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瀚先生《甲骨文書法易檢》新書首發式在徽州書局舉行

何瀚先生《甲骨文書法易檢》新書首發式現場
2019年元月5日下午,著名書法家何瀚先生《甲骨文書法易檢》新書首發式在合肥市徽州書局隆 重舉行,郭因、張良勛、陳建國、朱移山、裴章傳等省市書畫名家和文化名流到場見證。《甲骨文書法易檢》一書是何瀚先生花費三十年時光精心研究、嘔心創作而成,堪稱甲骨文資 源匯編和甲骨文書法創作的難得工具書,為書法愛好者和甲骨文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檢索依據。

何瀚先生《甲骨文書法易檢》新書首發式現場
出席首發式的嘉賓,還有黃小舟、劉燕凌、朱沈陽、蕭承震、丁培生、王文秀、溫躍淵、劉冰石 、曹芝蘭、項文謨、陳義發、周玉冰、韓鴻飛、葉觀瀾、童鳳莉、石維達、施開紅、徐紅霞、王芳、姚德虎、王暉、 岳學忠、馬麗春、阿凡、劉克俊、汪江濤、劉天成、阮會國、朱斌、郭猛、 王鈺,以及沙林森、王光漢、杜和杰、王宏燕、開明達、夏潔等以及市老年大學部分學員。

中國著名書畫理論家郭因致辭

原安徽省書法 家協會主席張良勛致辭
在熱烈的氣氛中,中國著名書畫理論家郭因表達了對何瀚先生的祝賀和由衷的敬意,稱《甲骨文書法易檢》一書豐富了中國書法史,為甲骨文書法創作做出了突出貢獻。張良勛先生是原安徽省書法 家協會主席與何瀚先生交往數十年,他熱情贊揚了何瀚先生對書法孜孜不倦的攀登精神,他為人低調,不圖名利,從不張揚,潛心學問,并諳熟書法 理論,精通甲骨文和詩詞楹聯,當為后輩書法家學習的楷模。省書協副主席陳建國對該書給予高度評價,稱此書填補了我省甲骨文專著的空白,“何瀚不僅是學者的書法家,他本身就是一本書”。合肥市美協秘書長王衍平呼吁大家學習何瀚先生嚴謹的治學精神。隨后,安徽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裴章傳先生、著名書畫家蕭承震、劉燕凌、黃小舟、安徽大學教授王光漢先生盛贊《易檢》新書社會影響力,給予作者良好的評價。

安徽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裴章傳(右)致辭

合肥市美協秘書長王衍平致辭
整個活動由合肥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阿凡老師主持,同時也受到徽州書局總經理張建兵先生的大力支持。

活動由著名節目主持人阿凡主持
首發式后,何瀚先生現場簽售,受到眾多書法愛好者和讀者的熱情追捧。據悉,《甲骨文書法易檢》將主要通過育才連鎖書店及其網絡書店發售。

著名書法家何瀚先生致答謝辭
書畫家輯錄的字典一一讀何瀚《甲骨文書法易檢》
認識合肥市書畫家何瀚先生已有二十多年,以前是因楹聯評選。我曾業余兼職安徽省楹聯學會秘書長一職多年,后來又擔任副會長,負責組聯與宣傳,每年形式多樣的大大小小社會評聯活動甚多。大概是賀澤海先生或是陳頻先生的推薦,何瀚先生參加過一些活動,后來還被推選為副秘書長,于是便與他漸漸熟悉起來了。

《甲骨文書法易檢》
在我的印象中,生于1943年的何先生是一個熱情而又謙和的人。抑乎是在意詩聯工作,每次活動他總是積極參加,并提出自己的建議。同時又很尊重其它聯家意見,一旦別人提出不同看法,他也從不固執已見,所以與大家相處的相當融洽。前不久在市場星報組織的一次“黌街杯全國征聯”評選時,何瀚帶了幾本剛剛由合工大出版社出版的,《甲骨文書法易檢》一大冊,讓大家很是吃了一驚。我過去只知道他對詩詞、楹聯、書畫藝術頗有造詣儲備,是一個復合型的多面手。翻閱之后才知他的藝術修養是多方面的,尤其對金文、甲骨文用功最勤,在這本搜集了甲骨文字1829字類似字典的著作里,他花費掉了將近三十年時光去整理資料,最后又于2016至2018年兩年的突擊努力,“逐一辨析源流,一一親手書寫,委實不易”,他的學生、作家葉觀瀾為之所寫的賀詞,十分精準的點出這本書的特色。

《甲骨文書法易檢》內容
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龜之腹甲及卜骨上的占卜文字,是史學界認定的商代“商人信鬼”社會觀念的一種直接證據。自1898年在北京任國子監祭酒的山東人王懿榮最先發現,并認定為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殷墟”故地以來的一百多年間,研究甲骨成為一門顯學,中國第一座古文字博物館也因此在安陽建立,成為中國古文字研究的一個基地。甲骨文發現之后,史學家羅振玉、王國維、文學家《老殘游記》的作者劉鶚紛紛收藏并加以研究,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不懈地鉆研,胡厚宣先生最終輯錄了甲骨文單字有六千多字,并最終解讀確認了其中的一千七百多字,成為研究商代歷史最重要的文字史料和中國最早的象形與形聲文字。《甲骨文合集》有幾十巨冊,代表著中國古文字研究的最新成果,曾獲得國家出版署頒發的國家圖書獎的特別獎。

《甲骨文書法易檢》內容
我認真地分析研究了何瀚先生這本書的體例,非常有利于一般讀者的查閱檢索,是一部圖文并茂、又有書法特色的普及版工具書。其目錄從算籌開始,依次天干、地支、方位、時令、偏旁部首……直至106龜部,皆以繁體字排列,每個字符下書甲骨文2—5形,再下為楷兼行體解釋,均以繁體書寫,可見其書法功力與古文基礎,自幼受舅父張元和小學啟蒙,學字習文,練就過人的童子功。長成又拜書家康殷、葛介屏、李百忍為師,追隨石克士、劉夜峰學習詩詞,勤于鉆研,持之以恒達六十年,終于學有所成,集腋成裘,編輯形成此皇皇著作。甲骨文字,向為古文字之畏途;甲骨文書法,也系書法藝苑中的冷門之小眾。何瀚先生于此兩類跨界,歷數十年光陰之勤勉,“板凳要做十年冷,文章不尚一語空”,亦非常人之毅力可及。為了幫助讀者方便使用,書之目錄正文之余,又設計了甲骨文書法,甲骨文刻辭照片、拓片,羅振玉與董作賓書甲骨文、以及七八種附錄,涉及跋文、參考書目、專門的研究文章等。《甲骨文書法之淺見》一文,是何先生的精思佳構,對于普及甲骨文書法知識有著很好的鉤沉作用。

《甲骨文書法易檢》內容
“書山尋寶難知足,學海乘舟得趣多”,何瀚先生這幅今冬用甲骨文書體書寫的楹聯,真實地寫出了一個業余做學問的藝術家的心聲。不為名利,只為樂趣,正是古人求學問道的宗旨,何先生可謂深得三味,學養滋厚而不驕色于人。據我所知,國內除京津滬廣豫少數幾省市和高校有涉獵甲骨文研究者,安徽罕聞其人。今何瀚先生攜其著作出,可以由此彌補安徽人文方面的一個大缺項,是值得肯定并可以預期的事情,因此為賀!(張宏明于2019年1月3日,作者系安徽省文物局副局長兼省楹聯學會副會長)

《甲骨文書法易檢》內容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