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顯·各顯》畫展在798藝術區熙藝術空間圓滿開幕
據悉,由8位年輕藝術家組成的《個顯·各顯》畫展于2016年10月1號在北京798藝術區,熙藝術空間圓滿開幕,本次展覽匯聚了8位青年藝術家近年來研究課題中的其中一部分作品展示,正如本次畫展藝術家代表——蘭錦斌先生表述:“這次畫展我們是有選擇的,年齡都在30—40歲之間,作品以現當代語言的作品為主,也結合架下的作品,不局限于哪種畫種和表現題材及形式。我們8位藝術家都是相互比較熟悉的,平時也都比較勤奮努力鉆研學習的年輕人,我們各自把自己某個課題的創作拿出幾件階段性的作品,在這樣的一個平臺以聚會的形式來做這個畫展,對我們也是一種鼓勵,也能通過這個平臺找到一些自己也許沒有注意到的好的優點,并且把這個點繼續放大,創作出更多好作品。希望這次畫展是一個更加美好的開始。

策展人:許向群 張志華 蘭錦斌
藝術家:鹿飛,李巖,曹天龍,侯仔研,譚永樂,劉佳,章紅兵,蘭錦斌
學術支持:許向群,張志華
許向群老師簡介:1963年生人,安徽肥東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策展委員會副主任,解放軍美術創作院藝委會委員。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獲碩士學位。
張志華老師簡介: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講師,2001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2006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
特邀嘉賓:邢俊勤
邢俊勤老師簡介:1960年生于山西壽陽,1979年特招入伍,1989年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1993年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班畢業,1995年調入北京軍區空軍文藝創作室。曾任北京軍區空軍文藝創作室創作員,中國美協會員,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解放軍美術創作院畫家,山西晉中學院客座教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創作室美術創作員,大連畫院特聘畫家。
主辦單位:北京蘭藝坊藝術工作室
支持單位:798熙藝術空間,大連中山美術館,北京人眾文化,蘇州寶鼎書畫院,廈門浩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歐辰集團,北京一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合肥久留米美術館,蘇州年代美術館,威海半島美術館,煙臺東信博文美術館,煙臺東信博文(小欽島)寫生創作基地,福建泉州市惠女風情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福建惠風堂文化藝術投資有限公司
展覽地址/Exhibition address:熙·藝術空間/Xi Art Space
地址/Address:中國·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路二號·798藝術區·西二門
前言:
個顯·各顯

文/許向群
個性彰顯,是藝術創作的不竭動力。
各顯千秋,是藝術特征的繽紛薈萃。
年輕的藝術家鹿飛、李巖、曹天龍、侯籽研、譚永樂、劉佳、章紅兵、蘭錦斌以繪畫的方式展現自我,他們的視點和主題釋放著對人性的思考與對生命的追尋,他們對人類生存狀態的高度關注,對人類生態環境的高度重視,對人類情感和心理的高度敏感……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和當下意義。他們將審美理想和創作追求化作一幅或一尊畫面及雕像,給人們留下了朝氣、靈性和智慧的深刻印記。
鹿飛的紙本作品,淋漓中蘊含了表現的強勁和搖滾般的尖銳及激蕩,呈現出一種反叛不羈的內在沖動和精神述求;李巖的《云想》系列,將光與色引入當代水墨的實驗中,具有詩意的懷想和別樣的韻致;曹天龍的雕塑張力十足,夸張的造型極富想象和動感,擁有一種令人顫栗的生命律動;侯籽研的色粉作品溫馨恬靜,有著童話般的純凈和神秘,敏銳的感受和細膩的表達獨具魅力;譚永樂的綜合材料作品,注重材質美和表現力,將裝飾的設計感和表現的情感性統一在一個令人回味的空間里;劉佳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圖像意識,波普與挪用的混搭與交織,使畫面的語境有一種熟悉的“陌生感”;章紅兵的作品以“點”的秩序來統攝畫面,極富個性體驗的觀看方式和充滿新意的表達技巧,使作品葆有實驗性和創造力;蘭錦斌的紙本素描給人帶來別樣的驚喜,他以帶有明顯工業化指向的廢棄零部件為元素,用“拼圖”的方式搭建出天馬行空的海底世界,新穎冷峻的語言里包含著對生命的警醒和追問。
這次展覽規模不大,作品不多,但是,人們卻不難在作品中窺見藝術家的綜合素質和藝術才情。這些尺幅不大、數量有限的畫作,顯然不是他們藝術的全貌,只是他們某個類型或系列的片段展示,然而卻均是虔誠與執著的精心之作、探索之作,視覺上的距離,相互對比,各自輝映,有著“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藝術感染力,是他們觀念、修養、氣質、能力的結晶。
是為序。
2016年9月于北京
個顯•各顯”畫展觀后記
文/ 張志華
熙藝術空間的位置靠近馬路。“個顯•各顯”展覽就這樣帶著向路人半敞開的姿態開幕了。
參展的藝術家有一半是熟面孔,有一半是新生代。不同創作者的作品間風格和手法是跳躍的,又存在著某種潛在的關聯,作品在空間展示上呈現出自然和諧的生態關系。
展覽的組織和策劃工作的實質是關于如何將來自不同地方的創作呈現為一個協調的空間視覺感受。這涉及到畫家組合、風格組合的微妙關系聯結的尋找和把握。這次展覽是美術理論家許向群老師和畫家蘭錦斌是主要發起人和策展者。許老師組織過許多重要的展覽,他一直對年輕一代藝術家很關注,他的加入為這次展覽帶來了小而精的感覺。策展者們不強加美學理念與這個展覽,而更尊重讓展覽策劃過程和畫家風格合、空間生態關系的“自然流現”。這種策劃方式為觀者帶來更自由自在、又富于鮮活力的看展觀感。
許老師已在展覽前言中對參展藝術家的創作進行了深入而到位的解讀。在此我寫一些我自己觀展后的“念念不忘”的回想。
位于藝術空間入口處的鹿飛的作品,頗富當代氣息,具象表現主義觀念與中國畫的墨的積點與寫線的感覺成為他作品的表與里。喜歡現代音樂的畫家還在它們里面融入了出重金屬搖滾的律動氣息。
曹天龍的雕塑尺寸不大,其三維造型空間具有心理的多維尺度。在他的軍事和其他題材作品都表面淡定、情感內斂,內核則是幽默感。
侯籽研是參展的唯一女性藝術家,在她的作品中,展現了在深色調的夜色中花家地的美院藝術氛圍謝幕,野性不羈從天幕邊沿展現,樹呈球體,或樹葉泛著光芒,筆觸富有彈性,成為不同的植物生靈。
李巖在作品中表現從空無和闊達中云的生成。云為氣的消聚,無形而呈為有形,與中國畫的水墨有相通之處,又與人的精神意識的無中生有相吻合。借助三者間的關系的聯結,畫家得以就同一主題不斷展開系列的“云想”。
蘭錦斌的作品與以往跨度很大,內容和表現都更加內在了,形體有呼吸感。卻依然保持著寫實的筆法,這對觀者來說就具有了在內向的邊緣把握、辨識度。
譚永樂的作品在這個展覽中是一組由非常低沉的音符組成的樂曲章節。有的人可能會忽略它,因為它那由個人體悟到的形體與色彩的宗教感覺是那么的內隱。
劉佳的“佳人系列”題材通俗,內涵豐富。通過對著名女性人物攝影圖像的再表現,使圖像里原本不清晰的特定的時刻、女性的感情得到充分解讀。畫家以男性身份卻能如此理解女性心理,女性通過他的畫獲得了一種被內在理解和尊重的表達。
章紅兵的西藏系列作品顯示出他對于藝術語言的慎重選擇和反復錘煉。他力求避免輕浮的畫風,在題材內容上也不以獨特的表現對象為追求。他盡力的以適合與西藏這純樸大地以與之般配的璞玉般的語言品質,這賦予他的畫作以無比的穩定性。

開幕酒會后藝術家和策展人于熙藝術空間門前合影留念(左起第一排:胡雪,蘭錦斌,許向群,張志華,候仔研,曹天龍,鹿飛及其女兒。左起第二排:張章,柏巖,劉佳及其夫人,譚永樂,黃國鋒及其友人)

策展人:許向群

策展人:左起(蘭錦斌,張志華)

特約嘉賓:邢俊勤

藝術家代表:蘭錦斌
展覽現場



部分作品展示

《忐忑》,鹿飛,紙上丙烯,55cmX20cm,2011

《云想4》33cm×33cm,2016年,水墨紙本,李巖

《憩》青銅 曹天龍 75cm×25cm×70cm 2010

《黑夜系列2》 色粉 侯籽研 60cmx90cm 2016

《痕跡》 綜合材料 譚永樂 130cm X150cm 2015

摩納哥王妃格瑞斯凱利 木板油畫 40x60cm

高原雪之二十一,章紅兵,紙上作品,50×50cm,2014

《地道戰》布面油畫,尺寸:200cm乘200cm,作者;蘭錦斌

蘭錦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