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何處尋?京城最迷你小廟會帶你體驗胡同里的老北京民俗
北京過大年,廟會應該最有特色的一個節目了。那么問題來了?你聽說過胡同里的迷你小廟會嗎?還在老院子里?這不,1月17日上午,93號院博物館第三屆“非遺小廟會”就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區鐵樹斜街的93號院博物館正式開幕。

93號院博物館館長藺偉致辭

大柵欄琉璃廠商會會長楊有成先生致辭

熱鬧的舞獅表演

老北京傳統單弦表演《喜逛大柵欄》

到場嘉賓共同見證廟會開幕
本屆非遺小廟會從1月17日開始,將一直將持續到1月23日,為期共7天。當天,93號院博物館還特別安排了熱鬧的舞獅表演,老北京傳統單弦表演,吉祥祈“福”,二十四節氣燈謎、新春送“福”字、包餃子、剪窗花等一系列活動。
記者在開幕式現場還看到,常見于元宵、中秋等節日的中國傳統玩具走馬燈,燈內點上蠟燭,燭產生的熱力造成氣流,令輪軸轉動。輪軸上有剪紙,燭光將剪紙的影投射在屏上,圖象便不斷走動,寓意著美好的拜年祝福。此外過去老北京廟會上常有一種玩藝兒,名叫噗噗噔兒,由玻璃制成,球形或葫蘆形,玩時用嘴吹,一吹一呼,可發出噗噗的聲音,據說這噗噗噔兒可是每年廟會上很熱銷的物件呢。

李石老師現場演示噗噗噔兒玩法

噗噗噔兒
據93號院博物館負責人介紹,第三屆93號院博物館“非遺”小廟會將借鑒前兩屆的成功經驗,延續往屆“非遺+體驗、民俗+創意、美食+游藝”的活動特色, 游客不僅可以觀看,更能直接參與到廟會現場諸多互動體驗活動中。為此,93號院博物館還特別邀請了剪紙、拓片、彩燈、木版年畫、堆繡、蛋雕、篆刻、彩蛋、面塑、烙葫蘆、毛猴、泥彩塑、絨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到館,帶來精彩的非遺技藝體驗活動,讓游客與非遺大師們一起,體驗傳統非遺的精妙技藝,感受傳統非遺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此同時,今年還在廟會上引入了別具一格的新春“年貨”展賣,在這里可以買到獨具特色擁有吉祥寓意的非遺作品。
此外,在本屆“非遺小廟會”舉辦期間,93號院博物館還通過精心策劃和廣泛收集,將北京城最古老、最具地域特色的民俗藝人的作品匯集起來,為大家帶來一場別有韻味的春節民俗聯展。本次展覽以老北京傳統春節民俗文化為軸,集中展示能夠深刻反映老北京傳統節日文化和節日生活的各類民俗藝術品,通過民俗藝術品聯展,將富有地域特色的老北京民俗文化帶回人們的節日生活,讓更多的人了解老北京文化,勾起人們對老北京傳統節日文化的回味。
本屆非遺小廟會不可錯過的精彩活動!

現場觀眾到祝福林祈愿 祈福心想事成
一 、“祝福林”喊你來祈愿
新年祈福納祥是春節期間百姓直接感受和參與的重要娛樂活動。參與祈福活動,祈禱來年福運不斷,財運滾滾。主辦方特別設置蘊含著祈禱幸福意義的祈愿樹,游客可以在上面寫上對自己或他人的祝愿,掛在祈愿架上,祈福心想事成。

小朋友們現場猜二十四節氣燈謎
二、二十四節氣“有獎燈謎”猜猜猜!
恰逢今年“二十四節氣”作為第31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為了更好的探索保護傳承的路徑,主辦方將在院內設置猜燈謎活動,燈謎答案將與二十四節氣緊密結合,觀眾憑票參與有獎猜燈謎活動,猜對可獲得對應燈謎的燈籠。

高級書法篆刻師段京良老師現場為觀眾寫福字
三、迎春 送“福”吉祥到家
為迎接新春佳節,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主辦方還將在茶室設置送福臺,求個福字,祝福自己和親人新的一年幸福安康。

觀眾現場體驗包餃子
四、游藝項目,年味十足
過大年,逛廟會,當然少不了吃,半米長的糖葫蘆、還來不及吃就感覺要化掉的糖人兒、糖畫、還有春節最傳統的餃子,在這里您不僅可以品嘗到眾多美食,還可以親手做一份富有心意的美食,送給家人與朋友,為寒冬送去一份暖意。當然只有美食是不夠的,抖空竹、踢毽子、滾鐵環等老北京最傳統的游藝項目,等你來參與,光是想想,都讓人向往不已。

剪紙藝術家 周慧巖老師與觀眾現場互動
五、非遺體驗,匠心傳承
屆時93號院博物館還將邀請彩燈、剪紙、木板年畫、堆繡、蛋雕、篆刻、彩蛋、面塑、毛猴、泥彩塑、絨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到館,為大家帶來11場精彩的非遺技藝體驗活動,讓觀眾與大師零距離接觸,體驗傳統非遺的精妙技藝,感受傳統非遺文化的博大精深。讓這個新年更有趣兒。

會場

93號院博物館第三屆“非遺小廟會”活動安排。 攝影 楊賓
非遺小廟會與傳統廟會最大的不同,就是這里云集了北京城內最好玩、最有趣、最古老的非遺技藝的大師們,這些大師都身懷絕技,展現絕活,他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化石”。非遺小廟會是由93號院博物館傾情打造的以中國優秀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要內容的春節迎新品牌活動將傳統廟會的“游逛”變為非遺小廟會的“體驗”,讓體驗者全方位感受非遺的文化魅力。
責任編輯;上官靈兒
- ·上一篇文章:第二屆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評審會在山東美術館舉行
- ·下一篇文章:紀念蘇東坡誕辰981周年——北京斫云樓舉辦第三屆“壽蘇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