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話藏扇:文人雅趣拍場俏

吳同利畫的扇面。
你手持一把扇子,字是誰寫的,畫是誰畫的,扇骨是誰刻的,別人從扇子上就能看出你的身份、地位,比現在用名片有效多了。
在今年中國嘉德的春拍中,趙之謙在1866年贈送給梅圃的山水·篆書成扇,估價60萬至80萬元,成交價達到了345萬元。張大千曾經說過,“在文人社會中,扇子并非是用來扇涼的,如果為了扇涼,何必要請名家來寫、來畫?扇子最重要的作用,是代表持扇人的身份。你手持一把扇子,字是誰寫的,畫是誰畫的,扇骨是誰刻的,別人從扇子上就能看出你的身份、地位,比現在用名片有效多了。”
在書畫投資中,流行著一種說法:一手卷,二冊頁,中堂第三,條屏第四,楹聯第五,扇面第六,因而扇面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不為市場所重視。但扇面雖小,文章卻大,“尺寸方圓紙半張,舒卷精華隨身旁”,在規定的扇形構圖里,花鳥、山水、人物、翎毛無不涵蓋。大、小寫意、工筆等技法各顯精神。作為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青年美術家協會理事,吳同利不僅自己畫扇面,也收藏扇面。
談起這二十年的市場行情,吳同利覺得扇面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穩定,吳同利的收藏心得是:“對年代的要求自然是越早越好。另外要對畫風有系統性的認識,雖然名人還是那些書畫名人,但因為扇面尺寸小,作畫難,這更注重個人的畫風。而畫家的精品是具有最頑強的生命力。因此投資一定要選藝術家的創造之作。如果接觸不到一線名家,退而求其次選二線時,更要注重精品之作,要選藝術家頂峰時期的作品,技藝嫻熟、具有個人代表性的作品。”
正是因為從收藏的扇面中獲取了靈感,吳同利的扇面創作也充分融匯了前人的精華和自己的特長,吳同利擅長畫人物和山水。他筆下的山水和人物故事,形象精確,情緒到位,工細雅秀,色彩鮮艷,色調淡雅清麗,文人畫所崇尚的主題和筆墨情趣顯而易見。在他的畫面中,琴游、聽泉、問畫、松吟,山川林木若隱若現,山居村色優雅生趣,畫面或情趣盎然,或空靈靜寂,平淡天真的意境讓吳同利的作品中既有文人畫的意趣,又不缺少生活氣息。
應該說,扇面的好壞固然對于成扇的價格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但之所以成扇比扇面更受到收藏者關注,除了其可以使用之外,就是成扇上的扇骨,本身也是一件藝術品。扇骨一般用竹、木制作,少見的也有象牙、獸骨、牛角、漆雕等。竹制的扇骨除常見的玉竹、白竹,還有棕竹、湘妃竹、佛肚竹等名貴品種。木制的有紫檀、白檀(檀香)、黃楊、桃絲、雞翅、楠木等。在目前的藝術品拍賣市場,扇骨已經開始擺脫扇面,成為了一個獨特的投資門類。
在收藏扇子的時候,可以從創造的風格方面、特殊的材料方面來鑒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扇面宣紙中的礬都比一般的宣紙多,如果新蓋上去的印泥,油很難短時間都吸收完,拿高倍放大鏡一看,它油汪汪的,它的油還沒吸進去,就絕對不可能是老的扇面。除了到收藏市場購買扇子之外,還有一個更加“安全”的方法,就是單買扇骨和素的扇面,然后請名家作畫題款,無疑可以使你最大程度地保證藏品的真實性。
成扇是人們懷袖把玩的雅物,也是文人雅士摯友親朋之間推心置腹最貼切的相贈物品,也可以成為您收藏的重要選擇。
方翔(上海) 資深媒體人,藝術品市場觀察者,藝術品專欄作者。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