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打造獨立平臺 電商或將成市場主要推動力

全球管理咨詢公司貝恩公司與阿里巴巴研究院聯合開展的2015度中國電商報告《互聯網品牌化和品牌互聯網化》顯示,2014年中國線上零售的滲透率創歷史新高,達11%。預計到2020年,滲透率將會進一步增長至22%。B2C、移動電商和跨境電商將是未來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市場劃分新格局,移動客戶端成新戰場
根據貝恩公司報告顯示,由2010年占據中國線上零售市場交易額約1%,一路增長至2014年約35%。四年的時間中國線上零售市場交易額上增了34%的比例,移動電商不斷從PC端搶占市場份額,可見移動電商發展速度及其滲透率之快。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2015年(上)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7.63萬億元。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1.61萬億元。
電商從萌芽到發展再到互聯網泡沫之后的曇花一現,在渡過漫長發展時期的電商來說,近幾年似乎迎來了電商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天貓數據顯示,截止雙十一中午12點,無線端交易量保持在70%以上。可見無線化正在快速發展!
各路電商紛紛崛起,藝術品率先打造移動平臺
今年雙十一小米、魅族、華為等國產手機將將重心放在了自家平臺,折扣、優惠一應俱全,比起在其它電商平臺以入駐的形式“加盟”,自家平臺顯得更為得心應手,以平臺宣傳品牌,以品牌打造平臺的宣傳方式,使得今年雙十一手機銷量翻一番,獨立的消費平臺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青睞。
而藝術品中率先打造獨立的消費平臺之一的就是翰墨千秋藝術交易中心。在各行大佬們還在網PC端入口擠破頭時,翰墨千秋藝術交易中心率先看中移動互聯網這片未被完全開發的藍海地段,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率先占領移動客戶端,打造藝術品在線交易保真平臺。
藝術品電商需要適應消費者習慣的轉變
天貓、淘寶、蘇寧等綜合類電商用本身高訪問量的優勢打造藝術品拍賣頻道,但是卻忽略了來訪者都是普通大眾,高額的藝術品既無法普及普通大眾的藝術品消費習慣,反而造成了無人訪問的風水嶺。而保利、蘇富比、翰海這些以線下拍賣行為主的拍賣公司,早就已經將目光鎖定在線下“非富即貴”的消費群體,自動排除以普通大眾為主的消費群體。

作為國內首家藝術品移動電商——翰墨千秋藝術交易中心,率先打出以普通大眾為主的消費觀念,打造人人都是收藏家的觀念,以零元競買區競價的形式吸引普通大眾的目光,讓普通大眾也能形成藝術品的消費習慣,恰好囊括線下拍賣公司被遺忘的消費群體,更好的擴大了藝術市場消費者的消費范圍。
藝術品也需要樹立自身的品牌,維護品牌內容是關鍵
在市場成熟以前,消費者可能更關注的是價格,貨比三家,尋找性價比或者價位更低的商品,是每個消費者的心理。但是在市場成熟之后,除了價格以外,消費者還會去衡量各個平臺的服務標準。
現在大部分電商的發展借助移動互聯網的優勢持續上升,但是要想要持久發展,品牌才是關鍵!消費者看中的是質量和服務,你是誰不重要,消費者知道你是誰才重要,這就是品牌。說到藝術品線下拍賣能夠想到嘉德、保利等知名拍賣機構,說到線上拍賣能知道翰墨千秋藝術交易中心,這就是品牌效應。
中國線上交易額屢屢攀升,移動互聯網已取代pc端成為介入互聯網的最主要入口,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滲透率使得電商發展蓬勃,移動電商或將成為未來推動市場發展的主要推力。而藝術品電商雖然有“互聯網+”的保駕護航,但行業的瞬息萬變使得各大佬們仍舊需要時刻保持危機感,與時俱進、隨時適應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轉變才是藝術品電商持續發展的根本。
責任編輯:麥穗兒



