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摘記】張明剛《軍履回望》連載(四十九)
【主編導讀】/韓賓

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解放軍駐京部隊某部少將副主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張明剛自選文集《軍履回望》后,引發讀者廣泛熱議好評和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社、軍報軍網、央視網、光明日報、中新社、中青報中青網等軍內外權威媒體媒體關注推介。


(張明剛,男,漢族,湖北隨州人,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陸軍少將軍銜。曾參戰榮立戰功、被評為“火線優秀共產黨員”、并在前線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為軍官)
該書由“理論之光”、“軍營之聲”、“心靈之窗”三卷組成,收錄了作者張明剛從軍40年來公開發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論文章、新聞作品、文學作品183篇、55萬字。這些文章,有30多篇獲獎或被選為教學范文,部分文章被網絡平臺轉載百余次、瀏覽量超千萬。
2022年10月,該書首版問世后,受到鐵凝、邵華澤、孫曉云、孫繼煉、徐貴祥、樊希安等我國當今文壇大家泰斗高度評價和廣大讀者喜愛。2023年1月即出第2版,截止2023年8月,不到1年時間,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計印數超過12萬本。2023年2月,團中央青年發展部、人民出版社會同作者張明剛,共同向全國一千余所高中贈閱一萬余本《軍履回望》,受到全國廣大青年師生的熱烈歡迎。

【學習摘記】/王振存
張明剛 《軍履回望·軍營之聲卷》“晚霞滿天”板塊之《 全軍離退休干部積極投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
(本文原載《中國老年報》2010 年 12 月 1 日頭版頭條。與王越、李耀東合作)
編者按:
親愛的《學友周報》讀者朋友們:
2023年11月,本報連載了《軍履回望·理論之光卷》中的【十論寫作】板塊,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包括中國新聞網、中國軍網、強軍網軍委機關網、中華善德網在內的50多家媒體跟進轉載;眾多學友尤其是作者親朋好友紛紛在朋友圈跟進轉發;廣大讀者朋友很是喜愛,跟進學習,好評如潮……偶有連載遲發,便有學友垂詢敦促,媒體與讀者良性互動、互促,成為熱點。許多讀者還表達了連載《軍履回望》全書的強烈愿望。
編輯部同仁因此大受鼓舞,深深感到:《軍履回望》 之所以產生如此積極、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影響,是因為這本書不止是一本可以置于案頭、隨時拿來學習參考的新聞教科書,更是一部能夠啟迪思考、激發人生奮斗動力的心靈指導書,為人做事作文皆可參考,確實是近年來我國圖書市場上非常難得的一部上乘佳作!
因此決定,從第十一期開始,本報將繼續以【學習摘記】形式連載《軍履回望》。具體是,按該書編排順序逐篇進行,自序言開始,至后記結束。連載時,前后分別設【主編導讀】【社長點評】欄目,不定期開設【讀者感言】欄目(選發學習心得感悟),以更好服務大家。
來吧,朋友!讓我們跟隨三位文壇大家的筆端,一起走進《軍履回望》,去探尋成人成才成長道路上的成功“秘訣 ”吧!
《軍履回望》,誰讀誰受益。
余熱生輝 情系朝陽
全軍離退休干部積極投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
記者近日從總政有關部門獲悉,近幾年來,全軍和武警部隊各級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鼓勵支持老干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關心教育下一代工作。
全軍和武警部隊 448 個關心下一代工作組織,5179 名長期從事這項工作的老干部,采取多種形式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和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培養和激發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出了貢獻。
發揮政治優勢,打牢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根基
各級老干部工作機構堅持把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作為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首要任務,并組織老干部深入中小學校宣講科學發展觀等黨的創新理論和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
海軍上海水電路干休所老干部講師團,16 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親身經歷 和深刻感悟,為青少年宣講革命傳統。
濟南軍區某部萊陽第一干休所離休干部吳權生,28 年堅持不懈地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為 500 多所大中小學作革命傳統報告 1500 多場。
發揮經驗優勢,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
各級關心下一代工作組織利用重大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和重要集體活動等契機,組織老干部和青少年一起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空軍多方籌措資金,配合地方有關單位建立 20 多個青少年德育實踐基地。他們還與地方司法部門溝通、協調,組織老干部深入駐地監獄、勞教所、少管所,對失足青少年進行教育幫帶。
空軍武漢“老戰士報告團”原副團長馬國昌,與 200 多名少年犯結成幫扶對子,在他的勸誡下,有 60 多名少年犯努力學習改造獲得提前釋放。
發揮資歷優勢,培養青少年的優良意志品質
各級注意積極創造條件,鼓勵老干部著書立說,用他們身上的紅色資源影響和教育下一代。
某部臨潼干休所根據老干部大多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實際,發動他們撰寫回憶錄,整理成冊后免費發放給駐地中小學學生學習。
沈陽軍區“大連老兵報告團”為培養青少年吃苦耐勞的品格,成立了 9 所“紅領巾軍校”,每年培訓小學生近萬人。
廣州軍區近 5 年來,先后協調組織63 所中小學校的學生 31500 多人次到部隊開展軍事日活動。
發揮資源優勢,捐資助學支持教育事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老干部們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積極為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籌資捐款。
二炮原副政委、西藏自治區黨委原第一書記陰法唐,至今已累計募集資金800 多萬元,用于支持西藏發展教育事業。
濟南軍區聯勤部原政委曹學德累計籌得捐款 330 萬元,建立了 6 所“將軍希望小學”。
某部昆明北校場第二干休所離休干部李一飛,27 年來僅靠自己的離休費和傷殘補助金,就資助了包括彝、苗、傣、哈尼、拉祜和獨龍等 26 個少數民族的 140 余名兒童。
來源:《軍履回望》張明剛自選集

【讀者感言】/魏傳江
回憶明剛老戰友
作者 魏傳江
《學友周報》編輯部:
《軍履回望》張明剛自選集這本書,現已出版印刷十余萬本,受到社會各界廣大讀者的喜愛和熱議好評。我認真閱讀過該書和貴報的連載,感到里面都是滿滿的正能量、滿滿的干貨,的確是一部好書,一部激發人們學習和奮斗動力的好書。
明剛老戰友,從一名邊防部隊普通戰士做起,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奮斗,逐步成長為一名共和國將軍,這個過程非常不容易。作為他當戰士時的老領導,我知道,他付出了超常的心血與汗水、努力與勤奮。
正如戰友們所說,四十年寒來暑往,半生孤燈恒心……如不然,他不可能寫出那么多的名篇佳作,不可能在人民出版社出版自選文集《軍履回望》,也不可能出版后能夠產生這么大的社會影響!
四十年前,我和明剛同在邊防某團政治處工作,我是宣傳股長,明剛是戰士新聞報道員。我們部隊駐地在完達山區、綏芬河畔,冬季漫長而寒冷,冰天雪地,冷風刺骨。白天,明剛去連隊采寫新聞,沒有車,他就頂著寒風,爬著沒膝的積雪,步行十幾公里,從不叫苦叫累;夜晚,他在辦公室看書、寫作到深夜,有時通宵達旦;為趕稿件,他經常錯過食堂開飯時間……
明剛老戰友這種刻苦鉆研、忘我工作的精神,邊學、邊寫、邊總結的學習方法,使他的寫作水平提高很快。幾年時間,他便是聞名全集團軍乃至全沈陽軍區的戰士報道員了。大家不但喜歡他這個人,也都喜歡看他深入部隊基層寫出的好文章。
每次他的文章在報刊電臺發表后,他都很高興地告訴我,又發表了一篇文章。明剛老戰友以堅強的毅力、刻苦的精神、學無止境的信念,在當戰士報道員期間,在各大報刊,特別是解放軍報上刊登了許多好文章。同時,他還為每個連隊培養一名小報道員,手把手地教他們寫出許多有份量的報道文章。
1987 年,沈陽軍區選派骨干去云南老山前線輪戰,成立偵察大隊,他積極報名參戰。在老山參戰,在血與火的戰場上,他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戰斗間隙寫出大量宣傳英雄人物的好文章,對鼓舞參戰人員斗志起到積極作用,受到大家歡迎和稱贊。他因此榮立戰功,被評為“火線優秀共產黨員”,并在前線直接破格提拔為干部。消息傳來,當時我們全團、全師的戰友都為他感到高興和自豪。
隨著時間的推移,明剛老戰友在不斷學習、奮勇前進的同時,經過各職級、多多崗位的歷練,如今已成為一名共和國的將軍。聽到這個消息,我特別為他高興。明剛老戰友為我們的老部隊爭了光、添了彩。我堅信,明剛老戰友在寫作和工作上,一定會繼續努力,再創輝煌。
作者簡介:魏傳江,男,漢族,黑龍江人,中共黨員。1973年12月入伍,1993年10月轉業到地方工作,現為黑龍江大慶市稅務局退休干部。
【社長點評】/王洪平
張明剛的《軍履回望·軍營之聲卷》中的“晚霞滿天”板塊,記錄了全軍離退休干部積極參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實例,展現了老干部們關心國家未來、致力于培養青少年優秀品質的精神風貌。特別是提到的沈陽軍區“大連老兵報告團”和廣州軍區老干部在軍事日活動中的積極參與,這些活動不僅增強了青少年的國防觀念,而且培養了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品質。
在捐資助學方面,老干部們利用自己的資源和影響力,為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籌集資金,展現了他們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對國家未來的深刻關懷。例如,陰法唐和曹學德等人的貢獻,不僅為西藏和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物質支持,而且為孩子們提供了改變命運的機會,這對于提升整個國家的教育水平和促進社會公平具有深遠意義。
李一飛同志的長期資助行為,更是體現了老干部們對少數民族地區青少年的關愛和支持,這對于增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作用。
總體而言,這些實例體現了老干部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他們用實際行動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本期魏傳江同志的讀者感言深情回顧了與張明剛戰友的交往和共同工作的經歷,生動地展現了張明剛同志從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共和國將軍的艱辛歷程,以及他不懈奮斗、刻苦鉆研的精神風貌。
魏傳江同志對張明剛同志的評價充滿了敬意和贊揚,他提到張明剛同志在艱苦的邊防工作中表現出的堅韌不拔和無私奉獻,以及在文學創作上的才華和成就。這些經歷和成就,無疑是對張明剛同志多年努力的肯定。
張明剛同志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和立下的戰功,更是體現了他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和對革命事業的無私奉獻。他的事跡不僅激勵了當時的戰友,也為后來的年輕人樹立了榜樣。
魏傳江同志的感言也反映了中國軍人的共同品質:勇敢、奉獻、堅持和不斷追求進步。這些品質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每個中國人都應當學習和傳承的。
從全文看,魏傳江同志的感言不僅是對張明剛同志個人的贊美,也是對所有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貢獻的軍人的致敬。通過這樣的讀者感言,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軍人的精神風貌和價值追求。
- ·上一篇文章:【學習摘記】張明剛《軍履回望》連載(四十八)
- ·下一篇文章:【學習摘記】張明剛《軍履回望》連載(五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