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川書法展即將在上海劉海粟美術新館開幕
2016年11月29日,由劉海粟美術館、上海市西湖文化俱樂部主辦,北京大學書法研究所協辦,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為學術支持單位的“文化書法在上海——王岳川書法展”將于上海劉海粟美術新館拉開帷幕。此次共展出六天,展出王岳川作品共68件。

王維《紅豆》65x60cm.2014

王岳川自作篆書對聯65cm×380cm2010年 君子存樂為中庸大道 賢人同行有太和高天
據悉,展覽期間將舉辦“王岳川國學與書法”講座,召開“王岳川文化與書法”研討會等一系列相關文化活動,意在與上海同行交流書法文化,為上海高校書法水平加以提升與發展盡一份微薄的力量,也力求為劉海粟美術新館的建立增色。
王岳川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百年前,蔡元培校長任命沈尹默教授為北大書法研究會第一任會長,這是北大書法研究所的前身。后來沈尹默先生在三四十年代去了上海,五十年代培養出一大批上海的書法領軍人物,如白蕉、胡問遂等,興起了“海上書派”。此次我作為北京大學書法研究所的第三任領導,到上海展出是向當時到上海傳播“京派”書法的沈尹默先生表示敬意,這也表明北大書法的傳承有序、后繼有人。”
作為一位著名的學者與書法家,王岳川教授常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和國際頻道“文明之旅”講授國學課與書法課,也常遠到國外弘揚中國文化與藝術。尤其是他在十三年前北大研究所成立的時候提出“回歸經典,走進魏晉,守正創新、正大氣象”的文化理念,在今天的文化崛起時期具有重要的書法文化重建意義。
談及“文化書法”理念,王岳川進一步闡釋道:“這其實就是要書法堅守經典之路,反對食西不化,全盤西化,甚至是毀滅經典,敗壞胃口的后現代書風。走進魏晉,就是要學習并傳承二王的書法境界。守正創新意味著必須堅守書法文化正路,不能守怪創新,為新而新。正大氣象則是我們大國崛起的美學原則,有浩然大氣而且大象無形的美學境界。”
據了解,本次展出的作品涵蓋了多種書體,包括篆書、行書、隸書、楷書以及草書。書寫的內容主要包括經史子集,尤其以《十三經》中重要的經典為主,例如有《詩經》、《尚書》、《禮儀》、《易經》、《春秋左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以及《老子》、《莊子》等。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不乏巨幅作品。最大的作品是一幅長達十八米,寬一米四的《千字文》,也有數件接近十米寬,四米高的作品。“這將會帶來很大的視覺沖擊力,以及文化書法的感染力。”主辦方相關人員介紹,“主要意在傳承與發揚中國的傳統命脈。”

孟子《孟子》句800x370cm.2015

孔子《論語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46x98cm 2014
對此, 《中國藝術報》社長向云駒曾評價道:“岳川教授今天展示的書法藝術作品,是可以讓我們刮目相看的:內容以經史子集為根基,形式上五體皆備,美學上追求恢宏磅礴的大美,集中體現了當代學者型正大氣象的書法風格,《詩經·周頌·敬之》、《尚書·大禹謨》句、《禮記(大同小康)》、《易經·系辭上第五章》、《史記·孔子世家》句、《論語》句、《孟子》句、《中庸》句、《道德經》句、屈原《魚父辭》、《天地五行》、《千字文》、《王維詩五首》、《春江花月夜》等都是大幅甚至巨幅作品,給人以視覺的沖擊力和思想的震撼力。”

臨王獻之 《玄度帖》240x59cm.2016
而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范迪安則撰文評價道:“王岳川教授早年專攻顏楷,用筆取勢筋骨厚重,追求恢宏磅礴的大美。其后轉向二王行草,用筆行中帶草,方圓并施,又補之以學術渾厚之氣,不激不厲,頗富文人韻意。再后取蘇之酣暢意態和米之風檣陣馬,結體穩中富險而興隨筆劃,章法錯落起伏而又真率自然。自九十年代,他全力攻草,潛心王獻之王鐸,融入自家性格,使得書法既有文人情懷的溫潤,又有專家煉達的風骨。其草書善以線條切割空間,形成奇險結構。運筆時鋒酣墨飽,一氣呵成。清勁飛揚的用筆,使字體間架上下呼應,左右顧盼,筆斷意連處更顯出活潑飛舞的動勢,整體上具有淡泊蕭閑、沖氣為和的境界,將古典草書的逸趣轉為一種今日文人的逸情;其楷書則具顏真卿的凜然正氣和率真神韻,顯示出曠達的胸臆和從容的心性。”

米芾《海岳名言》句,239x55cm.2016

陶淵明《飲酒》,239x55cm.2016.

王維《山居秋暝》240x61cm.2015
人物介紹:

王岳川: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中文系文論室主任,教授、博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北京書法院副院長,國際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香港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澳門大學人文學院客座教授,復旦大學等十所大學雙聘教授。擔任學術泰斗季羨林先生八年助手,曾出版著作50余部,在中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0余篇。
名家點評:
向云駒(中國藝術報社社長 ):
在當代和當下的中國書法創作群體中,王岳川幾十年來的書法之路是與眾不同和難以復制的。他是具有一種特別含義的“獨辟蹊徑”的書家。
王岳川教授今天展示的書法藝術作品,是可以讓我們刮目相看的:內容以經史子集為根基,形式上五體皆備,美學上追求恢宏磅礴的大美,集中體現了當代學者型正大氣象的書法風格,這些作品,給人以視覺的沖擊力和思想的震撼力。王岳川書法作品專攻二王行草,本次展覽展出了20多幅王岳川臨王羲之王獻之的作品,體現了對書法正脈的尊重和堅持,也全面體現了北大“文化書法”的精神內涵。我認為,王岳川教授的文化視野、學術背景、書法實踐是中國書法發展不可多得的具有啟示性的一種選擇。
毛時安(上海人民政府參事、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原上海文廣局副局長) :
王岳川的書法在藝術就是把文化書法的理論轉化為書法實踐。正大氣象,就是在書寫過程和書寫結果中展示中國書法的博大燦爛,集“多美”為“一美”。他以顏體正楷開蒙,中緊外放,氣勢開闊。再上溯二王行草,求飄逸靈動的魏晉氣息。再下探蘇、米的曠達放縱。最后進入筆走龍蛇天馬行空如入無人之境的草書世界。一路行來,有跡可循。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根深葉茂,才有自成一家的氣象正大的書風。用筆飽滿厚重而不失酣暢飛揚,結體法度森嚴而不失文人學者意趣,布局莊重大氣而不失人間、人性之溫暖。現代學者的嚴謹和視野,古典文人的情懷和向往,二者統一,王岳川和北大的書法,對多年來書壇積弊的“無聲”的批評,值得我們熱切關注。他和北大書法家全身心身體力行的投入,對世界有可能廣泛理解的中國書法的積極推動,更值得我們敬佩。
范迪安 (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館原館長 ) :
在王岳川的書法作品中,那些經過思想和感覺過濾的線條,以其純凈的運行軌跡不僅述諸視覺,也述諸精神。那變化豐富、莫測端倪的線條集合,其勢、其意、其味、其情難以窮盡。在筆墨線條的舒展中,可見書法家心手合一的純度已化為一片天機的律動,讓人通過這種指腕使轉所留下的軌跡,反觀書家的心路歷程,體驗書家的心靈世界。按王岳川先生的理想,中國書法在新世紀當做跨文化的前鋒使者。這個使者的本真性質,應該就是披染了文化情懷和具備視覺感性的線條。書法藝術那忘懷騁情的線之脈動,實在是心之脈動,是書家自在自為的“我之境”。這種最直觀而又最內在的視覺藝術形式,當成為東西方不同文化間交流與對話的橋梁。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