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摘記】張明剛《軍履回望》連載(四十四)
【主編導讀】/韓賓

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解放軍駐京部隊某部少將副主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張明剛 自選文集《軍履回望》后,引發讀者廣泛熱議好評和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社、軍報軍網、央視網、光明日報、中新社、中青報中青網 等軍內外權威媒體 媒體關注推介。


(張明剛,男,漢族,湖北隨州人,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陸軍少將軍銜。曾參戰榮立戰功、被評為“火線優秀共產黨員”、并在前線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為軍官)
該書由“理論之光”、“軍營之聲”、“心靈之窗” 三卷組成,收錄了作者張明剛從軍40年來公開發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論文章、新聞作品、文學作品183篇、55萬字。這些文章,有30多篇獲獎或被選為教學范文,部分文章被網絡平臺轉載百余次、瀏覽量超千萬 。
2022年10月,該書首版問世后,受到鐵凝、邵華澤、孫曉云、孫繼煉、徐貴祥、樊希安 等我國當今文壇大家泰斗高度評價 和廣大讀者喜愛。2023年1月即出第2版,截止2023年8月,不到1年時間,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計印數超過12萬本。2023年2月,團中央青年發展部、人民出版社會同作者張明剛,共同向全國一千余所高中贈閱一萬余本《軍履回望》,受到全國廣大青年師生的熱烈歡迎。
【學習摘記】/王振存
張明剛 《軍履回望·心靈之窗卷》“浪漫軍營”板塊之《 “龍”的晚會 》
(本文原載《戰旗報》1988 年 2 月 20 日第 4 版頭條)
編者按:
親愛的《學友周報》讀者朋友們:
2023年11月,本報連載了《軍履回望·理論之光卷》中的【十論寫作】板塊,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包括中國新聞網、中國軍網、強軍網軍委機關網、中華善德網在內的50多家媒體跟進轉載;眾多學友尤其是作者親朋好友紛紛在朋友圈跟進轉發;廣大讀者朋友很是喜愛,跟進學習,好評如潮 ……偶有連載遲發,便有學友垂詢敦促,媒體與讀者良性互動、互促,成為熱點。許多讀者還表達了連載《軍履回望》全書的強烈愿望。
編輯部同仁因此大受鼓舞,深深感到:《軍履回望》 之所以產生如此積極、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影響,是因為這本書不止是一本可以置于案頭、隨時拿來學習參考的新聞教科書,更是一部能夠啟迪思考、激發人生奮斗動力的心靈指導書,為人做事作文皆可參考,確實是近年來我國圖書市場上非常難得的一部上乘佳作!
因此決定,從第十一期開始,本報將繼續以【學習摘記 】形式連載《軍履回望》。具體是,按該書編排順序逐篇進行,自序言開始,至后記結束。連載時,前后分別設【主編導讀 】【社長點評 】欄目,不定期開設【讀者感言 】欄目(選發學習心得感悟),以更好服務大家。
來吧,朋友!讓我們跟隨三位文壇大家的筆端,一起走進《軍履回望》,去探尋成人成才成長道路上的成功“秘訣 ”吧!
《軍履回望》,誰讀誰受益。
春節前夕,云南老山前線某部二連團支部在陣地上喜迎龍年,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
“龍”的晚會 *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晚會在大合唱《龍的傳人》 中開始。
主持人在一段極精彩的開場白之后的熱烈掌聲中,亮出了用龍的郵票拼成的第一個節目名兒:“畫龍大獎賽”。
成“龍”在胸的全連各派“知名畫家”們,埋頭貓腰一鼓作氣,用各種色彩和線條描繪著各自心中的龍。不足 8 分鐘,一條條活生生的龍的杰作便全部亮相,各具千秋。評委宣布,韓飛的漫畫榮登冠軍寶座 ,獲得用彈殼制作的刻有龍的圖案的獎杯一個。理由是他以“畫龍點睛”之筆,在象征我軍騰飛的龍的眼睛上,用伏筆巧妙地寫了“在深化改革中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軍隊 ”字樣——挫敗群雄,獨領風騷!
接下來是“制龍大檢閱” 。“能工巧斧”們,爭先恐后地出示各自的“絕活”。一時間,舞臺中央的 8 張行軍桌上竟然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龍——泥塑的、木雕的、石刻的、蠟鑄的、草扎的、竹編的、紙剪的、面捏的、膠粘的、錫焊的,還有布繡的、香蕉摳的……姿態萬千,不可勝數 。評比結果:陳曉帆 的作品“神龍鎮南疆 ”以構思的奇妙絕倫,制作的超高難度,造型的威武霸氣而名列榜首,獎得帶“龍”圖案的手絹一塊。
第三個節目是“龍的典故大全” 。官兵們集思廣益,險些說破了嘴皮:先從“跳龍門”“黃龍斗”“畫龍點睛”談到“葉公好龍”;再由古代“龍典”舉一反三,發明現代派“龍典”,設想 21 世紀“龍典”;又搞橫向聯合,由我國“龍典”引進西方及月球“龍典”……
“龍鳳呈祥——龍飛鳳舞——龍膽鳳骨——龍騰虎躍——龍盤虎踞——龍潭虎穴——藏龍臥虎——龍爭虎斗……”第四個節目龍的成語大“串連” ,在牛車那兒“卡了殼”,他搜腸刮肚仍“不來電”,時限已過,卻“計”上心來:“獨眼龍!”話一出口,眾人哄笑不止,前仰后合!評委對他挺照顧,既然你喜歡,那就請表演“獨眼龍”小品吧,他演得越像那么回事兒,大伙笑得越“嚴重”,直不起腰!
第五個節目:“各顯神通道神龍” 。經過 34 分鐘的激烈角逐,王亞明 舌戰群雄,24 名勁敵一一敗下擂臺。他滿以為坐定了冠軍交椅,忽聽得一聲“我來也——”王龍 撥開眾人,躍于臺上,講起龍的故事,口若懸河,一套套、一串串,王龍抑揚頓挫,越講越多,百十號聽眾著魔似的,如癡如醉 。
末了,大家雀躍歡呼,將王龍舉過頭頂,以示祝賀。王龍又接著說:“今宵喜迎龍年,官兵同樂,實乃快事。龍是祖國和民族的象征,龍吉祥、崇高、美好……在此范圍,可無邊遐想,盡情寄托。望諸位在同御越寇之間隙,共研‘龍學’之文化,為我…… ”
王龍的話被刺耳的炮聲淹沒了,于是,指戰員們龍一樣飛向陣地……
——寄自老山前線
來源:《軍履回望》張明剛自選集
【讀者感言】/王靜江
讀《“龍”的晚會》有感
——跨越人生的回望
作者 王靜江
在這個龍年的立春之際,我有幸拜讀了張明剛將軍36年前所著的《“龍”的晚會》,心中仿佛有一團火被點燃。那種炙熱,既是對那段烽火歲月的深情緬懷,也是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無私奉獻精神的崇高敬仰 。作為90后,盡管我并未親歷那個時代,甚至在那場晚會舉辦的1988年還未曾出生,但通過閱讀這篇報道,我仿佛跨越了一生的時光,置身于那個充滿熱血與激情的邊防陣地 。我可以想象到,在那片遙遠的邊疆,解放軍戰士是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中,用他們的堅韌不拔和樂觀向上,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龍”年晚會。
一、畫龍、制龍、“獨眼龍”,龍龍傳神
在張明剛將軍的筆下,“龍”的晚會仿佛成了一個生動的傳奇,每一個細節都躍然紙上。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征,自古以來就承載著無數華夏兒女的憧憬和信仰。在這場晚會中,龍的形象被賦予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
畫龍、制龍、“獨眼龍”……這些節目不僅是對龍文化的傳承和演繹,更是對軍人們堅韌不拔、樂觀向上精神的生動詮釋 。大合唱《龍的傳人》拉開晚會序幕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無數解放軍戰士挺直的脊梁和堅定的眼神,他們用自己的歌聲唱響了家國情懷,也唱出了對龍的崇敬和對祖國的忠誠。
畫龍環節中,官兵們用自己的巧手和智慧,將一條條栩栩如生的龍呈現在畫布上。這些龍或翱翔于天際,或潛伏于深淵,每一筆、每一劃都凝聚著軍人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民族的自豪。制龍節目更是讓人驚嘆不已,軍人們用各種材料制作出了形態各異的龍,這些龍或威武霸氣,或靈動飄逸,無不展現著軍人們的巧思妙想和精湛技藝。
而“獨眼龍”的表演更是將晚會推向了高潮。當牛車扮演的“獨眼龍”走上舞臺,那滑稽可笑的形象立刻引爆了全場的笑聲。但笑聲背后,我感受到的卻是那份不屈不撓、樂觀向上的精神。“獨眼龍”雖然形象上有些缺陷,但它卻用自己的方式展現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命運的挑戰。這種精神讓我深受感動,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這場“龍”的晚會不僅是一場文化的盛宴,更是一場精神的洗禮 。通過畫龍、制龍、“獨眼龍”等節目的演繹,我們不僅看到了軍人們對龍的崇敬和對祖國的忠誠,更看到了他們內心深處的那種堅韌與執著。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和傳承的,它將激勵我們在未來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無畏無懼。
習近平 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 。杭州亞運會 開幕前,總書記到浙江考察調研。在聽取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總書記提出了“賡續歷史文脈,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的明確要求。這場36年前“龍”的晚會正是對這一要求的生動證明。通過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表現形式相結合,晚會不僅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激發了軍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這種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更是對未來的期許和憧憬。
二、哀聲、炮聲、煙花聲,聲聲入耳
在閱讀《“龍”的晚會》的過程中,我仿佛聽到了歷史的回聲,那是哀嚎聲、炮火聲和煙花聲的交織。這些聲音,如同歷史的見證者,訴說著我們民族的苦難與輝煌。
最近哈爾濱火了,南方小土豆 在731部隊罪證陳列館外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回望過去,那段被日本侵略的歲月,哀嚎聲此起彼伏。無辜的百姓在戰火中掙扎求生,他們的哭泣和吶喊,成為那個時代最悲痛的記憶。 然而,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背負起民族的希望,英勇投身到為中國人民求解放、求幸福,為中華民族謀獨立、謀復興的歷史洪流中,取得了抗日戰爭、抗美援朝、自衛反擊戰等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中國人民解放軍浴血奮戰,勇往直前,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贏得了尊嚴和希望。
在《“龍”的晚會》的報道中,我讀到了這樣一句話:“王龍的話被刺耳的炮聲淹沒了,于是,指戰員們龍一樣飛向陣地......” 。這句話讓我深深地震撼,在那個戰火連天的年代,軍人們舉行慶祝晚會也要面對敵人的炮火,要在艱難的環境中堅守陣地,保衛家園。是他們的無私奉獻和英勇犧牲,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與安寧。
如今,新的龍年春節即將到來,我們耳邊響起的不再是哀嚎聲和炮火聲,而是煙花聲和歡笑聲。這一切的變化,都離不開那些為國家和民族付出過艱辛努力的先輩們。
三、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當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提及世界某些地方依舊戰火紛飛時,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都為之動容 。我們深知,和平不是理所當然的,它是前人用血汗換來的,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寶貴的財富 。每當看到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民在戰火中掙扎求生的畫面 ,無數網友都會由衷地感慨:“感謝我出生在中國。 ”這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感慨,更是對祖國的深深感激和無比自豪。
是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一個無論何時都把人民放在首位的國家。習近平 總書記曾說:“孩子的撫養教育,年輕人的就業成才,老年人的就醫養老,是家事也是國事。 ”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它讓我明白,國家的強大和繁榮不僅僅體現在高樓大廈、科技進步上,更體現在對每一個個體的關心和重視上。
作為少先隊工作者,我深感責任重大 。我們要用隊員們聽得懂、喜歡聽的“童言童語”,講述黨的光輝歷程,傳承紅色基因 。我們要讓隊員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引導隊員們從小聽黨話、跟黨走,立志為黨成才、為國奉獻。
每當看到隊員們在隊旗下莊嚴宣誓,每當聽到他們用稚嫩的聲音唱響國歌,我都會被深深感動。我相信,這些少先隊員將會成為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將會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為祖國的繁榮和強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首這場跨越一生的回望之旅,我深深地被張明剛將軍筆下的“龍”的晚會所打動。這場晚會不僅讓我看到了那個時代的烽火歲月和解放軍戰士的無私奉獻精神,更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學習和傳承這種精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簡介:王靜江 ,1990年1月生,本科學歷,四川西充人,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現任四川省少先隊執行總輔導員(掛職),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實驗小學少先隊大隊輔導員 。
【社長點評】/王洪平
這篇文章描述了云南老山前線某部二連團支部在春節前夕舉辦的一場別開生面的“龍”的晚會 。晚會的內容包括了畫龍、制龍、龍的典故、龍的成語串連和講述龍的故事 等多個環節,展現了軍人們在艱苦的戰斗生活中的幽默和樂觀精神。
這場晚會的舉辦具有多重意義。首先,它體現了軍人們在戰斗間隙的放松和娛樂需求,有助于緩解戰斗壓力,增強部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其次,通過舉辦這樣的文化活動,軍人們能夠展示自己的創造力和文化素養,同時也能夠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龍元素,強化民族認同感 。最后,這場晚會也是對軍人們忠誠和勇敢的一種獎勵和肯定,讓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榮譽。
這篇文章可圈可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出:
1、主題深度: 文章通過描述一場晚會的活動,展現了軍人們在戰斗生活中的多面性,既有嚴肅的戰斗狀態,也有輕松愉快的休閑時光。這種對比使得作品具有更深的主題意義。
2、情感表達 :文章中充滿了幽默和樂觀的情感,通過晚會的各種活動,展現了軍人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3、人物塑造 :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鮮明,他們既有戰士的英勇,也有平凡人的幽默和趣味。這些人物形象使得故事更加生動和有趣。
4、文筆風格 :文章的文筆流暢,語言幽默,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讓人感受到軍人們的生活狀態。
5、現實意義 :文章讓我們了解到軍人們在戰斗生活中的真實情況,他們不僅僅是戰場上的英雄,也有自己的情感和需求。這種真實的描繪使得作品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這篇文章通過一場晚會的描寫,展現了軍人們在戰斗生活中的多面性,同時也讓我們更加理解和尊重他們的付出和努力。
本期很高興看到九零后的王靜江讀者 在閱讀《“龍”的晚會》后有了如此深刻的感悟。這本書不僅帶給了您對歷史的回顧,更引發了您對個人成長和生活哲理的思考。您的讀后感言充分體現了閱讀對個人的啟迪和文學作品的力量。
歷史作品的閱讀,特別是那些關于特殊時期的記錄,對于我們理解過去、反思現在和展望未來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通過跨越時空的回望,我們能夠在歷史的故事中尋找自己的位置,體會生活的多重意義,并從中獲得前進的動力。
《“龍”的晚會》作為一篇紀實文學佳作,能夠觸動讀者的內心,這說明文字的感染力和文學作品的魅力是無窮的。 您的感悟不僅證明了閱讀的力量,也展示了年輕一代對于歷史和文化的關注與思考 。希望您能繼續保持這種探求知識的精神,繼續在閱讀和思考的道路上不斷前行,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追求更高的精神層次。
如果您有更多關于《“龍”的晚會》或其他書籍的感想、問題或者想要進一步探討的話題,歡迎繼續分享和交流。祝您閱讀愉快,不斷進步。
責任編輯:麥穗兒
- ·上一篇文章:鵲橋新篇章·月夢星河間|第五屆文昌航天嘉年華圓滿結束
- ·下一篇文章:杰出國際女藝術家楊靜江老師獲頒史懷哲國際基金會大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