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一山:以藝傳情 做“一帶一路”上的文化使者
說起藝術家一山,你可能還記得今年9月,他將個人的大型雕塑作品《文明大同》捐獻給了蒙古國國家文化部,作品永久性落座于首都烏蘭巴托市城區。
一山作品《文明大同》落座烏蘭巴托國際賽馬場公園

蒙古國文化藝術部部長Gendendarma Bat-Erdene 為一山頒發收藏證書
更可能你會立刻想到近期他作為總策展人與顧振清、馮博一、楊天娜共同策展的“廣安田野藝術雙年展”在12月16日剛剛于四川廣安武勝縣“段家大院”拉開帷幕。展覽利利用雕塑、裝置、燈光、影像、聲音等多材料多媒介的藝術方式作品,呈現了一場當代藝術介入鄉村的超現實探索場景。其實,在田野雙年展開幕之前的11月26日-12月10日的這段時間,作為藝術家的一山都在歐洲開展他的“雕塑捐雕之行”。

海報
廣安田野雙年展開幕式現場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一山的雕塑作品被分別無償捐贈到了意大利米蘭和威尼斯,法國巴黎,圣瑪尼諾國,蒙古國的烏蘭巴托,以及中國的上海和成都。在雕塑捐獻的這條路上,有些國際藝術家稱他為“有情懷的國際主義者”,而有些移居海外的華人稱贊他為“一帶一路”文化使者,對于這個稱呼,一山說道:“這種期盼使我感到任重道遠。”

一山分別于米蘭,威尼斯,圣瑪尼諾國,巴黎簽署捐贈文件
文化藝術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其創作作品應該是不同民族文化共通共融的全球藝術語言。當前“一帶一路路”建設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細作、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一山在“一帶一路路”文化交流上,從理念到行動、從愿景到現實中正在盡其微薄之力。其中,無論是一山先生捐贈的雕塑作品,還是其個人在國際展覽中展出的藝術作品,我們都能發現,既有東方文化獨特的基因元素,又有西方藝術典型的表現形式,這種結合,不僅是一山在內在知識結構上自我言說、自我創新的一種靈感閃爍,更是他結合自身的文化基因,利用數字化思維推進到當代語境中的一種形式轉換,這種轉換通過他的公共藝術作品對世界上不同在地環境的介入和不同社會建設的參與,而彰顯不同環境屬性和社會文化屬性所孕育的一種人類共性和共識。一山所走的這條“以雕傳情”的國際友誼捐贈之路,無疑也預示著倡導著未來社會兼容與共享人類多元文化的一種良性的文明共同體及其文明生態系統。
一山與基金會主席博加先生及前意大利文化中心主任桑弗先生 于雕塑《酒吧》前合影
此次歐洲捐獻之行,首站一山來到意大利米蘭,今年上半年他將雕塑作品《酒吧》捐贈予了意大利著名的BOGA藝術基金會。基金會于1979年由意大利著名企業家收藏家博加兄弟創立,基金會的藏品從他們的祖輩就開始積累了,隨著世界的推移沉淀,如今基金會的藏品已經多達上千件,其中包括羅丹、馬蒂斯、梵高、基里科、賈科梅蒂、博伊斯、達明赫斯特、巴斯奎特等等。基金會旗下擁有自己的高端家具品牌和時尚雜志品牌。
雕塑《酒吧》手繪電子原稿
在一山展示雕塑《酒吧》的手繪電子原稿(在平板電腦上的數碼繪畫)時,基金會主席十分欣喜,希望能收藏此幅畫作,并親自當場在畫作上提名“獻給BOGA基金會“,以此作為明年之約的契約。
基金會工作人員手持涼山彝繡禮品與一山合影
BOGA基金會部分藝術藏品
作為此趟歐洲之行的目的地之一的威尼斯,一山對這個藝術殿堂般的水城有著啟程式的情誼,去年5月在這里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圣馬尼諾國家館的展出后,他將兩組公共雕塑作品《成長圖騰》和《慶典》分別捐贈予了威尼斯國馬可波羅藝術學校和威尼斯基金會收藏,并且還舉辦了一場特別的”友誼計劃“聯展,聯展上的作品是由一山與威尼斯藝術學校的師生攜手創作的,在威尼斯藝術學校推薦的30件師生作品中,一山選擇了其中15件作品,或對原作品通過電子手繪技術再創作提升,或選擇自己已有作品進行呼應再創作,形成了風格各異、相映成趣的藝術效果。
作品《成長圖騰》于威尼斯國⽴馬可波羅藝術學校校區內
與威尼斯基金會主席等人給雕塑落座選址
與藝術學校“友誼計劃”聯展項目中的學生合影留念
威尼斯藝術學校聯展部分作品
與”友誼計劃“參展藝術家合影
圣瑪尼諾國位于歐洲南部,景色風光十分宜人,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共和國,也是最富有最袖珍的建在山巖上的國家之一,它是歷史上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一山也將此站作為重要的一站。該國前總統及文化部部長等會見了一山,一山簽署了捐贈文本并接受了國家新聞電視臺的采訪,之后一山前往國立現當代美術館為其雕塑《山峰系列之一》確認了明年的落座地點,未來這件作品將永久擺放于國家美術館的正門入口處。一山為圣瑪尼諾國對作品的高度認可表示了真摯地感謝,并贈送其書法作品留念。
贈予圣瑪尼諾國的雕塑作品《山峰系列之一》

圣瑪尼諾國夜景
一山贈書法作品予圣瑪尼諾國
一山接受圣瑪尼諾國家電視臺的采訪
一山將涼山彝繡禮品贈予圣瑪尼諾友人
與圣瑪尼諾國前總統合影
法國巴黎作為此行的最后一站,先來介紹一下受捐機構吧。位于巴黎東北部的”科學與工業城”據說是世界上最大、訪問數數最多的博物館之一,平均每年有300萬游客,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科普中心。
法國工業科技城
建筑主體為一個巨大的平行六面體,占地面積100000平方米,建于原屠宰場舊址上的主樓和晶球館的閃光圓球均由建筑師阿德里安·奮希爾貝設計。作為了解當代科學技術巨大進步的名副其實的中介媒體,科學城在1986年建成開放后,創建了一種嶄新的科學博物館的設觀念。它通過設置組織的各種活動,將參觀者帶入一個知識與欣賞樂趣相結合的世界。
一山與法國亞洲移民協會主席及法國工業科技城副館長合影
一山贈書法予法國工業科技城副館長
捐贈予法國工業科技城的作品名為《穿越大腦》,是一山為科技城專程創作的具有觀念性功能性互動性的戶外公共雕塑,從觀念上穿越大腦的思維形式彰顯了科技的力量,從側面看造型是一個簡筆人頭,造型上向內突出的部分可做椅子,即可穿越玩耍也可以小憩休閑。
名稱:《穿越大腦》 尺寸:5x2x2.5m 材質:不銹鋼 年代:2018
一山與工作人員參觀科技城內部
法國工業科技城一角
值得一提的是,一山在米蘭期間還專程去到意大利米蘭中國文化中心,這里大紅燈籠高高掛,朱紅油漆鎏金的大門,一進門就仿佛一步回到中國,當天一山與華人同胞書友們開展了一場書法筆墨會,在接觸與交流中增進了感情,通過中心負責人李群來先生的介紹,了解了中心的發展,最后一山以書法作品贈予文化中心表達自己對其美好的祝愿。
意大利米蘭中國文化中心入口
一山贈書法予米蘭中國文化中心負責人
回國后,正直“改革開放40周年”前夕,一山將其創作的大型雕塑《峰》捐給了成都市天府新區。作品獻禮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寄寓天賦新區改革開放之路再攀高峰,《峰》是一山用電子媒介經過觀念轉化而來的抽象性雕塑作品。將中國文化中具有典型符號意義的“山水”進行轉化,形成了當代視覺文化語境中生成的“紀念碑效應”。這次一山的歐洲捐獻之行正是呈現了中國改革開放成效的一個藝術縮影。
捐贈作品《峰》落座于天府新區興隆湖畔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