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弟子規》 做好中國人

作者彭玲近照
近段時期以來,承蒙各位好友的厚愛,受邀去傳統文化學習班宣講《弟子規》。在此過程中發現了幾處普遍現象,在這里于大家做一個簡短的分享。
學好弟子規,做好中國人,這是目前社會上非常流行的一句話。學習過程中孩子們也都把弟子規詠誦的有聲有色,甚至背誦的滾瓜爛熟。但真正去以身立行的又有幾個呢?我第一天去淄博某傳統文化學習班的時候。正值中午用餐的時間,各位同學碗筷擺放整齊,畢恭畢敬的詠誦感恩詞,滿臉的虔誠,氣氛相當融洽,飯后也都是各負其責,互幫互助一片祥和。一些大點兒的孩子,因為下午有別的課程離開學校,我跟同去的朋友要出去辦事,跟孩子們一起離開學校,只見一位來接孩子的母親在校外樹下焦急的張望著,見到孩子出來。趕緊大聲吆喝著孩子的名字,并向孩子揮動著手臂,孩子緊走幾步,用一種不耐煩的口氣說道:“干嘛那么大聲,不知道這是公共場所嗎?剛走出教室他就忘了“親有過 諫使更 怡無色 柔無聲”。所以說學習《弟子規》不是你理解每句話的含義就學會了,而是要你時時刻刻用《弟子規》來約束自己的言行。表面文章做的再到位,也做不到修身的目的,更不用說齊家.平天下了!
傳統文化的精髓就在于“修”,萬事向內求自省。學習《弟子規》就是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時刻拿弟子規的訓導來對照。找出自身的不足加以修正,久而久之,養成一種謙卑.禮讓.自律的習性。慢慢地才能做到修身的目的。這是一種習慣的養成更是一個自我修行的艱難歷程。所以說學好弟子規不易。就拿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弟子規》第一篇“入則孝”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就這看似簡單的兩句,我們都做到了嗎?不要說我們的孩子們如何,我們成年人都做到了嗎?不見得吧!父母想要我們回家吃飯的時候,也許你正在忙于應酬,朋友聚會。或有走不開的公務在身,也許為了孩子的學習而煩惱。無暇顧及老人的需求。一句“今天忙改天吧”,把“父母呼”給打發了。因為他的內心知道只有自己的父母是最能寬容他的人,于是呼,父母命也就是最容易忽視的了。簡單的“孝”我們一些人都做不到啊!
學好弟子規,做好中國人,不能只是掛在嘴上,也不是做個樣子給別人看,是要以身立行。付諸于實際的行動才行,只有這樣才能修身.齊家.乃至平天下。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片熱土上傳承發揚,讓我們一起攜手共進,學好《弟子規》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彭玲)
(作者簡介:彭玲,女,漢族,大學文化,山東淄博人。華夏文化傳媒網等新媒體高級國學顧問,長期從事國學文化研究和傳播。)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