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寶齋畫院西沐藝術商業訪問學者班第四、五次授課在成都成功舉行
探討數字化機制建構價值推動價值發現與管理進程
榮寶齋畫院西沐藝術商業訪問學者班第四、五次授課在成都成功舉行
2024年3月8日至11日,榮寶齋畫院西沐藝術商業訪問學者班第四、五次授課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功舉行。本次授課數字背景下價值發現與價值管理。課程分別由中國藝術經濟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榮寶齋畫院西沐藝術商業訪問學者導師西沐教授主講《數字藝術資產的基本理論與前沿》、《數字化背景下如何運營優秀藝術家》,中國藝術經濟研究院副秘書長、研究員、藝術金融博士林奧杰老師講授《數字藝術資產從交易到入表的探索》, 四川天府新區改革創新研究院藝術金融中心主任、海南省文物研究會會長、藝術金融博士徐朝輝老師講授《數字藝術資產交易中心的實踐》,榮寶齋畫院西沐藝術商業訪問學者工作室班主任陳斐鵬博士分享《中國山水畫的審美與鑒賞》,以及參觀考察了眉山三蘇祠博物館、四川天府新區改革創新研究院、天府華陽博物館、四川洪雅古玩藝術品超市,經過三天兩夜的學習研討,圓滿完成各項教學考察計劃。


3月9日利用一整天時間,在天府華陽博物館,林奧杰博士精彩講授了《數字藝術資產從交易到入表的探索》專題課程。數字藝術資產交易與入表的探索,對于藝術學科的訪問學者來說是一個新鮮而陌生的課題,林奧杰老師在上課前美國同學“聽不懂”的提醒下,改成從“—”和“- -”的符號到數字,到數據,到信息,到知識的基礎概念講起,并通過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對待變化的認知區別后,和大家獲得了基礎概念的認知。別開生面的開頭,讓大家對數字化充滿了探究的熱情,在課程中,大家一起探討了目前文化數字資產入表的案例,數字版權發行,介紹了音樂劇數字版權發行,強調數字版權保護原創者利益,推動舞臺劇作品廣泛傳播。從數據資產化角度,探討了數據要素與數據資產化的發展形勢,包括數據安全、數據資產化的實現路徑,以及數據資產會計計量平臺的定位。從數據資產管理方面,討論了數據資產化政策的出臺,包括數據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企業數據資源會計處理暫行規定等。在最后的案例分析和討論階段,對舞臺劇數字版權的資產入表全流程進行了研討,并分析了數字版權對文化藝術行業保護和市場繁榮的促進作用,以及數字技術提升文化藝術行業運營效率和管理的影響。在課堂討論上,大家認為數字藝術資產的交易與入表探索,不僅為藝術創作者提供了新的收益模式,也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相關政策和技術的不斷完善,未來數字藝術資產的交易與管理將更加規范,其市場潛力不容小覷。

3月9日晚上,榮寶齋畫院西沐藝術商業訪問學者工作室班主任陳斐鵬博士分享《中國山水畫的審美與鑒賞》專題。首先介紹了中國文化、藝術、文字、美學語境的特點,并通過對比介紹中國山水畫和西方風景畫(油畫)重要作品,讓大家對中國山水畫的特點有了清晰了解。隨后,陳斐鵬博士通過中國山水畫起源、演進及其特征,對一些歷代經典作品進行解讀鑒賞。最后和同學們一起交流討論,共同探討中國山水畫的創新發展的趨勢,也對未來的中青年藝術家的山水畫創作和市場進行了展望。

3月10日上午,大家在天府華陽博物館,考察天府華陽博物館的相關工作和實踐成果。由四川天府新區改革創新研究院藝術金融中心主任、海南省文物研究會會長、藝術金融博士徐朝輝老師以《數字藝術資產交易中心的實踐》為主題,分享了實踐案例:西部國際數字藝術品交易中心的項目內容、產業背景。徐朝輝老師首先介紹了四川省文化藝術品市場基本情況和中國藝術品市場規模基本情況。分別從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藝術品流通的傳統市場機制、藝術品綜合服務的平臺機制、藝術品技術運營的架構體系、藝術品交易中心的預期效益等角度,進行詳細分析情況和項目展望。西沐教授對中國西部國際數字藝術品交易中心項目進行了詳細的點評與分析,進一步聚焦了思路。訪問學者班成員對徐朝輝老師在課間和課后與訪問學者們就數字藝術品的交易、價值管理等內容進行了豐富交流。

3月10日下午,訪問學者工作室師生一行到眉州三蘇祠博物館了解了“三蘇”蘇洵、蘇軾、蘇澈以及其家族、家風的成長歷程以及文學藝術等領域的成就,體驗了三蘇祠數字化展示館、文創品等數字化內容。隨后,大家還到四川洪雅古玩藝術品超市進行實地考察。


3月10日晚上,中國藝術經濟研究院副秘書長、研究員、藝術金融博士林奧杰老師分享了《潮玩:潮流藝術與玩具的完美融合》專題。林老師首先介紹了當前國內外潮玩的業態情況,并分享了Z世代潮玩、互聯網原生一代的藝術科技底層邏輯和未來數字版權對藝術市場的賦能。藝術科技通過結合科技與藝術,為藝術家提供了更多的創作工具和展示平臺,也為觀眾帶來了更豐富的藝術體驗。對文化藝術數字版權的未來趨勢進行了前瞻性梳理。大家紛紛研討發言,一致看好潮玩,以及國潮產品的市場發展。

3月11日上午,在四川天府新區改革創新研究院會議室,由西沐教授進行了《數字藝術資產的基本理論與前沿》專題學習,包括五個核心內容。一是數字藝術資產形態的邏輯結構;二是NFT及其機制;三、數字資產及其分類運營;四、傳統文化資源的活化理論;五、數字經濟的核心--數字場景建構及運營。

在數字藝術資產形態的邏輯結構板塊,西沐教授介紹了傳統形態、互聯網形態、數字形態到數智形態的發展過程。他強調數字經濟是新經濟的形態。新經濟形態的到來,從質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NFT板塊,解讀了NFT準確定義及其本質,強調其是數字資產鑄造機制。并分析了NFT在國內和國外不同的業態形式,NFT在國內的合規合法發展的路徑與邊界。在數字資產板塊,分別從數字性、內容性、復合性、數據性四個發展過程角度進行了解讀和要點分析。在傳統文化資源的活化理論板塊,西沐教授表示傳統文化資源活化是可以容納在雙創理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藝術資源通過活化,可以讓平臺客戶獲得更好的體驗感,也是與國家倡導美育的政策相符的。通過活化理論,還可以更好地做好活化路徑選擇:“挖掘資源和價值發現”、“內容數字化”、 “內容性體驗科技化”、“內容體驗商業化”、“體驗內容場景化沉浸化”,從而提高數字化發展的“公開”、“共享”、“交易”、“資產化”幾個階段。在數字經濟的核心板塊,西沐教授強調數字化場景是基于數字基礎設施,運用大數據、AI、5G等技術所打造出來的,需要做好數字場景的二層四要素核心內容,分別是:解決平臺公信力數字化、深度體驗數字化,以客戶為中心和以信用管理為核心。
課后,西沐教授和訪問學者們考察了四川天府新區改革創新研究院,并與四川天府新區改革創新研究院院長杜鎖平等領導、專家進行了交流。

3月11日下午,西沐教授在總結這次授課的內在邏輯與進行藝術家價值發現與價值管理的關聯基礎上,以《數字化背景下如何運營優秀藝術家》進行了專題指導。
首先,就“運用數字化進行藝術價值發現、價值管理”為主題進行講授。西沐老師通過數字化是大眾化的基礎、數字化打開了藝術家管理之門、數字化價值發現大眾化的關鍵路徑、數字化是價值管理越來越有效的工具、數字化傳播是有別于傳統傳播的概念與方式、數據驅動共六個重點內容進行了分析。同時,各位訪問學者分享了各自的“藝術家IP建構及其運營開發”課題研究進度,西沐教授針對于各位訪問學者的研究匯報和實際運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指導。

在總結接階段,西沐教授指出,數字化對于藝術家的價值發現與價值管理意義重大,數字化機制對于建構藝術家IP、運營管理藝術家IP提供了路徑及手段,我們必須給予重視。最后,留下了“數字化背景下藝術家價值發現與價值管理的基本理念與做法”的課后研究題目作業。
據悉,2024年4月中旬,第六次授課在杭州進行。授課的主題是“ 平臺在價值發現與價值管理中的機制與作用”。具體考察微拍堂及直播基地。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