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光一一周濤空間光學探索藝術創作交流會在國家圖書館舉辦

著名書法家、資深策展人王延鵬先生為本次活動題詞
二O一七年春節前夕,生命之光一一周濤空間光學探索藝術創作交流會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成功舉辦。著名書法家、資深策展人、此次活動的總策劃、中國人民大學王延鵬老師題寫了活動主題"生命之光"并代表組委會就舉辦此次活動的背景和意義做了介紹。

此次活動的總策劃、著名書法家王延鵬先生向大家介紹舉辦此次活動的背景和意義
他說:生命之光一一周濤空間光學探索藝術創作交流會的舉辦旨在認真學習和貫徹2016年12月1日習總書記在文聯十大、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努力筑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文藝高峰"。攝影家和作家、書畫家一樣,都是從事文化藝術的工作者,都應該不忘初心,回報社會,攝影家周濤先生多年來就是憑借對文化的自信,充滿著全心全意回報社會、服務人民的信念走到這一天的,他的作品用著名攝影家霍瑋教授的話說就是:每一張都充滿著活力與激情,神秘而玄妙,不同尋常。他的作品在攝影藝術圈中獨樹一幟,這是他多年來堅守藝術理想、追求光明、追求進步的結果,他的作品是在失敗中實踐創新與創造出來的奇跡。這不僅是舉辦此次活動的背景和重要意義,也是此次活動主題"生命之光"的涵義。

攝影家周濤先生向大家匯報自己的藝術創作之路
周濤先生在談到自己能夠走到今天,來到這里,最應該感謝的人是自己的母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沒有母親就沒有我們,失敗是成功的母親,他的藝術創作生涯是在他母親的影響和鼓勵下才走到今天的,也是無數次的失敗才讓他有了今天的成績。他指出:祖國是我們大家的母親,我們要學會感恩,要報答我們的母親。他還把自己的作品看成是自己的孩子,每一幅作品中都凝聚著無數的心血和責任。就藝術創作而言,脫離傳統的創新是不存在的,他多年來打下了堅實的基本功,由具象升華到抽象,遇到過數不清的困難,都被他的自信與執著所戰勝。他認為:一個失敗者不丟人,丟人的是失敗后徹底倒下的,而他的堅持和勇敢讓他成為了最終的強者走向光明。他還提出:藝術創作需要"意外"。用他自己的話說也可以叫做"外遇",他幽默風趣地告訴大家自己對"色"的追求和執著是一貫的,這個色指的是"色調"、"色彩"和"色變",他的作品是通過"光彩"和"光變"的效果呈現出來的,對于"光"的興趣與熱愛,他已經達到癡迷的狀態,始終充滿著無限的遐想。他喜歡學習,曾經是小學老師的他一直以來都對"科技進步獎"充滿著幻想,甚至對別人想都不敢想的"諾貝爾獎"他都敢去打主意,這種對藝術理想的堅守和渴望不是一般藝術家能做到的。有人說他像一個瘋子,其實真正藝術水準達到一定高度后往往會給人留下這種感覺。最后,周濤先生激動地說:我今天能有機會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向大家匯報我的藝術創作之路,感到非常榮幸,我要努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報社會,回報我的母親、我的祖國。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常務副會長霍瑋教授致辭
遠在四川出差的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常務副會長、范長江新聞獎獲得者霍瑋教授應邀趕來現場出席了此次活動。作為我國著名的攝影家和中國攝影組織的領軍人物,霍瑋教授對周濤先生的作品能夠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展示并且舉辦交流會表示贊賞,對策劃者和主辦方能夠組織這么有影響力的活動表示感謝。霍瑋教授對周濤先生的作品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告訴大家:周濤先生的作品可以說是開先河的,雖然不敢說是這個領域的第一人。他強調:特別是"北極光"系列作品非常有自己的思想,能夠讓欣賞者感情有所波動,正如剛剛王延鵬老師提到的我經常在私下欣賞和談論他的作品,他的作品總會給人有一種神秘的感覺,周濤先生的作品傳遞的不僅是美,而且充滿著正能量,有很高的辨識度,即便遮住作者的名字也能猜到是周濤先生的作品,這便是我們通常所講的,達到一定高度的藝術作品是具備自己的獨特風格與藝術魅力的,周濤先生的作品已形成自己的風格,并且可以稱得上是跨界的藝術。他希望周濤先生的藝術之路能夠越走越遠。

著名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程方平教授點評周濤先生作品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程方平老師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時間親自駕車趕到現場出席此次活動。作為一個80年代就已經取得博士學位的多年從事教育學研究的著名教育學家、博士生導師程方平老師結合自己對藝術的理解,提出了周濤先生作品中"光"除了有"色"的變化外,還有"線"的變化,從曲直交錯分布呈現與視覺沖擊力強大、信息蘊含量豐富等幾個方面對周濤先生藝術作品進行細致的分析、研究和論證,從學術角度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指出:周濤先生的藝術作品擁有著無限的拓展性,對文創產品的開發利用以及藝術品衍生的范疇有很大的市場和空間,一件藝術品能夠被人們所喜愛是幸運的,一件藝術品能夠被人們所使用是偉大的。他認為:周濤先生的作品存在著巨大的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他最后說:周濤先生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是在于他一直以來執著地對一個興趣做不懈的探索,即便是藝術,也會涉及科技、文化、材料、文學等,因而創新的增長點也會是多元的,不可限量的。

加拿大籍華裔攝影家姚庚先生講話
周濤先生的好友、加拿大籍華裔攝影家、加中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姚庚先生專程從香港趕來參加此次活動。他對此次活動的舉辦以及周濤先生本人表示祝賀,對來到現場的專家學者、各位嘉賓、媒體圈的朋友們表示感謝。他建議:周濤先生的作品應該走向世界,讓更多的人有機會能夠見到和學習,藝術是無國界的,將來如果有可能應該站在國際的舞臺上去發布和交流。他和周濤先生以前都有過繪畫方面的學習訓練,所以更能夠有一種對周濤藝術創作的認同。姚庚先生指出:周濤先生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與他美術基礎和修養有很大關系,他既大膽創新,又注重了審美追求,在現代視覺藝術的形式上有所創造,又非常有個性。電腦屏幕、數碼相機、圖像軟件上的光與色,都是對自然界中光學色彩學原理的摸擬,周濤先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創作出了自然界中難于發現的"光與色"的藝術和神秘的美感。

中國《國家形象》首席攝影師丁三豐先生總結發言
中國《國家形象》首席攝影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民族藝術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丁三豐老師就周濤先生的作品特征與形成作了總結性發言。他告訴大家:今天的數碼攝影技術已經不是當年的㬵片攝影時代必須要暗房了,明房的電腦后期制作已被廣泛使用,作為攝影藝術創作的全過程自然包括了作者的前期構思、拍攝和后期制作甚至是再創作的全過程,周濤先生的空間光學探索藝術創作就是一個后期再創作的特別范例,這是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鑒的。作為一線的權威專家,丁三豐老師舉了很多非常形象的例子告訴大家,周濤先生的攝影藝術作品的形成與周濤先生本人是學習美術出身也是息息相關的,攝影需要技術,更需要思想,需要理論,更需要實踐。他最后說:讓我們共同祝賀周濤先生能夠在今后的藝術創作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形象美學委員會執行主任鄭迪軒女士主持交流會
隨后,周濤先生同現場嘉賓共同走上主席臺,與來自攝影界、陶瓷界、書畫界的藝術家朋友們和現場的媒體朋友們一起進行了互動問答。

貴州日報記者譚力現場提問
在活動接近尾聲的時候,周濤先生將現場展覽的攝影作品捐贈給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雅集收藏。

周濤先生向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雅集負責人牛春蘭女士捐贈攝影作品
為此次活動提供友情贊助的"和平筆莊"董事長、第五代毛筆制作傳承人雷和平先生向周濤先生和今天到場出席交流會的著名藝術設計家、中國人民大學藝術設計系創系主任祝東平教授、中國非遺資源管理評價研究委員會執行副主任黃中先生以及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雅集負責人牛春蘭女士贈送"生命之光"一一周濤空間光學探索藝術創作交流會紀念毛筆。

雷和平先生向周濤先生、祝東平教授、黃中主任、牛春蘭女士贈送紀念毛筆
此次活動的支持單位:中國美術家協會民族藝術委員會監制和出品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一"青瓷之美"龍泉青瓷蓋碗30套作為此次活動紀念品贈送給到場的嘉賓。

周濤先生向中央電視臺導演李濤先生贈送"青瓷之美"龍泉青瓷蓋碗
今天到場的嘉賓還有宋慶齡特型演員白玉女士、薈聚網副總裁樂延剛先生、多彩中國民族微型藝術國際大展中方發起人閆志杰先生以及《光明網》、《新浪網》、《中國美術網》、《中國民族美術》等多家媒體的記者和釆編人員。遠在外地沒能趕到現場的中國藝術攝影學會秘書長索亞倫先生、中國顯微攝影奠基人李鐵軍教授、中央民族大學影像系主任付愛民博士、貴州經濟文化促進會朱家淮會長、貴州省總工會攝影協會盧富華主席、何中東副主席也以不同形式對活動的舉辦表示祝賀。



周濤攝影藝術作品欣賞
責任編輯;上官靈兒
- ·上一篇文章:南方文交所總經理張志兵榮獲“2016中國文化產業年度人物提名獎”
- ·下一篇文章:傅繼英“佛海禪心”世界巡展發布會在深圳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