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共工新聞社參與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閉幕新聞發布會
共工新聞社訊(記者 廖靜文 報道)2025年9月21日下午,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閉幕新聞發布會在廣西南寧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韋朝暉、指揮中心統籌協調部副部長曾忠等出席,向中外新聞媒體通報本屆盛會成果。香港共工新聞社總編輯辦公室副主任、記者廖紅麟全程參與新聞發布會,并見證了這一國際盛會的圓滿收官。

圖說: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閉幕新聞發布會”現場(共工社記者 廖紅麟 攝)
AI賦能創歷屆之最
韋朝暉在發布會上指出,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以“數智賦能發展,創新引領未來——以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新機遇助建命運共同體”為主題,首次創設1萬平方米人工智能專館,展出1200余項前沿科技產品,包括實時翻譯智能眼鏡、大載重無人機、人形機器人等,專館貿易成交額超1.4億元人民幣。新加坡企業CuberAI展出的跨境海運物流解決方案引發關注,其銷售副總監張慧敏表示:“AI技術正讓中國-東盟貿易像境內運輸一樣高效。”
政治外交與經貿成果雙豐收
本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吸引世界60個國家和地區3260家企業參展,累計參展人次達22.6萬,創歷史新高。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與緬甸、老撾等東盟國家領導人共同出席開幕式,推動簽署700余項合作成果,其中經貿項目超500項。泰國大眾傳播機構副總裁瓦查林·塞塔庫丹評價:“中國-東盟博覽會已成為中國-東盟合作的金字招牌。”

圖說:香港共工新聞社總編輯辦公室副主任、記者廖紅麟在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閉幕新聞發布會”現場(共工社記者 廖靜文 攝)
香港新聞媒體視角下的區域合作新機遇
香港共工新聞社總編輯辦公室副主任、記者廖紅麟觀察到廣西正探索“北上廣研發+廣西集成+東盟應用”的AI發展路徑,為香港科技企業提供對接東盟市場的橋梁。閉幕新聞發布會上,桂林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楊莎莎透露,文旅、農業等領域將成為下一屆合作重點,香港在服務業與金融領域的優勢或迎來新機遇。
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以“AI含量”刷新紀錄,為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注入新動能。在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議定書即將簽署的背景下,香港可進一步發揮“超級聯系人”作用,深化與東盟的數字化與經貿合作。
作者:廖靜文
供圖:共工新聞圖片庫
- ·上一篇文章:2025通州優秀豫劇惠民演出圓滿收官
- ·下一篇文章:賡續中日友好薪火:循宋慶齡與仁木富美子方向,日本共工新聞社聯動助產業出海拓界
- 香港共工新聞社參與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閉幕新聞發布會
- 香港共工新聞總社與中緬經濟合作發展促進會開展戰略合作
- 香港共工新聞社專訪非洲學術博士全球組織主席歐弟·以利亞
- 香港共工新聞社與加拿大共生傳媒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深化文化傳播合作
- 香港共工新聞社專訪吉利人才發展集團CEO陸丹博士
- 香港共工新聞社與中華新聞社達成戰略合作 共筑華文媒體新橋梁
- 香港共工新聞社記者在2025海南高等教育創新發展國際論壇新聞發布會上提問
- 香港共工新聞社與中國文化交流網達成戰略合作 共筑華文媒體新橋梁
- 香港共工新聞社顧問黃光宇赴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宣文部
- 香港共工新聞社特邀觀察員王群與澳籍記者攜手傳播兩會聲音
- 香港共工新聞社特邀觀察員王群與澳華電視記者任傳功攜手傳播兩會聲音
- 香港共工新聞社鶴霖看兩會系列報道——采訪吉林省代表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