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痕 凈土—藝術家的信仰”主題展在天健畫廊開幕
9月20日下午3點,“回歸自然系列展:香痕·凈土—藝術家的信仰”主題展在天健畫廊正式開幕,此次活動是由天健畫廊、宋莊藝術論壇和六度蜂(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藝術家宋軍生和宋莊藝術論壇秘書長楊毅達出席主題展開幕式并發表講話。

易衛勝總經理發表講話
策展人王心鶴女士首先介紹本次主題展,主題展分為:未知、碰撞和緯度三個部分。宋莊藝術論壇秘書長楊毅達發表講話。他說,此次展覽是宋莊藝術論壇與天健畫廊的首次合作,宋莊藝術論壇目前正在進行后宋莊時代藝術家孵化項目,且已正式啟動。這個項目匯聚了藝術家、批評家、收藏家等一大批藝術界人士。“回歸自然系列展:香痕·凈土—藝術家的信仰”主題展此次在天健畫廊舉辦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天健畫廊總經理易衛勝認為,無論是西方的需求層次理論,還是中國的教育家葉圣陶都認為人生有多種需求層次(物質、精神和靈魂),而參加此次活動的兩位藝術家都深入到靈魂深處,探問人生意義。
回歸自然—國際公共藝術大展執行策展人解耀杰說:“我們旨在組織策劃一場打破空間理念的限制的展覽,讓大家能夠徜徉在藝術的海洋里,為此和大家一起策劃了這次展覽,這次以公共藝術作品為媒介,牽動藝術家和群眾融為一體的宋莊生態藝術盛會,這次活動的內容包括,繪畫、雕塑、詩歌、裝置、音樂等,為此我們從宋莊各個藝術領域里面甄選優秀的藝術家,現場制作,現場展覽,工作室開放等形式呈現出立體的、多元的藝術生態,今天的展覽也是我們的一個呈現方式,是不同藝術的有機結合。”

畫家宋軍生老師講解藝術心得
宋軍生老師代表參展藝術家來到現場并介紹他藝術創作的獨特魅力。宋老師的藝術創作是通過香和紙的燃燒形成具有書法效果的藝術作品。這種藝術創作形式不同于油畫、國畫和書法,這些創作形式往往是“加法”,即添加墨汁,或添加各種材料,最后形成作品。而宋軍生老師的作品則是“減法”,不通過筆墨,用香的焚毀作用進行創作,這是一種藝術上的獨特創新。這種創新是用最邊緣的東西形成具有立體感的空間。宋老師的作品體現了一種哲學思考,即物質時代,大部分人被物質所奴役,他用這種藝術形式表達空靈的禪定,這是一種對人生的思索。香痕在他的手中從一個微小的地方置入到預留的空間里,它不僅僅是中國書法和漢字的表現形式,也同時通過聲光電等形式延伸到生活當中去,這是香痕藝術和傳統藝術的區別。
香痕是宋老師在藝術領域較具代表性的作品,不僅打破了藝術的外沿,形成純粹化的藝術,而且它符合中國禪宗的思想內涵。香是靈魂和萬類溝通的工具,具有符號性,更是一種修行,是思想觀念、行為及藝術三者的統一。宋軍生老師作品由中國文化藝術網收藏。

中國文化藝術網收藏宋老師作品
在接下來的香痕創作體驗,宋軍生老師首先向大家展示他香痕創作的技法,在場媒體記者與觀眾也紛紛互動,興趣盎然地體會著宋老師在虛實之間創作的那種禪定和寧靜。
宋莊藝術論壇秘書長先生楊毅達的講座題目是“藝術家的生活方式與精神信仰”,主要分為四個部分:藝術家的精神信仰、藝術家的生活方式、參展兩位藝術家作品的市場前景、中國未來的藝術方向。在講座中,他以齊白石的作品“蛙聲十里出山泉”為例,指出藝術家在擁有洞察力后,通過思考以作品的方式將其從無形之中的虛擬空間提煉,并用實體予以呈現,從而形成藝術家價值,并和社會產生共鳴,這種共鳴越大,產生的價值也越大。
楊毅達秘書長認為:“后宋莊”概念的提出在轉折時期具有特殊的意義。他引用了老子《道德經》,他認為如果人們將藝術看成道的話,那么“一”是老一輩藝術家就是“前宋莊”時代,而今天的“二”則是“后宋莊”時代。只有延續并適應新時期的變化,宋莊才能存活和發展。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