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摘記】張明剛《軍履回望》連載(四十五)
【主編導讀】/韓賓

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解放軍駐京部隊某部少將副主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張明剛自選文集《軍履回望》后,引發讀者廣泛熱議好評和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社、軍報軍網、央視網、光明日報、中新社、中青報中青網等軍內外權威媒體媒體關注推介。


(張明剛,男,漢族,湖北隨州人,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陸軍少將軍銜。曾參戰榮立戰功、被評為“火線優秀共產黨員”、并在前線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為軍官)
該書由“理論之光”、“軍營之聲”、“心靈之窗”三卷組成,收錄了作者張明剛從軍40年來公開發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論文章、新聞作品、文學作品183篇、55萬字。這些文章,有30多篇獲獎或被選為教學范文,部分文章被網絡平臺轉載百余次、瀏覽量超千萬。
2022年10月,該書首版問世后,受到鐵凝、邵華澤、孫曉云、孫繼煉、徐貴祥、樊希安等我國當今文壇大家泰斗高度評價和廣大讀者喜愛。2023年1月即出第2版,截止2023年8月,不到1年時間,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計印數超過12萬本。2023年2月,團中央青年發展部、人民出版社會同作者張明剛,共同向全國一千余所高中贈閱一萬余本《軍履回望》,受到全國廣大青年師生的熱烈歡迎。

【學習摘記】/王振存
張明剛 《軍履回望·心靈之窗卷》“現場直擊”板塊之《 零點哨位 》
(本文原載《黑龍江日報》1985 年 4 月 2 日第 3 版右頭條)
編者按:
親愛的《學友周報》讀者朋友們:
2023年11月,本報連載了《軍履回望·理論之光卷》中的【十論寫作】板塊,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包括中國新聞網、中國軍網、強軍網軍委機關網、中華善德網在內的50多家媒體跟進轉載;眾多學友尤其是作者親朋好友紛紛在朋友圈跟進轉發;廣大讀者朋友很是喜愛,跟進學習,好評如潮……偶有連載遲發,便有學友垂詢敦促,媒體與讀者良性互動、互促,成為熱點。許多讀者還表達了連載《軍履回望》全書的強烈愿望。
編輯部同仁因此大受鼓舞,深深感到:《軍履回望》 之所以產生如此積極、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影響,是因為這本書不止是一本可以置于案頭、隨時拿來學習參考的新聞教科書,更是一部能夠啟迪思考、激發人生奮斗動力的心靈指導書,為人做事作文皆可參考,確實是近年來我國圖書市場上非常難得的一部上乘佳作!
因此決定,從第十一期開始,本報將繼續以【學習摘記】形式連載《軍履回望》。具體是,按該書編排順序逐篇進行,自序言開始,至后記結束。連載時,前后分別設【主編導讀】【社長點評】欄目,不定期開設【讀者感言】欄目(選發學習心得感悟),以更好服務大家。
來吧,朋友!讓我們跟隨三位文壇大家的筆端,一起走進《軍履回望》,去探尋成人成才成長道路上的成功“秘訣 ”吧!
《軍履回望》,誰讀誰受益。

零 點 哨 位 *
這里是祖國東北邊疆風雪彌漫的一個邊防哨所。
榮幸得很,經過一番“奮力爭奪”,2 月 20 日站哨單的凌晨零點一欄,終 于填上了我的名字。
這可是大年初一的凌晨零點啊!在辭舊迎新、冬去春來的特別時刻,能為 祖國和人民站哨,我自豪,我驕傲!
爭得這班哨,真的不容易!我已入伍三個年頭,在我之后又來了兩茬新兵,可老班長還拿我當新兵蛋子看待,處處護著我。逢年過節不是把我們的哨給頂了,就是巧妙地給我們安排在較好的時間段上。
就說去年吧,除夕晚上九點是他的班,上哨前他要大家先看電視,然后好 好休息,輪到誰的哨就招呼誰。結果呢,他不聲不響地頂到早晨五點,就這還是大伙醒后硬把他從哨位上拉下來的。
當時針即將指向農歷乙丑年時,我精神抖擻、雄赳赳地走上了哨位,十分 警惕地瞪大眼睛,下意識地握緊手中的鋼槍。
此時此刻,普天同慶。全國各族人民都沉浸在節日的喜慶之中,或舉杯暢 飲,或訴說親情,或欣賞 “ 春晚 ” 的精彩節目 ……
在這樣的時刻為祖國母親和十億親人站崗,我在欣喜和激動中,感到無比 的幸福、無上的光榮。
此時此刻,我看見夜空中的鵝毛雪花,在北風的伴奏下翩翩起舞,然后悄 然飄落; 我聽見呼嘯的北風,像一個龐大的管弦樂隊,奏響了春天的序曲。雪花呀,你是在用優美的舞姿喜迎新春嗎?北風呀,你是在用動聽的音樂祝福我 們嗎? ……
啊,哨所除夕之夜的神韻是那樣的奇妙!
有情況! 50 米外有個黑影在向這兒移動——子彈飛速上膛,眼睛瞪得滾 圓 ……
30 米、20 米、10 米……哦,我看清了,原來是只小鹿!想必它是代表動 物界來給我拜年吧,真難得呀!
它停下了,長脖子一探一探的。
哦,我看得更清楚了,這不是那個名叫“美美”的小鹿朋友嗎?
“美美,春節好!”我收起槍,向它打個招呼,問個好,并給它敬了個禮。
它停下來,似乎是向我點點頭,然后就慢悠悠地走開了。
興許,它還要給別的哨所拜年呢!
再見,“美美”,我的朋友!……
要換哨了。
真奇怪,平時最難熬的這班哨今天怎么如此短暫?
我知道下面的幾班上哨的都是新兵,我決心要像老班長一樣替他們將哨頂上,讓辛勞了一年的戰友們做個完整的好夢。
哦,來人了——“口令?”我隨口喝道。
“春天——和平。”這是老班長的聲音。
“班長,你?”我驚異他怎么又來了。
“不要問了,回宿舍休息吧!”老班長似乎在下命令了。
“不,我要站!”我的態度很堅決。
“服從命令!”老班長斬釘截鐵。
“我……陪你站!”我的聲音近乎哀求了。
老班長給我扣上脖子下面那顆沒扣上的皮大衣的銅扣子,又彎下腰……真是,我的左腳鞋帶什么時候開了?
最終,我和老班長并肩站在哨位上……
就這樣,我和我的老班長,在漫天的飛雪中,在呼嘯的北風里,和后山上 那片亭亭玉立的白樺樹、右峰上那片雄壯挺拔的松樹林,一起迎來了共和國大年初一的美好黎明。
來源:《軍履回望》張明剛自選集

【讀者感言】/張歆
樸實的語言 真實的心聲
——讀《零點哨位》一文有感
■張 歆
前幾日,有幸品讀了張明剛同志《軍履回望》一書。書中的一篇佳作《零點哨位》引發了我的思考:39年前的文字,為什么如今讀來仍然冒著熱氣、接著地氣、吸引著人氣,仍然令無數讀者感動不已?
家國情懷、官兵情誼始終是中國軍事類題材作品經久不衰的話題。從“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到“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歷朝歷代抒寫這種情懷的文字作品可謂是汗牛充棟,其中很多作品更是膾炙人口。如何將此類主題寫出時代特點,不僅需要創新,更需要體現個人特色。只有通過不斷的觀察、分析、思辨,挖掘出新聞背后的新聞,才能書寫出真正發人深省的佳作來。《零點哨位》一文就為我們立起了榜樣。
哨位——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站哨,對于每名中國軍人,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都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記憶,也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經歷。如何寫出新意,首先考驗的就是作者的思維能力。該文采取了“以小見大、以情感人”的創作思路,巧妙地以一名年輕戰士的視角,將筆端定格在除夕的邊防哨位上,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說出了千千萬萬個中國軍人的真實心聲。文章的切口很小,但反映的主題很宏大。
從謀篇布局看,這篇文章既講究結構勻稱穩當,又注重文氣貫通。行文采取了“串點”的表達方式,把除夕、站哨、雪花、北風、小鹿、班長、大衣等一系列看似毫不相關的“點”,順著家國情懷、戰友情深這條“線”,通過作者的眼睛和思考,最終連成一個水乳交融的“面”,不僅行文節奏明快,而且細節形象直觀,讀后讓人仿佛身臨其境。
從思想深度看,《零點哨位》一文可謂是可讀性與思想性完美結合的典范。眾所周知,思想性是深度報道的靈魂,深刻性是深度報道的生命。衡量一篇稿件有沒有分量、有沒有生命力,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有沒有思想性,能否引起讀者的深刻思考。相信每一位讀者、特別是有軍旅經歷的讀者,讀后總能在思想上找到共通之處,情感上形成共振之感。
反復品讀該文后,我也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哨位故事。那是十多年前,當時還掛著中尉警銜的我代替戰士站哨,在哨位上度過了難忘的除夕零點。那次站哨的記憶很深刻,現在回想起來也是無比神圣、無比激動。這種感覺就像是《零點哨位》中的那個“我”。當然,當時也曾有過“如果發生意外情況自己該怎樣處置”的小緊張和小忐忑……
我當排長第二年的八月,一批退伍多年的老兵回到了連隊。見面后,他們提起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請走上哨位,“想看看自己曾經戰斗的地方”。我陪著他們走上哨位,靜靜聆聽他們講述哨位往事:那年冬天凌晨兩點多上哨,我衣服穿得薄,在哨位上凍得瑟瑟發抖。班長突然拎著一件軍大衣就沖上來讓我穿上.....說著說著,很多老兵眼角就濕潤了。
再后來,我調入了機關。去基層采訪的時候常常會聽到不少關于哨位的故事。有一次,戰士們給我講述了一個437級臺階的故事:那個哨位是“抬頭一片天、四周無人煙”,但“困難面前無四班、四班面前無困難”。我問他們,那么苦,你們為什么堅持了這么久?有人說“4號哨空氣好”,有人說“山里安靜有利于睡眠”,還有人說“上山可以鍛煉身體”……多么樸實的話語,多么樸實的戰士!
4年前的春節前夕,我去一個連隊采訪。一名叫李凱的戰士告訴我,站在哨位上,他自己有時會憧憬著沖鋒陷陣的酣暢,有時會幻想著胸前戴上軍功章的神氣。但當兵3年,他連自己日夜守衛的目標是什么樣子都不知道。他還告訴我,偶爾心浮氣躁的時候,班長總會第一時間鼓勵他、讓他明白堅守崗位的意義和價值。
對于戰士來說,哨位意味著責任和堅守。如果你走進他們中間,用心去聆聽他們各自的哨位故事,你一定會感受到哨位背后更深層次的精神特質。其實,哨位的背后不僅有著深沉的家國情懷,還有一種強大的情感力量。這力量,或者來自親人,或者來自朋友、或者來自戰友……無論怎樣,它都是一種讓人能量充盈的精神激勵。我相信,這也是中國軍隊獨有的特質之一。
“新聞的特質是時代感,時代不僅是一個時間概念,更多意義上是在指發展變化,只有抓住這一條,我們才能不僅身逢其時,而且文亦逢其時,常寫常新。”《零點哨位》這篇千字文,還很好地體現了作者張明剛的新聞敏銳性:這篇佳作,不止是作者腦海里瞬間產生的“思想火花”,更是經過對這支軍隊仔細觀察和縝密思考而得出的結論——張明剛筆下的邊防哨所,是神州大地上很多哨所的一個小小縮影,哨位上的“我”和班長亦是人民子弟兵的一個平凡代表,但無論是堅守哨位還是沙場沖鋒,軍人的家國情懷永遠不可或缺,生死相依的革命情誼永遠值得依靠。
觀察與思考,是人類獨有的發現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品讀張明剛同志的《零點哨位》,我對這一論斷體會更加深刻。我想,這也是《零點哨位》中潛在的哲學思維。它啟示我們,無論是做人、做事還是作文,都應該由表及里地觀察、系統完整地思考,總結其中蘊含的規律,更好地改進工作、提升自我。
(作者系武警陜西總隊機關干部)
【社長點評】/王洪平
《軍履回望》是中國軍人張明剛創作的一本書,其中“現場直擊”板塊的《零點哨位》是一篇描寫軍人哨位生活的現場見聞或新聞特寫,也是紀實散文,是當年在《黑龍江日報》獲得大獎的一篇佳作。這篇作品通過描述軍人哨位上的日常生活,展示了軍人的堅韌精神和對祖國的忠誠。
在這部作品中,張明剛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哨位上的軍人的生活。他們孤獨而辛苦,24小時輪流守衛著祖國的平安。他們在寒冷的夜晚,面對著寂寞和疲勞,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們的生活雖然平凡,但他們的精神卻是高尚的。哪里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罷了。如果沒有軍人的保家衛國,我們哪里能過如此歡樂、祥和、安寧的春節?
這部作品向我們展示了軍人的堅韌和忠誠,讓我們更加理解他們的辛苦和付出。在這個和平的時代,我們不應該忘記這些為我們守護祖國的人。我們應該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為他們提供更多的關心和支持。
張明剛的《軍履回望·心靈之窗卷》是一展示軍人精神的作品,值得我們深入閱讀和思考。
本期張歆的讀者感言深刻地表達了對張明剛同志《零點哨位》一文的感悟和思考。文章中,張歆不僅感受到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和布局能力,更對其思維角度和思想深度表示贊賞。《零點哨位》以一名年輕戰士的視角,描繪了軍人對家國情懷和官兵情誼的真摯感受,這種平凡而又卓越的經歷,引發了讀者的共鳴。
張歆還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了哨位對于軍人的意義,以及背后所蘊含的責任和堅守。他還提到了軍人之間的深厚情感,這種情感力量來自親人、朋友和戰友,是中國軍隊獨有的特質之一。
此外,張歆還指出了張明剛的新聞敏銳性,認為其作品不僅僅是瞬間的思想火花,更是經過仔細觀察和縝密思考的結論。這使得《零點哨位》具有了更深層次的哲學思維,啟示我們在做人、做事、作文中都應進行深入觀察和完整思考。
張歆的讀者感言對《零點哨位》一文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贊揚,表達了自己對該文的敬意和啟發,同時也展示了自己對軍人生活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 ·上一篇文章:光影平面油畫《江山多嬌》入編全國高等院校藝術概論
- ·下一篇文章:【學習摘記】張明剛《軍履回望》連載(四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