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展現版畫創作最高水平 全國美展版畫展完美收官

本網訊(記者劉昕) 10月22日,歷時一個月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版畫作品展”(以下簡稱“全國美展版畫展”)在四川美術館圓滿落幕。作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參與范圍最廣、作品種類最多、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國家級綜合性美術大展,展覽自開幕以來得到了廣泛社會關注,吸引觀眾6萬余人,其中國慶期間入館觀眾29799人,平均每天4257人。

展出作品從大量投稿中脫穎而出
全國美展版畫展共展出作品340件,其中包括將在北京展出作品40件(含獲獎提名作品9件)。展出作品題材豐富,版種語言豐富多彩,展示了五年來中國版畫的創作成就,凸顯了版畫語言的細微、精巧與厚重,反映了版畫家對版畫本體語言的繼承、探索與創新,展現了版畫界健康、向上、全面發展的良好狀態。
記者了解到,展出的340件作品是從3000多件投稿作品中產生的。截至今年5月,全國美展版畫展區共收到投稿作品3000余件。此后,主辦方中國美協邀請全國版畫專家及監審委員共17人,在公開透明、高標準、嚴要求的基礎上完成網絡初評工作,共產生695件作品進入復評。此后,復評經過多輪投票,最終選出340件參展作品。
2019年12月,各個展區評選出來的獲獎作品,還將在北京展出。其中將產生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獲獎作品暨“中國美術獎·創作獎”40 件,包括 10 件金獎、14 件銀獎、16 件銅獎。

作品精彩紛呈 表達歷史記憶
伴隨新中國誕生、成長與繁榮的全國美展,始終以其豐富多彩的造型藝術作品而見證了共和國發展、富強的崢嶸歲月,濃縮在這70年間的版畫作品或許也最能體現時代變遷的審美記憶性。
展覽負責人介紹說,此屆全國美展版畫作品共同聚焦的一種審美視點,表現當下現實的創作無形之中都具有歷史的記憶。《共和國之星》和《鐵馬冰河伴青春》等作品運用了版畫對圖像直接引用的特有語言,以歷史人物與戰爭物品的圖像將人們帶回歷史的記憶之中,從而以一種革命歷史圖像的還原。
其中,沙永匯《金色年代》引發評委們廣泛共鳴。作品表現的是老北大荒的開墾者再度回到北大荒時,通過年輕一代的新北大荒人操作的無人飛行器在手機屏幕上看到了智能化管理的新北大荒。通過曾經開墾者的現場重現而感受到歷史變遷,正是此作表現今昔比對的巧妙構思。

全國美展第三次入川 彰顯四川版畫深厚傳統
此次全國美展第一階段展出分為中國畫、藝術設計、油畫等展覽,分別重慶、濟南、廈門等城市舉行,各展區共計展出作品4600余件。記者了解到,這是全國美展繼1984年、2005年之后,第三次在四川設立分展區。
2018年8月1日,中國美協發出《關于申辦“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展區展覽的通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庚即聯合向中國美協遞交了四川美術館作為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版畫單項展區的報告。此后,13個全國美展分展區均有城市申請,其中4個展區多達10個城市參與競爭。經過激烈角逐,四川省最終成功申辦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版畫展區。
四川省文聯黨組負責人表示,此次版畫展在四川舉行以及四川越來越多年輕版畫畫家的涌現,彰顯了四川版畫的深厚傳統和強大實力。

布展新亮點 配備專業燈光和二維碼介紹
為了更好展現版畫的魅力,此次展覽期間,四川美術館進行了全館改色、所有公共區域和展廳墻面全面維護和重新上色。
為本次展覽特別定制了全館專業燈光臨時改造,租用專業燈光,保證專業展陳效果;所有的裝裱均配合版畫特性和畫面風格,采用頂級金屬框和實木框進行現代風格裝裱,尤其是進京的40件作品,更在裝裱工藝、材料、效果上進行了專業升級,以保障現場進京作品的展示效果和未來一年的巡展安全。
根據版畫的專業性,每件作品的二維碼介紹里均有版種對應的介紹文字,幫助觀眾了解版畫的專業制作原理;與此同時,在公共區域展陳部分版畫制作工具,增加展覽的現場感,知識性和互動性。

多樣化的展覽配套活動和服務
開幕式當天同期舉辦了由中央美術學院于洋教授講授的《家國視角與時代圖像——全國美展語境下看中國現當代主題性美術創作》專題講座和由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牽頭舉辦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版畫作品展學術研討會”。每日9:00-17:00在多功能廳滾動播放《神州版畫博物館建立紀實及典藏版畫家訪談節選》、《中國現代木刻傳統研究——神州版畫博物館館藏梳理》和《全國美展版畫展區專家導覽及優秀作品評析》三個視頻。同時,在館內增設講解員,每日10點和15點定時進行現場講解。

平行展精彩呈現 神州版畫博物館亮精品
全國美展版畫展期間,結合四川美術館的館藏特點和藝術線索,美術館四樓還配合本屆全國美展開展兩個平行項目:神州版畫博物館館藏精品展(四川省美協、四川美術館、神州版畫博物館主辦)和研究性紀錄片《中國黑白木刻傳統研究》(中國文聯資助項目),兩個平行項目在本次全國美展展期內精彩呈現。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