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體書法”座談會(百體書法論壇籌備會)在宋莊三義堂藝術院隆重舉辦
公益在線藝術頻道訊(公益記者 羅妍妍 梁寶進)2018年10月27日上午十點,“中國百體書法”座談會(百體書法論壇籌備會)在北京通州區宋莊鎮隆重舉辦,主辦方:本次活動由《作家報》報社、中國文化信息協會民族民間文化專業委員會事業發展部主辦,北京正心正念國學文化研究院協辦。
嘉賓到會前,在藝術館首先參觀了當代文化學者郭謙書畫展、圖書展,對郭謙先生的幾十種書體創作的作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隨后大家又觀看了郭謙先生按照清康熙年間孫枝秀《歷朝圣賢篆書百體千字文》(八個字換一種體,共計125種書體)創作的百體書法長卷。大家又利用空余時間輪流翻讀了郭謙先生撰寫的《中國百體書法概述》圖書討論稿,然后開始正式舉辦座談會。

《作家報》總編張富英主持了本次活動,當代文化學者郭謙系統介紹了百體書法的淵源,百體書法發軔于上古時期,發展于春秋戰國,成型于南北朝,歷史具體記載開始于唐朝,宋代有部分書體作品開始盛傳,到清朝形成了第一次高潮,當代百體書法又進入了第二次新的高潮期。隨后他介紹了撰寫《中國百體書法概述》一書的主要章節。
著名書法家孫敦秀(清華大學簡牘高研班導師)講話時說,郭老師的書畫展是好戲連臺,捷報頻傳。他的執著精神、勁頭和所取的成就感動了我,他是一個耐得住寂寞的人,在這一道路上的艱辛只有他自己清楚,他很勤奮,堅持不易。他研究的百體書法在當今書壇爆出了冷門,他有書法實踐,書法理論研究,書法史研究,系統地梳理,是一項開拓性的工作,值得我們大家支持與參與。隨后他又重點講自己在漢簡、簡牘上的研究進展和成果。

著名書法家李金泰(中國楚簡書法院院長)說:郭老師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本來應該是政府、組織、機構做的。但他十多年如一日地在默默地耕耘,在從事這件有益于中國書法史研究,有益于推動書法文化發展的事,勞心勞力,很不容易,很不簡單,我一定盡力支持。隨后他提議郭謙先生對這本書中每一個理論概念的闡述更學術化一些,經得起歷史的考驗,經得起學術界的推敲。隨后重點談了自己在楚簡研究上的情況和進展。著名書法家柏青談了自己的書道思想,說自己的柏青體(國家字庫已收錄)不是有意創造的,而是自然形成的。他自己在幾十年間研究了幾千年的各類實物和書體,把他們綜合思量后而逐步形成的。他也表示將積極支持百體文化相關活動。著名書法家大暢說了新書體有三個要素:一是具有個性,用書法自我表達自己的思想,說自己的話。二是具有藝術性,即能用文字的載體傳輸出美的藝術。三是書寫性,書法不是畫出來的,而是書寫出來的。百體書法的定義需要進一步明確。然后重點談了自己創作的珍珠隸(國家字庫已收錄)相關的事情。著名書法家笑琰是河南安陽人,甲骨文出土的故里,他說十多年前他搞甲骨文創作時,甲骨文的字典和字帖等很罕見,現代安陽創作甲骨文的人很多,形成了熱度。他由追求劉順甲骨文的柔美到刀筆刻意,再到融合大篆寫甲骨文,逐步有了自己甲骨文書法的面貌。他積極支持組織百體書法等系列活動。文化圖書策劃人李玉講了四點:一,中國書法是中國文字表達的最大特征,如奧運的圖標都是用篆書搞出的,搞這本書很有歷史價值。二是中國教育已經把書法列入教學體系,除了國標教材外,還需要百體書法作為地方教材去補充,去完善。三是百體書法具有傳承意義,又有創新的現實意義,可以讓更多的人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與時俱進。他一直推動郭謙先生寫這一本書,策劃相關系列圖書,將會傾力一起做這件事。

出版社的嘉賓在座談會上說:我對這本書很感興趣,對百體書法系列圖書策劃也很欣賞,將積極支持這一項有意義的工作。之后,郭謙先生又談了百體書法總體策劃構思。他說:百體書法是一個文化大項目,一個文化工程。不僅可以出版系列圖書,也可以組織系列文化活動等。并列舉了未來可以實施的十幾項活動。
百體書法文化活動策劃人杜海義最后講話說:我非常看好郭謙先生這個百體書法文化項目,我會進一步深入,大家一起做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本藝術館就是百體書法活動的第一個基地,希望大家多回家看看,一起交流,資源共享,共同進步。

主持人張富英進行了精彩的小結,然后大家合影留念。下午,各路專家又分別座談,詳細研究百體書法的各項活動。相信百體書法專家的群聚,會形成一股力量,做出一波波的文化活動,去推進當代中國書法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