流與收藏。

劉元江作品

劉福坤 濰坊人,畢業于濰坊學院美術學院美術學專業。濰坊市青年美協副秘書長,奎文美協副秘書長,濰城美協理事。

劉福坤作品

王雁南 1981年生。幼喜書畫雅玩,18歲拜鄭經五先生為師。現為山東省書畫學會理事、濰坊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濰坊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奎文區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北海書畫院副秘書長。

王雁南作品

牟昌非 1986年生,濰坊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

牟昌非篆刻作品

董傳政 1988年生人,祖籍山東成武,2011年畢業于太原師范學院中國畫系。職業畫家,濰坊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奎文區美術家協會理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主修傳統山水。

董傳政作品
后 記

自乙未新春始,我作為發起人和組織者,開始了每月一次的雅集活動,雅集立足于“植根傳統,立足當代,張揚個性,引領時風”的學術思維和方向。成員來自各個領域,大致以2012年始歷次采風人員為主,構成了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共聚一堂的學社結構。學社氣氛完全是開放的;自由的;更是積極的,同時又是嚴謹的。相互之間不計職位,不計利益。但一定要踐行學術高度。所以每次相聚大家真城相待,開門見山,直言不諱。可以說經過半年的雅集,通過相互間認識和交流的深入,大家求知的思路更清晰,方向更明確,逐漸已形成一個既松散又穩定的藝術團體。
我曾于微信群言:古今中外,但凡畫派或者流派,多是一堆藝術家互相吸引,相互碰撞,然后才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單槍匹馬獨創流派的人幾乎沒有,所有有成就的藝術家,都是在某一流派里慢慢探索屬于自己的特色。
“藝概學社”能否為濰坊帶來什么,這個其實是需要時間去慢慢沉淀,對我們來言,有一幫志同道合的人,一種比較好的氛圍,總會影響到一些人,更會出一些好的作品。記得早些時候曾與道兄言及家鄉:濰上百年,罔象之心太少,故畫者多而成就者無幾,乃缺膽識,缺見識,缺癡狂。又曾言:畫者,不與人同,不理人非,不必求全,是為真畫者也。所以每次雅集我們言及最多的就是“方向”和“擔當”。就是起點一定要高,一定要有對文化和對筆墨的認識高度。同時就是大家相互間要有引領和擔當精神,這份引領從大的方面講要不斷帶動地方文化藝術的發展,從小的方面講即年長的帶年輕的,水平高一些的帶稍差一些的,相互間不斷進步,大家一起上臺階。在這里感謝孟永勝先生和張奎文先生對大家的熱心付出。
記得2012年首次于安徽齊云山采風時,泉優兄曾與我深夜拓碑,得摩崖刻石“文昌正路”四字,今更有魏廣君先生為我等所題之“藝概學社”社名,此皆有指南導引之意,《藝概》乃近代有“東方黑格爾”之稱的著名思想家劉熙載先生所著之作。“概”之涵義是得其大意,言其概要,以簡馭繁,觸類旁通。是論強調“心學”,貴真斥偽,肯定個性,反對因襲模擬,夸世媚俗之風。其論藝不著于一偏,強分軒輊,注重交相為用,相濟為功。他辯證地從藝術創作的各個角度剖析了東方文化的審美體系,概括出一百多個對立統一的美學范疇......我想這一切就是“藝概學社”之目標方向,也是一切藝術規律之本,更是藝術領域共同之追求吧。 此次展事,準備時間尚不充分,但基本可以代表我們藝術追求的一個趨向,也是我們半年雅集的一份總結,更是準備明年五年采風展的一種鋪墊,通過展覽,更重要的是傾聽社會各界前輩同道的批評,為今后學社良好的發展和方向有所啟發和幫助。
時窗外正疾風急雨,站在金色九州21層畫室窗下,清涼無上,南望虞河,數人正赤身奮勇搏擊,壯哉!樂哉!此不正如諸君所暢言之逍遙之境乎!此情此境正可謂悠游者得大自在也!而觀者也樂在其中也!
愿與同道者游!乙未立秋 癡墨堂上孫國強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