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微拍加速初級市場渠道轉型
如今互聯網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有數據顯示,微信作為最便捷的社交平臺,截至2014年底注冊用戶已達6億。拍賣作為一個古老的行當,因為微信的出現,和互聯網搭上了關系。從2013年2月至今,藝術品微拍在兩年的時間內迅速繁殖,已達千家之多。對于兩歲的微拍,藝術品電商趙涌在線的相關負責人耿靜表示:“微拍正在形成大魚吃小魚般的自我整合,互聯網發展具有太多不可預見性,至于微拍未來將怎樣發展只能見機行事。”但不可否認,微拍的快速發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收藏市場的多元化。
歷時兩年 微拍迅速繁殖
在林林總總的微拍群中,阿特姐夫、微拍全球、藝麥微拍影響力較大。2013年2月,一名叫胡湖的藝術市場從業者創建了拍賣群阿特姐夫日夜場,群內大部分成員為藝術圈的媒體人以及收藏者,該群在短短一周之內就賣掉了近50件作品,成交均價在3000元上下,成交率100%。微拍全球在迄今為止的50場微拍中共收獲成交額1.36億元。而藝麥微拍從2013年創立至今,已舉行了110期拍賣活動。其中周一為夜場拍賣,周五為日場拍賣,周二舉辦中專場拍賣,一周三拍速率極高。在本月17日完成的第110期日場拍賣中,成交率達47%,成交額為3.52萬元。藝麥微拍曾經將朱新建的一幅《美人圖》拍到16.5萬元,創下了微拍單幅作品成交價紀錄。
依托微信的廣泛應用以及阿特姐夫等微拍群的興起,再加上微拍里的主力拍品價格低,通常多在10萬元以下,不管是個人、機構,只要有微信群,就可以把藝術品曬出來,只要有人喜歡就可以競買,微拍在兩年的時間內迅速成長,北京、上海、廈門、杭州、合肥等地有成千上萬的藝術品微拍。“我被拉進過很多微拍群,有些甚至每天都組織小拍。”耿靜作為一個藝術品從業者,也為眾多的微拍群苦惱。
此外,微拍迅速躥紅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便捷。傳統藝術品拍賣一般一年只有春拍和秋拍兩次,微拍群拍賣頻率可以自行調節,加速了藝術品的流通。針對拍賣環節,傳統拍賣會需要買家到現場舉牌,微拍只要一部手機在手,無論人在何處都不影響參與,也打破了地域限制。此外,微拍的運營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計。
微拍對傳統拍賣不構成影響
微拍與傳統拍賣的關系一直是業內關心的話題,是有益補充還是攪局者?“之前有很多群拉我進去,但我都退了出來。微拍對藝術品的普及是有幫助的,但他們的拍品只能是當代作品,不能觸及古代和近現代作品,微拍所呈現的作品價格較低,與傳統拍賣所面對的藏家是不同的,微拍的存在對傳統拍賣完全不構成影響,更談不上什么不好的影響。”匡時拍賣公司董事長董國強表示。上海泓盛拍賣公司董事長趙涌也認為:“微拍真正影響到的不是傳統的拍賣行業,而是對一些銷售中低價位藝術品的畫廊。”一些年輕畫家的作品往往通過畫廊流通,微拍的出現,給了跨國畫廊接觸市場的機會。
而耿靜則表示,微拍對于傳統拍賣公司來說是一個挑戰和機遇,尤其是對一些小型拍賣公司來說尤為如此。“微拍會分流一些小型拍賣公司的拍品,也會分流一些買家。通常人們會認為使用微拍的人多為年輕人,但通過我的觀察發現,現在一些年長者正在不斷被吸納進來。比較有影響力的微拍也會如傳統拍賣公司一樣進行作品征集,再加上微拍的便捷是傳統拍賣行無法比擬的,很多藏家很容易上手。”耿靜說。
微拍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初級市場的多元化發展,為新入市的藏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大魚吃小魚 微拍也要自我整合
高價的藝術品交易不可能交給現行的微拍交易平臺,低價的所謂藝術品泛濫又會因為微拍平臺的迅速增多而導致“亂戰”,業內人士認為洗牌在所難免。“現在微拍群太多了,有規模的微拍群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做一些整合。例如微拍全球、阿特姐夫這樣的群越做越專,他們甚至會建立地方辦事處,兼并一些小微拍群。他們剔除掉僵尸粉,明確服務對象,尋求大客戶,著力征集能滿足大客戶口味的作品。”耿靜表示。
微拍起初是在朋友圈中流行,可定義為“好玩有趣的藝術品流通”。當成百上千的微拍群形成后,相關管理部門如工商、文物管理委員會會不會介入成為疑問。對此,耿靜表示:“微拍群沒有做長期發展的規劃,互聯網的發展本身就具有不確定性和非預見性,一旦文管會或者工商介入,微拍群必然存在政策性風險。微拍要怎么轉型、往哪兒轉,我們也沒有想過,只能見機行事。”
近兩年來,微拍的火熱引發了藝術品拍賣商業模式的討論,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主任劉雙舟表示,把微拍定義為一種商業模式為時尚早。“它可能跟微博一樣,流行一段時間就過去了,不會是持久的方式。”胡湖對于微拍的持久性也有很清晰的認識,“任何一種社交平臺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微拍也會隨著微信的萎縮而轉變,微拍很容易拷貝,有賣家和買家就可以馬上做成一個拍賣,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微拍的不持久性”。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