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在臨沂職業學院啟動

6月13日,臨沂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第十一屆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在臨沂職業學院啟動。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以非遺進校園為載體、以產教融合為主線,敞開校園大門面向社會開展一系列師生與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體驗活動,充分展現非遺在融入現代生活、助力鄉村振興、促進文旅融合的魅力,積極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非遺保護傳承的濃厚氛圍。

啟動儀式在舞蹈《唱起小調咿呀嗨》中拉開帷幕,音樂劇《愛上一座城》、器樂歌舞《好春光》等節目飽含著濃濃的非遺元素,“非遺手作・潮趣市集”非遺博覽會中琳瑯滿目的非遺作品,讓廣大師生、群眾近距離感受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青春魅力。現場還進行了“智匯瑯琊·數造新生”臨沂市2025數字文化創新創意設計大賽、“我與非遺的故事”2025年臨沂市非遺主題征文推介,并為2024年“眾創杯”校園文創產品設計大賽、臨沂市非遺講解員大賽、第六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進行了頒獎。

同時,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創新產教聯盟年會在臨沂職業學院舉行。作為臨沂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第十一屆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的配套活動之一,本次會議吸引了全省60多個聯盟單位代表參加。

聯盟將圍繞“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這一主題,多維發力,推動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創新。在主題活動方面,開展“青春遇見非遺”系列活動,包括組織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舉辦“非遺手作·潮趣市集”,推出“行走的非遺”體驗季精品線路征集與推介,圍繞傳統節日打造“齊魯非遺創客營”等年輕化主題活動;教育實踐領域,著力實施“非遺進校園”工程,開發標準化課程包,組建跨領域專家智庫,在藝術展中設立非遺專區,推動非遺與青年文化融合;人才培養方面,通過舉辦“非遺融入現代生活”主旨報告、開展青年傳承人專項培訓及創客訓練營,促進非遺項目創新設計與創業孵化;數字賦能板塊,建設“非遺數字檔案庫”,打造賬號矩陣與官方傳播平臺,探索非遺IP在數字藏品、動漫等領域的轉化應用,全面推動齊魯非遺的活態傳承與創新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基因,蘊含豐富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價值。近年來,臨沂職業學院堅持與時代并肩,與非遺同行,秉承“融入專業、服務發展、鍛造匠心”的非遺育人理念,探索“非遺”文化的多元化應用路徑,走出了一條“傳承融合、德技并修”的特色文化育人之路。學校全面推進“非遺”融入人才培養體系,非遺育人成效顯著;主動搭建平臺、講好非遺故事,“臨職·非遺”IP火爆“出圈”;積極拓寬服務區域發展路徑,“非遺”助力沂蒙鄉村振興成效顯著。學校非遺育人工作入選全國高職教育質量年報、山東省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案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重點建設項目,獲評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張平 林小琳 薛妍 周桂炎 宋書恒 劉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