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行騙局:紫砂壺估價從180萬飆到500萬
日前,數百位與王先生有相似遭遇的“送拍者”聚集在一起,他們遭遇了各種花式“拍賣”,希望通過抱團的方式來挽回自己的損失。
9成投訴者第一次參拍
10月15日下午,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人匯聚到上海,他們中大部分人都是因為“藏品送拍”被上海十幾家拍賣行收取了“鑒定費、保證金”,其中最少的2萬元,最多的超過50萬元。
來自沈陽的張先生告訴《IT時報》記者,他在一次旅行途中撿到了恐龍蛋和古殘陶片。這兩件寶貝值多少錢,張先生自己并不清楚。將寶貝送至拍賣行是因為那天他在網上檢索“恐龍蛋化石”“價值”這幾個關鍵詞,出現的搜索結果中最靠前的就是“恐龍蛋化石拍賣”信息。進入其中一些拍賣網站后,張先生發現恐龍蛋化石竟然這么值錢,“至少能賣到40多萬元。”張先生選擇了上海一家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并與之取得聯系,“對方說這個恐龍蛋化石估價在500萬元。”張先生沒有多想就付了6萬多元的鑒定費。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投訴者中超過90%是第一次參與拍賣。他們中有的是從網上獲取拍賣信息后主動與拍賣行聯系,有的則是將自己的藏品資料上傳到社交網站后,收到了來自拍賣公司的聯系電話。
拍賣前先收取高額傭金
從線上到線下,上千位投訴者在不同拍賣公司的遭遇都大同小異。
上海的蔡女士家中有三把收藏多年的紫砂壺,去年底,她開始關注互聯網上的拍賣信息,并對排名最靠前的三家拍賣行進行實地走訪。“拍賣公司的營業執照、法人代表信息,我都看過。”蔡女士說,這幾家拍賣公司看起來都很正規,其中一家名為寶弈藝術品銷售中心,在徐家匯一棟商務樓內包下一整層樓面。經過一段時間溝通后,蔡女士與這家藝術品銷售中心達成合作。
銷售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知蔡女士,她送拍的紫砂壺已經被掛在公司的網站上了,一旦有買家中意就會來找他們談,但這只是場外交易。真正的主場是在香港,他們將舉行現場拍賣會。
藝術品銷售中心的估價師對蔡女士的紫砂壺初步估價是100萬元。幾天之后,拍賣公司又特地請來自稱是北京故宮鑒定師進行第二次估價。這位大師對紫砂壺的評估結果是:一把上品,一把中品,還有一把是即將成為國家級的藏品。蔡女士認為這樣的評估是中肯和合理的,決定先拿出其中年資最短的一把試拍。
經過大師估價,這把紫砂壺身價從180萬提高到了500萬。這時,對方提出蔡女士要先交7萬元手續費,并告知蔡女士“多付錢就能拍高價”。但蔡女士表示“拿不出這么多錢。最多只能交3萬元。”經過協商,最終蔡女士交付了38700元。在雙方簽訂的服務協議上,這筆費用的性質被定義為“為委托進行展覽或參加指定的市場營銷活動而提供相應服務傭金。”
那么這把紫砂壺到底是怎樣拍賣的呢?之后,這家藝術品銷售中心稱在香港舉行一場拍賣活動,沒有去香港的蔡女士提出看現場的視頻錄像,卻遭到對方推脫。當蔡女士最后提出要放棄交易時,對方才展示了一段所謂在香港wj酒店拍賣現場的錄像。蔡女士說,錄像視頻中只有許多身著羽絨服的老太太在舉牌,根本看不出這場拍賣會到底在哪……這時,她才真正意識到可能有問題,并走上維權之路。
在所有拍賣糾紛中,另一種常見模式是聯系外籍人士進行“私下交易”。
山西運城靳先生今年初將自己家的一只銅洗盆上傳到拍賣網上,想讓網上的內行人士做評估。兩天后,上海群御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的交易員主動聯系了他,表示這件“寶貝”可“私下交易”,愿意為他介紹歐美“高端”買家。6月27日,靳先生帶著藏品來到上海,與所謂歐美買家見了面。兩位歐美買家對銅洗盆很滿意,愿意以238萬元成交。這時拍賣公司提出要收取2.3萬元保證金,確保靳先生不會二次轉賣這件寶貝。結果一個月后,拍賣行方面提出,由于之前一批貨物被海關扣留,第二批貨需要暫緩成交。兩個月后,對方再次提出,可以成交,但需要靳先生再次支付通關費,靳先生表示這筆費用不在此前協議內,拒絕支付。拍賣行以違約為由,終止合同,扣留了此前的保證金。
拍賣行正不正規看三證
記者嘗試聯系了蔡女士此前達成交易的寶弈藝術品銷售中心,撥通了其官網上留下的一位徐女士的電話。但對方卻告知,這并不是寶弈藝術品銷售中心,而是另一家名為國信藝術品銷售中心。記者提出想要送拍一件玉器,估值在400萬元左右,這位徐女士就提出,根據估值,在500萬元以下的送拍品統一收取68000元的營銷費,“我們不可能白白為你宣傳。”但記者問究竟是怎樣的宣傳時,對方強調主要是在香港,并含糊地表示,主要是在當地的報刊、雜志上進行宣傳。當記者再次追問,具體通過哪家報刊宣傳時,對方卻始終無法給出明確的答復。
隨后記者聯系了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的秘書長李衛東,他表示,根據拍賣行業協會的規范,在拍賣成交前,拍賣行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任何費用。只有在成交之后,才能按照此前簽訂的協議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務費。他表示,如何判斷一家拍賣行是否合法合規主要是查看三證,分別是由工商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商務部頒發的拍賣經營許可證,還有國家文物局頒發的文物拍賣許可證。目前的市場上,各種不規范操作大行其道。根據協會掌握的情況看,全國范圍內三證齊全的拍賣交易公司在300家左右,而真正能完全規范操作的不足60家,而在上海地區,則不足10家。因此要仔細甄別,那些以“服務營銷費”為由提前收取客戶費用的拍賣公司。
目前,我國法律對類似的行為并沒有十分明確的處罰措施,投訴者往往只能通過向工商部門舉報,取締對方的營業執照。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